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单纯的性是不需要心理挣扎的,是功能导致的本能宣泄呢,还是一种避世的心理取向,我们都不在这里探讨,我们要说的是这部小说自身的一种彷徨,我不知道这是作者有意在这里留下的枝枝节节的伏笔,以便故事可以不间断的、起起伏伏的展开,还是作者本身就是彷徨的游离于性与情之间,如果这部小说足以引发你对自己及周身的生活进行思考的话,那位作为读者,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的是什么?我不知道各位看客是否看过一部叫做《台湾朝九晚五》的电影,看过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似乎又看到了那部电影里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们,他们在性的浮华外衣下战栗的渴求着,你认同他们么,你原谅他们么,你敬佩他们么,你就是他们么?
我不知道所谓“新浪第一排砖手”拍出的是什么砖,起码我的理解是在没有看清对方是谁,跟没辨清敌友的情况下就拍上一转,怎会有惊世骇俗的汹涌效果呢,真有些观景唱诺之嫌了。这里写的不是80后的堕落,这里主人公也并不具有80后年代人的鲜明的时代特点,我倒感觉这60或70后的人的那种被“性”冲击后的迷茫和左右摇摆,“欢娱与责任”之间的摇摆,并非80后而具有的真正的“自我”的出发点,他们不是“欢娱与责任”之间的摇摆,而是“欢娱1与欢娱2”本身之间的摇摆。
这部小说的故事与人物线可以说都是散乱的,虽然作者预设了几个急转直下的波峰浪谷,但我认为该文的精髓在于作者于生活的、经验的思考和沉淀:
我一个人躺在沙发上,从来没有感到如此清静过。找女人,不一定要最漂亮,也不一定要多年轻,关键是要找最适合自己的。男人对女人有太多的要求,这点和女人对男人一样。我从来不相信一见钟情,那些都是给自己欲望开闸找的借口。两个人之间没有任何了解,凭什么就可以感触彼此之间的爱恋?煮粥什么锅都可以煮,但肯定不会有专门用来熬粥的煲熬出来的爽口美味。所以,想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老婆,唯一的办法就是婚前同居,1年不行,2年;2年不行,3年;3年不行,4年。时间会让人这种高级动物原形毕露,等双方之间磨合到思想和身体之间完全没有障碍之后的婚姻才会真正的天长地久,也会越来越深刻体会到爱情这种虚无物质所拥有的实际魔力。
萧伯父说得有道理,一个容不下欢乐和悲痛的男人,算不得真正的男人。再大的心事,要学会自己放在肚里慢慢消化,不能因为自己影响到别人,更不能因为目前影响到未来,不然就得不偿失了。就好比丈夫自己心里不愉快,对着妻子吼你不够性感你不够漂亮一样,说得严重点,这其实就是一种家庭暴力,和拳打脚踢没有本质的区别,久而久之,感情破裂是必然的结果。萧伯父一席教导之后,我开始努力集中精神开车,把所有的心事都压缩成了一个小文件,存放在了自己心灵的硬盘。
……
诸如此类的思考与哲理性的语言,应该是一个发自于一个强有力的、经过生活历练的男人的思维。而这样的议论性文字在整个作品中绝非仅此两段,为此我向太阳兄再次举手致敬。
言语到此,望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