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书说到后汉前线战事不利,败报不断传来,刘承佑招开了御前会议。会上,刘承佑向群臣问计:
“白文珂、郭从义两路人马围攻同州数月,不能取胜。朕想选派一员大将将为都督,前去平叛。众爱卿看谁合适?”
众大臣都知道平叛之事利害重大,一时间无人说话,大殿之上一时寂静。等了一会儿,大臣杨彬出班跪倒,启奏道:
“先帝驾崩之时,留下顾命大臣在此。臣与苏、王等人是文臣,不懂军事,将军郭威,精通韬略,忠心为国,可以担任。”
刘承佑大喜:
“对,郭爱卿足智多谋,如果出马必能取胜。朕就任郭威为河中四面招讨使,总督平叛。”
郭威,邢州尧山(今邢台市隆尧县西)人,出生于904年,字文仲,小名“郭雀儿”。郭威本姓常,年幼时父亲去世,母亲带他改嫁,继父姓郭。3岁时随继父和母亲迁居太原,不久双亲先后离世,他成了孤儿,由潞州姨母韩氏收养。姨母家境也不富裕,日子过得挺苦。郭威十八岁时去潞州(今山西长治)投靠故人常氏。
当时,李继韬在潞州割据,他是河东大将李嗣昭的儿子,李嗣昭战死后,他就自称留后,联合后梁对抗河东。为扩充军队,李继韬在潞州招募军士。郭威正好赶上,便前去投军,得到李继韬的赏识。郭威人长得很魁梧,勇力过人,习武好斗,打仗特别卖力,表现勇敢,李继韬很欣赏他,有什么小的过失也经常迁就他。
郭威好喝酒,有时还喜欢为人打抱不平。
一天,郭威到街上闲逛,有一个屠户正在街上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喝了点酒的郭威在一旁看不过去,不服气地走到了这个屠户跟前,让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
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就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自己的肚子说:
“郭威你要是真有胆量,就照这儿捅一刀!”
郭威抄起刀子就捅进了他的肚子,结果屠户一命呜呼,郭威被抓进了监狱。
李继韬很欣赏郭威的勇气和胆量,又设法将他放了,后又招至麾下。后来李继韬被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灭掉,郭威也被收编进了后唐军队,进入了后唐庄宗的亲军卫队“从马直”。郭威的人生从此改变。二十一岁的郭威因通书算,当上了军吏。
后唐庄宗李存勖本人打仗非常厉害,攻必克,战必胜,所向披靡。到李存勖身边当兵以后,郭威才算开了眼界,也由此领悟到了战争中谋略的重要性。从此,生性鲁莽的郭威开始爱看书,认真研究兵书战策了。
后来一个叫李琼的朋友,向郭威推荐了一册名为《阃外春秋》的书。《阃外春秋》是唐代一个叫李筌的道士写的,书中主要讲述了汉朝的征战故事。跟别的兵书不一样,这本书写得更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没有深奥的理论,大部分篇幅都是汉朝的战争故事,采用的案例教学。郭威很喜欢这本书,就是上厕所的时候也书不离手,每天悉心揣摩,加上天资聪颖,从里面学到了不少东西。由于他认真阅读《阃外春秋》,开始略知兵法,处事也不再卤莽,在后来堪称完美的军旅生涯中,这段时期的学习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郭威也是比较有眼光的人,在刘知远当侍卫亲军都虞候时,郭威就投靠了他。而刘知远也很爱才,视郭威为心腹,不管刘知远到哪里任职都把他带在身边,让他督率亲军。郭威很会打仗。有一次,物资匮乏的辽国又大举进犯中原,出动了三万人马过来抢东西。结果郭威带兵在阳武谷(今山西原平)一带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大败辽兵,斩首七千人。郭威还很有谋略,经常为刘知远出谋划策,屡建奇功。后来,辽人灭掉后晋,郭威等人劝说并帮助刘知远抓住时机称帝,因而成为了后汉的开国功臣,被后汉高祖刘知远倚为左膀右臂。刘知远临终前,以郭威等人为顾命大臣,要他们辅佐年仅十八岁的儿子刘承佑继位。后汉出帝刘承佑继位后,郭威担任枢密使,掌握了后晋的军政大权,其养子柴荣也被提升为天雄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检校右仆射。
刘承佑看郭威,对郭威说:
“郭爱卿,你可愿意出征吗?”
郭威赶紧说:
“臣不敢请命,也不敢推辞,愿听从陛下的命令。”
于是,刘承佑就加给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督诸将征讨三镇。
郭威率军出征了。由于京城兵马有限,大军走到山西境内,郭威开始招兵。扩充自己的实力。就在某一天,营外来了一名壮士,前来投军。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赵匡胤。
赵匡胤回到家乡,休息一段时间,赵匡胤经常和父亲讨论天下形势。父亲赵弘殷给儿子讲解了仕途官道一番,他告诉儿子,你要想建功立业,就得跟一位好老板,眼前就有一位——大帅郭威,他正在平叛途中,你应该投奔他去。赵匡胤顿时醒悟,终于遇到了机会马上辞别家人投奔郭威。
郭威想了想,告诉手下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