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其他综合 > 闺门秀 > 闺门秀第15部分阅读

闺门秀第15部分阅读(2/2)

有说道,各行各业还不尽相同,不同的村子城镇,甚至会衍生出自己的习俗来,各种各样的宴席、庙会也是一个接一个的,因此县城从进腊月开始,就一直没清静过。

    但这一切都跟赵家二房没有太大的关系。

    赵家二房居丧,新年照规矩是没有庆祝仪式的,但想着好歹是过年,所以张氏命家人将宅子彻底打扫了一番,再给前院正屋东北角上供奉的牌位准备了丰富的供奉,另在厅里、院子中添了几盆时鲜花木,用蓝纸写了春联贴在门上,算是给新年添点喜气。

    除夕时,宗房的赵璟过来带着赵玮这个小二房唯一的男丁去隔壁祠堂里拜祖宗。张氏是女眷,照规矩是不能进祠堂,只能在祠堂外磕头的,但她如今是全族身份最尊贵的长辈,又有孝在身,宗房不敢劳动她,就让她在家待着。赵琇是女儿,年纪又太小,更加不必参加了。祖孙俩就坐在家中,一边聊着天,一边看卢妈和秋叶有说有笑地将年夜饭的菜色一盘一盘端上桌,等赵玮带着族里分到的祭菜回来了,马上就能开饭。

    这大概是张氏嫁进赵家后,所过的最冷清的一个新年了,但她心情却不坏。只有两个孙子孙女,还有最忠诚的丫头婆子相伴,不必去面对心思叵测的小妾和庶子,不必去猜测那些便宜孙子孙媳们的小心思,也不必侍候喝酒了就会闹腾的丈夫,她真是轻松多了,唯一的遗憾,就是儿子媳妇离开了人世,不能让她安享天伦之乐。

    这么一想,张氏的眼里又溢出了泪水,赵琇首先发现了:“祖母?”她拉了拉张氏的袖子,目光中满满都是担忧。张氏心下一暖,低头不着痕迹地擦了泪,对孙女露出了温柔的微笑:“没事,吃饭吧。”

    赵玮也发现了祖母的异状,乖巧地给她挟了她平日爱吃的菜:“祖母吃。”

    张氏笑着应了,拿起筷子尝了一口,只觉得今晚的菜做得比往日更加美味。

    吃完年夜饭,秋叶和碧莲上了茶,张氏就把碧莲和卢妈赶回去,让她们与家人团圆了:“大年夜的,叫你们也不得安生,赶紧回家去吧,围炉守岁,自然该和家人一起做。”卢妈犹豫了一下,终究放心不下身体还未好的丈夫,就答应了,带着女儿离开,屋里就只剩下了秋叶一个在侍候。

    张氏又问秋叶:“鲁先生那边的酒菜可都妥当了?让他屋里侍候的人仔细些,可别怠慢了。”

    秋叶低下头,脸微微发红:“老夫人放心,我都吩咐下去了,绝不会怠慢了鲁先生的。”她悄悄看了赵玮一眼,又鼓起勇气说:“玮哥儿先前还跟我说,先生今年头一回在家里过年,离乡背井的,身边又没个贴心的人照看,冬衣穿得旧了,也不知道做新的,央我给他做两身新棉袄。我想着两身棉袄怎么够呢?就让针线上的人做了四套新衣裳,连鞋袄帽子斗篷,都一并送过去了。”

    张氏赞道:“你想得周到,正该如此才是。我早想着要照从前侯府请西席的规矩,照样儿给他一年二百两银子,四季各两套衣裳,但想想他是奉了广平王之命,特地留下来护卫我们祖孙的,本有官身,照西席的规矩待他,只怕还太薄了,至少也该翻一倍。只是他明言婉拒了,我不好强求。如今既然是玮哥儿提出来,要孝敬先生,鲁先生也接受了,那就再好不过。以后就照这个例来吧,玮哥儿这一回做得好,以后也要继续这样尊敬师长。”

    赵玮见祖母夸奖自己,高兴得小脸通红,两只眼睛笑得弯弯的,大声答应着:“是,祖母!”

