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逆转1906 > 第698章 打击(6)

第698章 打击(6)(2/2)

“黑鹰”运输直升机。不过它们都是电动版,现在的样子和原型区别极大,首先是机身背部的发动机和减速机组不见了,只是一个圆盘状的超薄大直径的直流电机紧贴在顶部,它拥有1500千瓦(2011马力)功率,用于直接驱动主旋翼。这个改进使得直升机的气动特性有了改善。更大的区别是尾桨不见了,只有一根略粗一些的尾梁伸向后方,其端部有一片垂尾。

    这是因为它们都采用了“环流控制技术”,使其成为了无尾桨直升机。也就是去除尾桨,在尾梁上开一条长缝,通过侧向吹气使主旋翼的尾流在尾梁两侧的速度不同,由此产生了平衡反扭矩的侧推力。尾梁内没有喷出的气流流向尾部,从可控制的喷气锥直接喷出,以提供航向ca纵推力。本位面中国采用的技术也和这个差不多,但更有了改进。这些直升机尾梁的外壳由一台小电动机转动,由于附面效应主旋翼的尾流在尾梁的两侧形成了速度差,同样产生了平衡反扭力的侧力。只要控制转速就能提供航向ca纵力。这种方法更节能,噪声更低。

    其实这项环量控制技术在后世的七十年代就有了,未能得到普及的原因是后来的直升机大都使用了涡轴喷气发动机,它们向后喷sh的强大气流虽然提供了部分的前进推力,但极大地干扰了主旋翼吹向尾梁的下洗气流,导致环流控制力无法形成。而中国这些电动直升机的原理不同,发动机没有向后喷sh的气流,下洗气流可以不受干扰的吹在尾梁上,尾梁外壳旋转后产生的环流侧向推力非常强劲。

    低速大扭矩直流电机取代了二台涡轮轴发动机及其减速机构,直接驱动巨大的旋翼,由于不需要向尾桨传递动力,动力实际上有了相当的提高。虽然电动机的重量比涡轮轴发动机要大,但驱动装置的总体重量并未大多少。而且电动机的效率远远超过涡轴加变速机组,前者可以达到90%,而后者只有30%,1500千瓦的功率看似不高,但是实际功率远远超过原版的两台1500千瓦涡轴发动机,其强劲的动力(短时间可达2700多千瓦)把最高时速提高到380公里。电动机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是全封闭的,在飞行时根本不会吸进杂物,从而造成发动机损坏坠机等事故。所以它们不怕沙尘暴和撞鸟。

    直升机群到了地头后,发现那里山上的印军哨位已经在刚才的炮击中土崩瓦解,只剩下几个惊慌的士兵,此时正徒劳的向直升机射击。于是“虎甲”立即投入残敌的打击,用它们搭载的30毫米链炮把几个可怜的印军打得支离破碎。

    清除残敌之后,“黑鹰”则迅速在早已选定的高地上放下了火力校正小组。这些火力校正小组由10个人组成,2名是校正员,还有2名是引导员,他们有激光指示枪、雷达照射器,其余6人装备轻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和自动步枪负责保卫,他们一着陆就立即开始工作,以夜视仪、热成象仪来搜索目标,校正炮兵的射击。

    “虎甲”在周围巡视一圈之后,没有发现敌人,就投入对据点的打击。而“黑鹰”迅速返回,第二次把几个迫击炮班送到了据点群周边的山上,占据了制高点的炮兵们不断地向印军阵地准确地发射炮弹。

    不久,各炮兵阵地就开始收到前方校正员的指令。

    “105榴1连、105榴1连,向右偏移2个密位,向后50米。”

    “107火,107火,向前延伸50米!”

    那些炮弹如同长了眼睛一样,准确?砸在印军的炮兵阵地、高炮阵地、雷达站和防空导弹阵地上,印军隐蔽的火炮刚一开火就遭到压制,尽管据点里印军的火炮数量远远超过了先锋营,可是根本没有还手的机会。印军也无法在阵地内活动,一经炮兵校正员用夜视仪或热成象仪发现,就会遭到致命的打击。

    而这时,陆航的真正打击波也到了,刚才的武直不过是兼职而已。

    一个中队的强-6“巨嘴鸟”攻击机和一个中队的强-7“雷鸟”攻击机,在一个中队的歼-11“夜鹰”战斗机护卫下,已经抵达了战场上空。

    “灵猫,灵猫,我是大鸟,我是大鸟,现在我已经到你部上空,请你部指示目标,指示目标……”

    “我是灵猫,我部立即开始引导,请注意分辨!”熊家锋立即回答道。随后他马上命令高地的火力校正小组为陆航攻击机群指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