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其他综合 > 宋朝烟雨 > 第三十章 金陵之战(一)

第三十章 金陵之战(一)(2/2)

之际,亲见朝政**,民生凋敝,深感痛心,却毫无办法。恰在此时,他听说崛起于北方的宋太祖赵匡胤早有平南唐之心,在走投无路的情势下,他便产生了北归宋廷、为宋太祖效力的想法。

    弃南唐而归大宋,这就意味着樊若水从此将要背上一个不忠不义的罪名,这些顾虑曾使他犹豫不决,但为了给自己谋一个出路,他最终还是克服了思想上的矛盾和内心的痛苦,断然北归宋廷。北归宋廷,如何才能取得宋太祖的信任?如何为宋太祖建立统一大业献上一己之力?

    樊若水经过一番潜心思考,他以为,宋太祖在北方立国,至今已有十年之久,先后已灭掉楚国、荆南、后蜀和南汉等南方诸国,地盘越来越大,兵力越来越强。南唐也已经成了他的瓮中之鳖、刀下之鱼,只是苦于长江天堑之阻隔,才迟迟未能发兵。因此他想:“大江无桥可渡,宋军就难以攻取南唐。若能用竹筏、大船架起浮桥渡兵,帮助宋廷完成一统大业,岂不正是大丈夫扬名振声之举吗?”想到这一层,樊若水积极筹划起来,决心一定要拿出一个最好的架桥方案,作为自己北归的见面礼,去呈现给宋太祖。

    这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大胆设想,但要实现并不容易。首先,这浮桥架在何处最为合适?这个难题就曾让樊若水数日来茶饭不思,彻夜难眠。好在樊若水颇懂些兵法,也读过不少地理方面的典籍,他又长期生活在长江边上,因此对长江渡口、圩堰、关卡、要塞等无不了如指掌。经过一番认真的考察和周密的分析比较,樊若水认为,采石江面比瓜洲江面为狭,可作为架设浮桥的首选地点。然而又一想,采石江面“惊波一起三山动”,要在这样一个“甲险塞于东南”的奇险之地架设浮桥,谈何容易!要架桥,不仅要事先测量出江面的准确宽度,而且还要在岸边建起浮桥固定物。当今采石仍是南唐的军事重镇,在南唐驻军的眼皮底下,要测量江面,建造浮桥固定物,当然不能公开行事,只能设法暗中huó dòng。

    于是他经人介绍,来到采石广济教寺当了一名和尚。这个广济教寺位于牛渚山南麓,南唐时已有七百余年历史,是江南远近闻名的一大禅寺。樊若水来到这里,接受了“具足戒”,落发成了僧人。其实,他哪里是真心当和尚,只不过想借此身份掩人耳目,以利于他考察采石江面而已。

    因是熟人介绍而来,广济教寺的住持妙理法师对樊若水十分关照。他在寺院里没有多少事可做,出入也很自由,这就使他有机会经常到牛渚矶边察看地形,并暗自绘下图纸,标上记号。有时他还以垂钓为名,划着小船,带上丝绳,寻找隐蔽处,将丝绳拴在牛渚矶下的礁石上,然后牵着这根丝绳划到西岸,用这种办法来测量采石江面的宽度。为求其精确无误,樊若水在采石江面如此往返数月,测量十几次,竟然神不知鬼不觉。

    为了建造浮桥固定物,他还以“广种福田”的名义向广济教寺捐献一笔资金,建议用这笔钱在牛渚山临江处凿石为洞,洞中建造石塔,供奉佛像,以保佑过往船只的平安。得到妙理法师的赞许后,樊若水又毛遂自荐,亲自督工建造。不到两个月,即顺利完工。这一工程的告竣,竟令广济教寺的佛徒众僧对樊若水无不刮目相看。可是又有谁能想到,樊若水这样做,实际上是在为帮助宋军日后渡江巧作准备呢?

    樊若水在采石暗中huó dòng了数月,在获取了采石江面有关的水文地理资料后,便于开宝三年(970)不辞而别,离开广济教寺,逃往宋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求宋太祖召见。樊若水向宋太祖献上平南策——“请造浮梁以济师”,并呈上他亲手绘制的《横江图说》。宋太祖慢慢打开这卷《横江图说》,见采石横江一带的曲折险要皆一一标明,尤其是采石江面的宽度标注更详,顿时龙颜大悦,喜不自胜地说道:“今得此采石详图,南唐李煜小儿已尽入我袋中了!”

    于是宋太祖召集群臣商讨南征事宜,决定采纳樊若水的建议,在采石江面架桥渡江灭南唐。为此,宋太祖亲自制订了详细的军事方案,并于开宝七年(974)九月十八日毅然宣谕出征南唐,一场多路出击、水陆并进、架桥和作战等部署有序的军事行动开始了。樊若水向宋太祖献“平南策”后,宋太祖对他愈加器重,准其参加大宋的进士kǎo shì。樊若水及第后,经吏部铨选,授舒州军事推官,并获得参与征伐南唐军务的资格。樊若水深受皇恩,感激涕零。开宝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当曹彬大军兵临池州时,樊若水又被任命为太子右赞善大夫。为报答宋廷礼遇之恩,樊若水又主动为曹彬出谋划策,帮助曹军一举击败前来截击的南唐守军,并俘获池州牙校王仁震、王宴、钱兴等人。

    樊若水不仅为宋廷献上平南策,而且还亲自参与了架桥的大量准备工作。其实,这些准备工作在曹彬出兵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宋廷接受樊若水的建议,先命人在长江荆湖一带(西起江陵,东抵黄冈,南至岳阳)水域,打造黄黑龙船千艘,以作架设浮梁桥墩之用;又命人砍伐巨竹,搓制粗绳,扎制竹筏,以便日后做浮梁桥面。一切准备就绪,再将这些龙船、竹筏集结于江陵,然后顺流东下。

    宋军原计划让这些龙船、竹筏直接驶抵采石,但后来樊若水考虑到采石江面波涛险壮,稍有疏忽,恐难成功。为了行事万无一失,于是他又建议先在石牌口(今安徽怀宁县西临江处)试架浮桥,然后移置采石江面。曹彬采纳了樊若水的这个建议,于闰十月十三日占领铜陵后,便回师石牌口,截住由江陵驶来的黄黑龙船和竹筏,并在樊若水的技术指导下,很快将浮桥试架成功。樊若水笑着对曹彬说:“此去采石,定能大获全胜!”曹彬也异常兴奋,高声应道:“此乃顺天应时之举,何愁采石大江浪涌?我自一往必胜!”

    长江浮桥在石牌口试架成功后,受宋廷之命,前汝州防御使陆万友前来石牌口担负守卫任务。曹彬大军则抽身急趋采石,攻打南唐守军,以便扫清采石架桥的军事障碍。闰十月二十三日,曹彬攻占采石。十一月九日,陆万友奉诏护送浮桥至采石。浮桥运抵采石后,曹彬当即命熟知采石水文地理的樊若水主持架桥。时值长江枯水季节,采石横江一带浪平滩浅,浮桥移置十分顺利,竟“三日而成,不差尺寸”。

    采石浮桥架成后,曹彬迅即传令在长江西岸集结待命的潘美,“率步兵渡江,若履平地”。随后,马军也全线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