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书说道,辽世宗派大军进攻后汉,后汉隐帝听说后大惊,他环顾了一下众多武将,认为只有郭威才能阻挡敌军,于是又命郭威率军去北方抵抗契丹。在郭威赴任前,朝中为他是否带枢密使之职离京发生了争执,两派大臣矛盾激化。
在朝会上,杨彬等人准备让郭威以枢密使的身份出发。
刘承佑一时没拿定主意,转头问宰相苏逢吉:“前朝有无此例?”
苏逢吉,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苏逢吉权位极重,当然不想让郭威得势,说:“枢密使掌管天下军务,轻易不能出征。”
郭威为了避讳,不好说什么。
大将史弘肇听后很不高兴,马上站起来说:“郭威才干很强,况带枢密守邺城大镇可以震服诸道。陛下不要听别人的闲话。”
刘承佑想想也是,便准了史弘肇的提议,同意让郭威带枢密使赴任。
但郭威对朝中之事很不放心,临行时恳切地对隐帝说:“苏逢吉、史弘肇都是先皇的旧臣,都很尽忠为国,希望陛下推心任用,必当无事。边疆之事臣一定尽忠报效,不负陛下重托。”
隐帝也有点不愿郭威出京,他对郭威说:“朕夜里梦见你变成了驴,驮着我升了天,等我下来后,你又变成了龙,离开我向南去了。”
郭威听了抚掌大笑。
第二天,朝中重臣在一起喝酒,给郭威送行。
史弘肇是个粗人,开始他倒满一杯酒递给郭威,说:“昨天朝议有屈郭贤弟,今日弟且尽此樽,聊为慰劳。”
苏逢吉不想得罪郭威,也举杯劝酒,说:“昨日逢吉也是公事公议,非是针对郭大人,幸勿介怀。”
史弘肇特别讨厌苏逢吉这些读书人,酸不溜湫的,当即大喝道:“平定天下,削平祸乱,靠的是长枪大剑,烂笔头子有何用处?能画出个鸟来?!”
王章虽然和史弘肇私交极好,但他执掌财政,天天和“烂笔头子”打交道,一听这话就不太高兴,回敬说:“没有这烂笔头子,财政收入谁来记?”
但即使王章为“烂笔头子”说了句公道话,却对士人没有多少好感。
苏逢吉等人对此极不痛快。
郭威对此很是担心,也劝过他们对士人的态度稍收敛一些,有好处没坏处,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郭威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离开了。
郭威率大军星夜兼程,到邢州时,契丹听说郭威来了,知道难以对付,即自行退兵,郭威想穷追猛打,隐帝不允。郭威只得率大军班师回朝。郭威一走,契丹军又来侵扰,隐帝感到契丹的危险依然严重,于是任命郭威为邺都(今河北大名县)留守,让郭威以枢密宰相(宰相带兵权)的身份,统领河北一带的一切军政事务。
郭威走后不久,朝中出现一件大事。这件事改变很多人的一生,其中包括郭威和柴荣。
此时的刘承佑志得意满,对国舅李业说:“如今朕可比得明君否?”
李业献媚地说:“陛下乃尧舜之主,如何是明君可比!”
刘承佑大喜,对李业说:“朕为尧舜,卿可为夔、稷。”
君臣二人相互吹捧,全然不知羞耻。
接着,李业面露愁容地说:“可惜臣空有夔稷之心,却无有其位,不能与陛下分忧。”
刘承佑说:“这有何难!现宣徽使有缺,朕便封国舅为宣徽使,付以重托。”
李业说:“虽蒙陛下错爱,但执政大臣乃是杨彬、史弘肇,一向刚愎,恐事难谐。”
原来,宣徽使位缺,李业欲占此位,乃求于李太后。太后疼爱弟弟,派人与杨彬、史弘肇商量,“国舅李业,文武全才,哀家听说宣徽使有一个空缺,能不能让他担当。”
杨彬、史弘肇接了懿旨,心中大怒。因为宣徽使是个肥缺,早已有十数人眼盯心想这个位置,并送上款项huì lù,如今却被李业轻轻一句夺了去,如何容得下。
史弘肇回复太后说:“太后懿旨,臣本不敢违背,奈何官体升迁有序,不可超越,这一向是定例。今天若为国舅坏了祖宗家法,恐令大臣寒心。牵一发而动全身,还请太后细细思量。”
李太后见他等抬出这一大篇道理,只得罢了。
李业仍不甘心,这才又去求刘承佑。
刘承佑听了李业的请求,诧异地说:“杨彬、史弘肇虽然是顾命大臣,到底是大臣,朕乃万乘之君,岂有朕之所命,他等不办之理?”
李业道:“二人本先帝旧臣,立有大功,将大小百官都不放在眼内,正是欺负陛下年轻。”
刘承佑回想半晌,默默无言,只道:“朕马上下旨。”
圣旨很快颁布,任命李业宣徽使之职。
杨史弘肇奏道:“昔日先帝在位时,不曾见如此提携外戚。”
刘承佑大怒:“朕有四海,不能封一李业吗?”
刘承佑准备下旨治二人之罪,被李业苦劝。
李业说道:“二人权柄在手,若事不成,反受其害。臣请陛下免降此旨罢。”
刘承佑只得隐忍,却深恨杨彬、史弘肇二人。
有人说后汉刘知远时的刑法残暴,而最残暴的刑法便是在史宏肇这里执行的。史宏肇治军十分严酷,他下令凡是犯罪的人,不问罪之轻重,只要你犯了事,便处以极刑。极刑的刑法很多,比如拦腰斩、断舌、决口、抽筋、折足等。虽然说乱世当以重典治国,但由于史宏肇专横跋扈,结果造成大量冤假错案。说白了,史宏肇不会做人。
杨彬、史宏肇等人贪财,而且是武夫出身,十分看不起文人,和朝臣的关系始终处理得不好。特别是在对待刘承佑的态度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