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灭亡,后汉继立,赵弘殷依旧在军队里担任一般的将军,靠着赵弘殷的工资,一家人的日子还算过得去。转眼间,赵匡胤已经长到一十九岁了,是个很棒的小伙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很快,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为赵匡胤定聘了同僚贺姓将军之女为妻,择定吉日,为一对新人,举行了婚礼。
新婚蜜月,赵匡胤和老婆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赵匡胤白天干活,晚上练武,妻子在一旁侍候着茶水,拧干了毛巾,替匡殷擦汗。此时,赵匡胤已经有了—身的好武艺,他自创了一套长拳。这套拳法招势怪异,步法灵活,刚柔相济,爆发力强,威力强大。后来传于后世,称为“太祖长拳”。另外,赵匡胤还擅使一条盘龙棍,骑上战马,确实是一员虎将。赵匡胤还是一个勤学的人,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据说好学已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
两年后,赵匡胤二十一岁了,父亲赵弘殷出征打了胜仗,被封为都指挥使。喜讯传来,全家人都很高兴,赵匡胤听后心里感到很痒痒,就和母亲杜氏夫人商量,想去投军建功立业。杜氏老夫人认为匡殷没有作战经验,在战场上容易受伤,不肯答应。赵匡胤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jī qíng,收拾好自己的行装,悄悄地溜了出去,一路向南走去。走过了两个州城,写了一封信,把自己出去闯荡的事情告诉了家人。杜氏老夫人和匡殷的妻子看到书信,后悔不已,但已经无法挽留,只好由赵匡胤自己去了。
二十一岁的赵匡胤,颇有点冒险精神,为了寻找自己的事业,踏上了征途。
这一天,赵匡胤来到了湖北复州,打听到这里的防御使是王彦超,曾经是赵匡胤父亲的同僚好友,赵匡胤便决定去投奔他。赵匡胤想通过这层关系,得到王彦超的重用和提拔,谋个一官半职,将来能够衣锦还乡。不料王彦超看到赵匡胤落魄,却不想收留他,只是给了十贯钱,打发赵匡胤走了。赵匡胤本想不要那几个钱,可是囊中羞涩,吃饭住店都要用钱啊!留着吧,还能混个十天半月,不至于饿肚子。
赵匡胤离开了复州,继续流浪。很快,赵匡胤来到了随州(也属于湖北省境内),去投靠他父亲的另一位好朋友,随州刺史董宗本。这次运气不错,董宗本收留了赵匡胤,赵匡胤还得到了一份工作,具体负责什么工作,现在查不到了,应该说是不错的职务。赵匡胤每天努力工作,想在这儿混好,挣些钱,给家里寄去。开始混得还不错,口碑很好,人人都喜欢。也许是赵匡胤太能干了,引人注目,遭到了一个人的嫉妒。这个人如果是一个普通的人,也就罢了;但是这个人偏偏是刺史董宗本的儿子,名字叫董遵海。董遵海本来是随州的第一公子,周围有一大群追星族。现在,这些人都围绕着赵匡胤转,董遵海失去了往日的捧场。被抢了风头的董公子恨透了赵匡胤,有赵匡胤在随州让他寝食难安。于是,董遵海在他老爸的的耳边,经常吹风,说赵匡胤的坏话。结果可想而知,赵匡胤只在随州呆了半年,就不得不卷起铺盖走人。
离开了随州,赵匡胤背着行李继续赶路,身上所带的盘缠越来越少,吃饭已经成了大问题。下一步去哪呢?在湖北父亲的两个好朋友他都去过了,现在已经没有再能够投奔的人了,赵匡胤确实感到举目无亲,走投无路。
这一天傍晚,赵匡胤路过一座寺院,由于身上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便想在庙中讨些斋饭,住宿一晚。赵匡胤上了台阶,轻叩木门。不一会儿,门“吱扭”一声打开,走出来一个小和尚。小和尚双手合十,躬身施礼,口诵佛号:
“阿弥tuō fú,施主有事吗?”
赵匡胤赶紧躬身还礼,口中说道:
“劳驾大师,我走到这里,天色已晚,附近没有镇店,想借贵宝刹休息一晚。”
小和尚看了看赵匡殷,见他背着行李,带有疲惫之色,不由得起了怜悯之心,说:
“好吧,如果不嫌小庙简陋,那就住在这里吧。”
赵匡胤随着小和尚进了庙门,来到正房,屋内正供奉着一尊释迦摩尼像,旁边有一位老师父和几个小和尚正在念经。小和尚走过来,把赵匡胤借宿的事和老主持说了。老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