    秋叶恭敬地站在边上,脸上的绯红更深了。那四套衣裳虽然名义上是针线上的人负责的,但其实有一半是她亲手所做,也是她亲自送去的。鲁云鹏起先也是拒绝的,但被她说了一通,定定地看了她好一阵子,就收下来了,之后再让人送东西给他,他依旧不收,可若是她送的,他就收下。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她不敢多想,只是怕张氏知道了责怪。

    她知道两人身份有别,她也不敢有奢想,只要他在赵家时,她能给他多做两件衣裳,照看一下他的起居饮食,就心满意足了。

    秋叶烧了几个脚炉,送到祖孙三人脚下,让他们能暖暖和和地挤在罗汉上聊天守岁,自己就端了个小脚凳坐在边上,看着小火炉上的茶水。冬日夜长,两个孩子熬不住,先后枕着引枕睡了,张氏替他们盖上小被子,只觉得心里暖烘烘的。

    过去,第二日是大年初一,祖孙三人一早起来,照习俗吃了芝麻萁烧的饭,喝了蜜枣煮的糖茶,换上了新衣裳。正在孝中,他们做的新衣不见半点鲜艳颜色,全天还要吃素。虽然知道不会有外客来,但卢妈还是一大早就带着女儿过来,与秋叶一道装九子盘,预备一会儿可能会上门的族亲。

    张氏接受了孙子孙女磕的头,给他们每人一个压岁钿,那边宗房的人就上门了。

    宗房来的是煜大老爷的儿子赵璟夫妻,他们还带上了一对儿女,长子赵源比赵玮大四岁,女儿清姐与赵玮同年,都长得粉妆玉琢的,十分乖巧知礼。张氏虽厌恶赵煜,却对赵璟这个侄孙颇为欣赏,赵璟之妻沈氏出身松江名门,也是素来贤淑知礼,很能入张氏的眼,因此张氏看到他们到来,并没有拉下脸,虽然淡淡的,态度却称得上和气,让小夫妻两人都有些受若惊。

    他们让两个孩子去陪赵玮赵琇玩耍。赵源也在读书,资质还过得去,知道赵玮功课学得好,连忙拉着他说起书本上的事。赵琇只能和赵清姐说话,这小姑娘是正常的智商水平,不能算很好沟通,但性情还挺讨人喜欢的。赵琇想着自己也该学习一下古代小女孩是如何说话行事的,便和她玩起了本地低龄闺阁中流行的小游戏,清姐说起一些孩子气的话,她也笑眯眯地听着。堂屋里说话的大人望过来,就觉得他们相处得挺好。

    之后沈氏便常常带着两个孩子过来二房小坐。

    宗房煜大老爷站错了队,得罪了张氏,又在全族人面前丢了脸,这宗长的地位可说是摇摇欲坠,三房老太爷就等着要把他从这个位子上拉下来呢。如今在张氏的默许下,族人们对煜大老爷的敬意是早就不剩什么了。但宗房到底还是宗房,赵璟夫妻绝不希望宗长之职旁落,只能加倍礼敬张氏,希望张氏能放过宗房一马。煜大老爷的过错已经很难弥补了,日后宗族事务,却可以交到他的长子赵璟手上。

    张氏对此始终没有表态,但她并不讨厌赵璟和沈氏,也乐意让他们的孩子到家里来玩,族人们见状,自然也就心里有数了。三房老太爷只是厌恶赵煜,对赵璟没什么恶感,也默认了这个局面。新年过后,赵煜就隐隐被架空了,很少再过问族中事务,他心里虽有些不服气,但也不敢多说什么。他是被赵炯夫妻算计了,只能自认倒霉,幸好宗长之职最后还是落到他儿子头上,就当是自己年纪大了,安享清闲好了。

    正月过去,一开春,张氏就让汪四平拨了几个人,与卢昌秀一同回京处理宅子和财产的事。而鲁云鹏那边,也收到了京里最新传递来的消息,知道了赵炯与蒋氏一案的后续。

    赵炯并没能活着到达京城,坐船沿运河走到山东地界的时候——就是当初张氏母子落水那段河道附近——他坐的船居然也发生了翻船“意外”,据当地官府的人调查的结果,是遇上了少见的大块浮冰。船翻得很慢,船上几乎所有人都安全转移到了后面另一条船上,但钦差发现忙乱中有人出了差错,竟把赵炯给弄丢了——负责照看他的粗使仆人只顾着自己逃命,别人问起时,还说已经把人给救出来了,因此旁人没能及时发现,等回到原来的船上查看时,赵炯已经被泡在了水里。

    他是活活被淹死的,因为瘫痪,他根本就没法移动。

    但钦差觉得不对劲,赵炯是重犯,是要严加看管的,他本来并不在底舱,而是被安置在钦差住的这一层,可他被淹死时,却是在底舱内,如果不是被转移了地方,也许早就有人发现他身边的仆人私自跑了。钦差要抓那仆人问话,结果那人不知几时被人砍了一刀,死在了偏僻的角落里。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有人要杀赵炯吗?

