“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前朝大殿之上,文武百官对龙金宝座上的帝王,齐齐跪地行礼。
“众爱卿平身。”
从皇上出征代国,到重伤回朝,这还是天子回宫之后的第一次上朝,加之此前灌婴与夏侯婴等人的联名参奏,朝臣们都心知,今日朝堂之上必定有大事发生。
偷偷潜藏在后室的戚夫人,满面春光,极有信心地在等待今日改天换日的结果。
大汉帝王微微抬手,沉声示意,便见宣旨官,展开竹简,宣读“废立太子诏书”。
“太子刘盈虽仁孝,然刚毅不足,恐无法传承朕之江山,难为上天牧民。朕思虑再三,皇子刘如意在众皇子中最为类朕,堪称皇子之楷模,深肖朕躬,必能继承朕志。着——废去刘盈太子之位,立刘如意为太子。钦此。”
这是古往今来,并不多见的废太子与立太子的奏简同时进行,也是陈平费尽心机所写。这个废立同时并存的诏书,陈平写的极有水平,不但说明了太子刘盈仁孝,无犯错却被废。陈平笔下,仅仅一个“类”字,更说明了是皇帝一意孤行、偏爱之下的决定。
刘邦这个决定虽然很坚定,但是他下的却草率,他只想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却没有与群臣商量。改立太子所能找出的理由,也仅仅是这个孩子最“像”他。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议论之声此起彼伏。
对于朝臣们来说,此前莫紫嫣和陈平所各自掌握的朝中势力,已经有一定的力量和话语权,而戚夫人素来与前朝无甚往来,无论出于忌惮和依附于莫紫嫣的势力也好,还是出于戚夫人无法对他们的未来形成保障的考量也好,他们必然不会冒险去支持一个与自己并无往来的后宫夫人。
且皇后手段,人人皆知。这不但是皇家太子之争,更是朝堂上的势力之争。
很快,便有朝臣义正言辞地出列,声泪俱下地请求陛下收回成命,且言:“陛下,太子本无错,仁孝是优点,怎可成为被废储君之位的理由?”
“陛下,太子乃一国之本,关系国运命脉,怎可轻言废弃?”
一时间,有一半的臣子,都在苦苦力劝:“陛下三思,绝不可废掉太子。”
大汉帝王顿觉头痛缠身,沉重扶额。后室中的戚夫人,有些坐不住了,一下子站起来,恨不得冲上前殿。
见刘邦有动摇的想法,灌婴登时出列,一句话就将众人的反对之声堵了回去。
灌婴道:“太子的母后,我大汉国当今的皇后娘娘,如今人在旧楚国之地盘旋,而迟迟不肯回宫。请问诸位大人,可知皇后娘娘有何意图?”
灌婴这一番话,的确让众人陷入尴尬的境地,无力反驳。
灌婴字字铿锵地道:“这分明是意图不轨!太子有这样的母亲,谁人敢把大汉江山交给他?”
两方势力,两方论调久久僵持不下,刘邦缓缓开口:“朕今日并非是与朝臣商量!朕的江山传给谁,是国事,也是朕的家事!朕意已决,退朝!”
大汉帝王缓缓起身,远处却陡然传来一串浑厚的笑声。
“哈哈哈哈!身为天子,一国之君,有何事是绝对的家事?坐上江山之人,一言一行,一个决定,都应以天下、以万民为首要!”
那声音浑厚、激昂,明明是从远处传来,可是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的传入大殿。若非有深厚的功力,不可能有这样的力度,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四位银发白衣的老者,沉着步上台阶。
四翁在大殿门前被侍卫拦阻:“来者何人?”
一名身背长剑的老者,朗声一笑: “商山四皓求见皇帝陛下……”
“商山四皓?”众人皆惊怔在当场,纷纷议论道:“那不是陛下寻找多年都无果的隐士吗?为何会突然来此?”
陈平黑眸一亮,赶忙上前道:“陛下,商山四翁隐居多年无人能寻,此番却突然求见陛下,必是上苍之意。”
商山四皓中的夏黄公,便是曾经点播张良,并将《太公兵法》赠与张良的黄石公,也是当年莫紫嫣在鸿门宴上就曾提到的奇人。他曾辅佐周天子与秦始皇,却终因周朝气数将尽、秦朝又焚书坑儒,而两次离开当权者。
四皓之中的甪里先生,东园公、绮里季,都是隐居多年的高人。刘邦建汉之后,曾先后几次派人去关中之内的商山寻找,却苦寻无果。
这本是刘邦多年来,一直求而不得的一块心病。
“快请!” 大汉帝王从惊怔中回过神来,迅速敛容,竟是从上座亲自走下来迎接。
四翁被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