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但是人们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尉缭。”
见两人这次好奇是发自真心,不包含先前逗他的成分,花雪得意极了:“战国末年,出了两个尉缭。皆是魏国人,两个人的学问理念高度重合,几乎和一个人没有什么区别。早的尉缭,跟孟子很熟的那个梁惠王打过交道;晚的尉缭,在始皇一统时出了大力。两人都是史书有明确记载的,但是这两个人的年代间隔差距刚好百年。这就尴尬了,根本无法确定这两个人是不是一个人。你说是吧,百多岁的帮助秦始皇一统,不合常理。说不是吧,凭什么认为人家百多岁就不能出力?而且出的是智力不是武力,完全不耽搁。就这样,大家相信书是尉缭写的没错,但是是哪个尉缭啊?还是这两个尉缭是一个人?”
陈沅问道:“张真人不也是百岁以上高龄吗?应该是一个人吧?”
“这也只能是猜测,查无实据啊。”
一旁班主却道:“说来说去,你还没说你八部是什么呢?总不能说第八部就是《武经七书》本身吧?”
陈沅倒是没什么,花雪对这说法倒是很有感,就像四大天王要有五个,《武经七书》其实是八部也挺有意思的。不过他本来却不是这个意思:“当然不是。历朝历代,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武庙七十二将,有兵书传世者甚多。虽然其中不乏后人假托,但真正确凿的也不少。至少诸葛亮就确系有兵书传世,什么《兵法二十四篇》《便宜十六策》的。不过在我看来,正史中记载的诸葛亮,兵法水平相当一般。演义里那位倒是强得一塌糊涂,但是兵书却不是他写的。所以我个人对此没有太大兴趣。”
陈沅扶额,又来了:诸葛亮姜维师徒,是不是跟你有仇啊,怎么净拉他俩仇恨?
班主也被逗笑了,看来这儿子是真看不上历史上的诸葛亮,却对演义里那位甚是推崇。
“最令人惋惜的呢,有三件。其一,《孙膑兵法》失传。我也曾遍寻古籍,自唐以后,再无《孙膑兵法》传世。”
其实花雪知道在系统里就有《孙膑兵法》,却是后世出土的,当世确实没有流传,因此才这么说。
“孙膑其人,作为孙武嫡传,也只有他学的《孙子兵法》,才敢说是孙武本意。后人所学,大多只能靠断章取义。但时移世易,很多词句可能偏离原本的含义,这就只能靠猜了。《孙膑兵法》,即便不谈其本身价值,都是对《孙子兵法》的最佳解读,何况其中还有孙膑个人的延伸扩展。”
“其二,惜乎冠军侯英年早逝,并无兵法传世。以骑兵而论,项羽的兵形势独步天下,简单易懂,一目了然,但没有项羽之勇,学来根本无用。而冠军侯的千里奔袭,追亡逐北,只要整理成书,便是骑兵作战典范中的典范。即便将来有一天,人类能飞着打仗,空骑兵作战也照样要向其学习。”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