    当地官府当初曾经奉广平王之命,调查过赵焯翻船一案,当日负责打捞沉船和尸首的人上报了一个重要的线索:那仆人身上的刀痕,与春草尸首上的刀痕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极有可能是被同一个人所杀。

    钦差立刻就想到了蒋氏手下那个逃走的护院。

    (马上要上架了,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我,支持《闺门秀》。)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正文 第五十一章 告一段落

    蒋氏一直保持沉默。还被关押在奉贤赵家老宅时,她也曾闹过,哭过,但起程回京的时候,仿佛已经认命了,每日只是发呆,几乎一句话都不说。

    钦差急于要从她这里知道凶手的情况,见她如此不合作,也有些着恼了,丝毫不再留情,用最快速度赶回京中,把她颠得七晕八素的,整个人消瘦了两圈。到京后,她又被火速送进了大理寺大牢。以她这种身份的女眷,被关进条件最差的牢房,与那些犯了重罪的草根女犯待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侮辱了。

    情况的最新发展,钦差早已经提前派人送信回京,因此赵家早就知道了安在情的变化。得知赵焯夫妻之死,最初是因为蒋氏有加害之心,赵玦不知该欢喜还是该发愁。

    欢喜的是蒋氏并非赵家骨肉,她做孽,跟赵家子孙是没有关系的,他只要把这个妻子休了,就能将自己父子开脱出来,这爵位说不定还能回来。牛氏也是这么想的,若赵炯没有指使人弑母杀弟,他的罪名就不成立了,她还是尊贵的建南侯夫人。她迫不及待地和儿子一起谋求翻案。

    他们母子都把那些和赵焯一样,死在冰冷河水中的无辜仆人与船工给忘记了,也忘了赵焯夫妻之所以会死,是因为赵炯的见死不救,而不是蒋氏派出的人拿刀砍了他们,一心只想着,只要牺牲蒋氏,全家就都能保全了,因此对大牢里的蒋氏,根本就毫不关心

    不是赵玦对元配妻子太过无情。他得知庶幼子之死和嫡长子有关,也曾发过脾气。但从来没想过要牺牲这个孩子,毕竟嫡长子的份量不是一个庶子能比的。可蒋氏却承认了这件事。等于毁了孩子的名声与未来,完全一点转寰的余地都没有了,他最怨恨妻子的就是她说出了这种话,让外人拿住了把柄。

    这时发生了一件怪事。赵玦叫了嫡长子赵泽去询问他杀弟之事是否真的,赵泽却一无所知。他在庶弟死后发了一次烧,就把当时做过的事忘光了,脑子里记得的,完全是蒋氏事后灌输进去的,所以他回答父亲说:“儿子想看看弟弟。谁知他完全不会动了,祖父的鬼魂就站在边上,好可怕啊,儿子就吓得跑出来了。”

    赵老郡公在家乡显灵,惩罚了不孝不悌的长子,这件事已经传到京城来了。赵玦其实是不相信的,只不过连广平王都这么说,他只好闭嘴罢了,但心里却十分不以为然。可如今一听儿子的话,他脸色都变了。回想起庶子死后,侯府中确实曾有过祖父想见生前没见过的小孙子,就把孩子给带走了的说法。他当时不信,现在想来,只怕是空|岤来风。未必无因。原来老爷子那么早就显过灵,对自己的儿孙们也能狠得下手。怪不得老爷子会眼睁睁看着他父亲坠马了,相比之下。小二房那边的琇姐儿却得了老爷子的庇护,人心果然是偏的吗?

    赵玦忿忿了一番后,转回到儿子的事情上来,认为长子才六岁,不可能说谎,看他眼神也是在说实话的样子,可见赵泽杀弟的传闻是子虚乌有的,蒋氏居然承认了儿子没做过的事,实在是愚不可及!说不定孩子是她杀的,她为了逃脱罪名就栽赃到儿子头上,真是丧心病狂!赵玦对元配发妻的怨恨更深了,恨不能早日休了她。

    谁知蒋家那边不知怎的早早得了信,蒋氏的父亲兄弟赶到赵家商议此事,他们坚决不承认蒋氏会做出这种恶事来,她肯定是被陷害了。蒋家从没出过被休的女儿,更没出过犯了国法被判刑的女儿。为了蒋家世代官宦的名声,他们绝对不能接受女儿被赵家推出来挡箭。反正赵炯早就被定罪了,凭什么要为了给他翻案,牺牲他们蒋家的女儿?

