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命运无常,天意如刀(大结局)(1/2)
修真无岁月,十年光阴转瞬即逝。
青云山依旧青翠挺拔,青云门依旧是神州三大门派之一,依旧是正道魁首,只有那些曾经亲身经历过十年前那场青云之难的人,才知道,这里已经是物是人非。
十年前,青云门龙首峰首座苍松道人因为万剑一的事,对掌门道玄真人怀恨在心,勾结魔道四宗,借大竹峰弟子张小凡修炼天音寺镇派神功《大梵般若》一事,倒反青云门,利用七尾蜈蚣,毒伤道玄,若非大竹峰弟子方应看突然爆发,剑荡群魔,扭转局势,恐怕青云门就算不会毁宗灭派,传承断绝,也必然元气大伤。
而事实上,青云门也却是损失不小,毕竟当时魔道四宗宗主联袂而至,又有苍松道人为内应,方应看虽然异军突起,但是毕竟人单势孤,若非先有隐居在青云门通天峰祖师堂的万剑一出手,后有道玄真人不顾伤势,强行催动诛仙古剑,引动青云门护山大阵诛仙剑阵,青云门的损失只会更大。
这十年来,方应看在头三年中,仗剑而行,单人独剑,趁着魔道四宗在青云门铩羽而归的当口,衔尾追杀,硬是以一人之力,将魔道四宗杀得狼狈不堪,即便是四宗宗主也无法将其灭杀,不但挽回了苍松道人弃道入魔的恶劣影响,也以这种雷霆手段震慑住了那些因为青云门实力受损,蠢蠢欲动的大小门派。
后七年里,方应看回返青云门大竹峰,一直在大竹峰后山黑竹林中闭关,虽然无论青云门内还是青云门外,都在流传着这位比当年万剑一更狠更绝,杀性更重的煞星,身受重创,道行尽废的传言,尤以魔道四宗传得更为猛烈,据这些魔道弟子说,方应看是被魔道四宗的宗主打成重伤,不得不逃回青云门。
但是这些愈演愈烈的传言,无论是方应看,还是青云门都没有出面解释。
真正见识过方应看出手的人,是不相信这些已经传的有些离谱的传言的,但是他们也不会替方应看辩解,毕竟,这毫无意义,这种传言其实有大半原因,是因为他风头太盛,其他门派心中不服,又不敢明面对抗,才传播这种谣言,想要让方应看心态失衡,做出错误应对。只是,他们根本不了解方应看,对于他而言,这种谣言连一毛钱都不值,根本就是被他当空气,如果他的心里真的不舒服,他只会拿起剑将对方杀一个血流漂杵。
而且,对方应看来说,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这七年间,他借着青云门之难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施展或软或硬的手段,终于收集齐了五卷《天书》,以此作为参考,自身功法与日俱增!
他之所以在大竹峰后山黑竹林中闭关,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已经越来越感觉到,这方世界对他的排斥感了,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不再像之前那样肆意出手,因为他现在可以预感到,如果自己继续肆无顾忌的出手,恐怕天劫马上就会到来。而他自己显然还没有做好渡天劫的准备。
十年过去了。
方应看整整准备了七年时间,这一日,他终于准备妥当,自身真元法力也已经达到水满则溢的程度,就算他不出手,天劫也将来临。
看了看天边渐渐汇聚的黑色云团,方应看知道时间不多了,他一个闪身,便出现在大竹峰正堂,看着眼前这依旧矮矮胖胖,如同一个地主员外的田不易,不禁笑了笑,他知道虽然田不易看起来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变化,事实上这才是最大的变化,,在他如今即将渡劫的真人眼中,田不易身上已经没有了十年前那种躁动的火气,显然,这十年中,田不易也没有浪费,虽然依旧没有成就先天道体,但是已经做到了收敛火气,彻底掌控住了赤焰神剑,功行大进。看到闭关七年的方应看突然出现,田不易不禁一愣,不过他现在也已经步入太清境,道行深厚,方应看又没有掩饰,因此,他一眼就看出方应看的异样,在感觉外界那不寻常的气息,田不易的神情不禁大变,胖胖的圆脸,浮现出震惊、兴奋还有焦急和担心的神情,显然他已经明白,方应看这是要渡劫了!
作为仙道门派,渡劫飞升是所有人的梦想,但是这一方世界,天道法则残缺不全,从古至今,从未有人渡劫飞升,即便青云门创派之祖青云子和惊才绝艳的中兴之主青叶道人,都没能渡劫飞升,如今自己这弟子却可以渡劫飞升,田不易心里的震惊和兴奋,那是肯定的,但是作为师父,田不易也深深地为自己这个青出于蓝的徒弟焦急担忧,因为,渡劫不成,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死。
田不易的心情,方应看明白,知道田不易虽然不善言辞,脾气也不好,但是对徒弟的感情却是极深的,虽然在无限世界轮回,让方应看的心冷硬无比,但是这不代表他就不通人情世故,他也确实感激田不易,他进入这方世界的时候,是一个孱弱孩童,若非有田不易夫妇以及大竹峰众位师兄的爱护,他也不可能顺利地修炼。
方应看将自己头几年横扫天下的时候,得到的五卷《天书》,以及其他一些法宝和九天神兵都给了田不易,师徒两人都不善言辞,在这最后分别时刻,本来应该是千言万语,但是这两个却是谁也不说话,就在方应看将所有东西都留给了田不易,自身只留一把剑,转身走出大堂,就在他迈出步跨出大门之后,突然停下了脚步,转回身,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再次给田不易叩了九个头,每一下都是天地震荡,那声音传遍整个青云七脉,而此时,田不易也是眼眶中含着泪水,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正中的椅子上,受了方应看这一拜!
田不易知道,这一拜之后,无论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