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朔方时把郭子仪从一介裨将简拔上来,有多年的上下情分,但在外任时,杜士仪从来没有和郭子仪同时回过长安,此前收复长安时,也因为战事紧迫,未曾造访过其家。所以,郭子仪在长安这座同样出自御赐的私宅,他还是第一次来。就在路上,他还对杜幼麟开玩笑说,如果不是杜幼麟当初早已自己心有所属,天子又忌惮重将之间的联姻,郭子仪家中几个女儿的家教都很不错,他早就下手抢一个回来当儿媳了。
话虽如此,见面的时候,杜士仪当然不会流露出这样太过轻佻的话语。因为他带着幼子来拜访,寒暄之后,郭子仪就让王夫人将自己的诸多儿女全都带了上来,一一拜见。看着这济济一堂的郭家儿郎,杜士仪不禁有些殷羡郭家人口昌盛,随即就笑着对这些子侄辈说道:“我和你们的父亲相交多年,今日拜访只叙私谊,不讲公事,不要叫相国了,我比你们的父亲年轻几岁,你们就只叫一声杜叔叔吧。”
郭子仪长子郭曜这一年不过二十九岁,最小的郭映还是满地乱走的小儿,女儿们除了已经年长嫁人的,如今在室者尚有四人,最长的尚未及笄,小的如垂髫幼童。杜士仪已近知天命之年,让人叫这一声杜叔叔自然丝毫没有任何托大。郭曜抬头看了一眼父亲,立刻带头改了称呼。
“杜叔叔。”
“好今日第一次见子仪你这些儿女辈,本应送上见面礼,只不过你和嫂夫人实在太过恩爱,我父子俩就算有四只手也拿不下,只能让人备了薄礼在外。”不等郭子仪推拒,杜士仪便接着说道,“不过是文房四宝等物,你我又不是外人,你若不收,我可起身就走。”
杜士仪既然这么说,郭子仪只好答应,郭曜等人少不得齐齐谢过。等到他们一一退下,还不等郭子仪斟酌一下语句,探问杜士仪来意以及接下来的打算,突然听到外头传来了一声欢呼。分辨出那是六子郭嗳的声音,郭子仪眉头一挑正要发火,可刚刚跟着儿女们一块出去的王夫人却匆匆又进了屋来。
“杜相国,孩子们都还小,一人一方端砚,实在是太贵重了”
郭子仪这才想起,杜士仪早年仿佛还有家仆经营着长安城最大的风雅产业,因此家境富足,随着这些年日益位高权重,这些事已经都快要被人淡忘了。如今随着端溪石砚名满天下,一方端砚价值非同小可,想来杜士仪恐怕连他出嫁的女儿都不会漏过,这整整十几方下来,就实在是太重的一份礼物了他蠕动了一下嘴唇,正琢磨着该开口说什么,却不想杜士仪笑着对王夫人微微颔首。
“夫人,有道是长者赐,不敢辞,都是我家中存货,难道还要按照市值算钱?只消对侄儿侄女们说,若想要报答,年节时写上一幅好字送我即可。”
杜士仪都这么说了,王夫人见郭子仪有些无奈,却也再未拒绝,她只能又连声道谢,悄然出了屋子。这时候,杜士仪方才开口问道:“如今朝中上下,全都正在忙着推举新君之事,别的都顾不上,但等到此事尘埃落定,封赏功臣之事,就不能再继续拖了。我只想问子仪一句话,你是打算继续镇守朔方,还是打算留在长安城,和嫂夫人以及侄儿侄女们团聚,安逸下半生?”
郭子仪没想到杜士仪在送完见面礼后,转瞬间就直接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并非完全没有准备,甚至可以说,在突入河北,邺郡的安庆绪尚在负隅顽抗时,他就曾经仔细考虑过此事。功高盖主,无可封赏,这从来都是古今功臣面临的最严酷考验,他已经预备好将来醇酒美姬,不复过问兵事。可杜士仪回归前线,而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战连捷,继而南阳王李的来临,却带来了那些让人措手不及的变数,他的计划就有些赶不上变化了。
他虽出身于官宦之家,可腾达却是在军中,当然也不甘心放手军权就此养老,可是,难道这样的权柄,他真能握在手中一辈子?照现在的情势看,这已经不只是天子是否能够容许的问题,更关键的是杜士仪到底打算怎么做?
于是,在长久的沉默之后,郭子仪终于艰难地开口问道:“敢问相国,将来打算何去何从?”
“我已经说过,回幽燕。叛乱了结了,但河北道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安抚诸郡,清丈田亩,招募流民,补耕备明年,趁着安禄山这场兵灾之后,河北多出了大批无主田亩之际,废租庸调,推行两税。”说到这里,杜士仪便跷足而坐,又加了几句话,“这右相之位,我会让出来。但作为条件,怀恩接我的安北大都护,侯希逸为平卢节度使,都播怀义可汗建东西牙帐城之事,亦是要定下来。如果你和千里仍打算出镇一方,朔方和河东节度则不换人。其余有功将士,则看他们的意愿。”
杜士仪再次确定自己会很快离开长安,可同时重申的条件和当初在军中时一模一样,郭子仪听在耳中,面色虽镇定,心里却再次勾勒起了杜系势力图。
相比留在长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