    牛氏与赵玦要保赵炯,蒋家要保蒋氏,双方就僵持住了。

    这时,又传来了赵炯被淹死的消息。

    牛氏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丈夫死了,意味着她即使为他翻了案,也无法回复原有的尊贵身份。而赵玦也动摇了,父亲已死,他真的要再多牺牲一个妻子吗?蒋家刚刚提出了许多优厚条件,又有田尚书那边帮着说项——蒋家庞大的亲族姻亲队伍和人脉被颖王看中了——只要能有好处,其实他也不是不能再忍受蒋氏几年,大不了等风声过去就让她“病逝”……

    最终赵家小长房坚持了原来的说法,害人的是赵炯,蒋氏并不知情,她在奉贤所说的话,完全是因为得了失心疯,要不然就是被张氏设计陷害的,当时现场的钦差等人,都被张氏蒙蔽过去了。

    而蒋氏与红绫两人一进京,不过一夜便翻了供,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说法,话里话外就是在暗示自己其实是被冤枉的,钦差跟张氏合谋,硬给她们栽赃了一个罪名,还有人首告那位钦差收受不明巨额财产,连人证物证都是“齐全”的。至于那供出了事情真相的青缃等人,则有小长房的人搜集了一堆所谓的证据,证明她们有怨恨主人的理由,连她们的亲眷也出头证明这一点,直接把她们定为“因私怨作伪证害主家”的罪人,同样是一夜过去,大部分人就都坚持不住了,纷纷改了口供。

    这让大理寺很被动,那杀人的护院至今未落网,他们要给蒋氏定罪,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这些奴婢的供词,她们全都翻了供,还怎么判案呢?尽管事后他们发现蒋氏的表舅在大理寺为官,极有可能私下安排蒋家人去见过蒋氏与红绫,和她们串了供,无奈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他们除了把蒋氏的表舅给贬出大理寺外,拿蒋家完全没办法。

    传旨的钦差已经因贪污而被贬了,蒋家很有几位精通律法的子弟。居然硬是把蒋氏给保了下来。这时大理寺卿意外坠马,摔伤了腿。要休养上几个月,职位暂时由一名少卿署理。不知蒋家人用什么方法笼络住了这个人。他竟然真的向皇帝报告,说蒋氏无罪,不过不是被张氏陷害才承认罪名的,而是被恶奴所害,又得了失心疯。理由就是赵玦言称庶幼子之死是保姆疏忽所致,与嫡长子无关,蒋氏没有杀人的理由,所谓的杀人护院从未在人前露脸,赵家人根本对他毫无印象。其实是个子虚乌有的人,而尸体上的刀痕不过是巧合,证明不了什么。相反的是,赵炯对继母嫡弟的厌恶几乎是全家尽知的,扶灵南下是他主动提出来的,翻船后见死不救,事后又派人灭口,也是所有在场仆人看着赵炯下的命令,证据确凿。没什么冤枉的。

    他们以为这样就能把罪名全都推到死去的赵炯身上,但事情哪能如他们随心所欲呢?

    皇帝虽然扣下了张氏给京中几位武将的信,但广平王南下所带的护卫和侍从还是把赵炯的所作所为泄露了出去。镇江总兵那边收到了张氏的信,也派人到奉贤去探听消息。确认了她信中所说属实之后,火速给几位旧日同袍送了信,因此赵老郡公曾经的旧部们。都陆陆续续地知道了赵炯杀弟的真相,如今又看到赵家人居然为了保蒋氏就把所有罪名都推到死了的赵炯身上。都觉得很气愤。就算赵炯有罪,他的妻子儿子媳妇也不能做出这样的事。他们之前不明真相时。还曾为赵家说过好话,现在却都改主意了,理都不想理他家,更不打算为他们说情。

    当中有人怀有其他目的,试探地对同袍们说:“到底是郡公爷的骨肉,难道要看着他们失了爵位么?”众人都没有一丝一毫赞同的意思:“郡公爷还有孙子,不会绝后,这种不忠不孝不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