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六十二章 此身许国难许卿

第六十二章 此身许国难许卿(2/2)

霍去病,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漠北战役。

    这时的霍去病,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汉军的王牌。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能力无比信任,在这场战争的事前策划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单于,结果由于情报错误,这个对局变成了卫青的,霍去病没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对手,而是碰上了左贤王部。

    然而这场大战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巅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袭两千多里,以一万五千的损失数量,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

    大约是渴望碰上匈奴单于,“独孤求败”的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狼居胥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方才回兵。从长安出发,一直奔袭至贝加尔湖,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沿路大胜,这是怎样的成就!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

    在完成了这样不世的功勋之后,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顶峰:大司马骠骑将军。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元狩六年,24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去世了。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从霍去病去世以后,汉武帝再没有发动对匈奴的大规模战略作战,少年将军好像把汉武帝一代对匈奴的仗都打完了,像一位演员,完成了他在历史舞台上的表演,从此不再出现。但是他永远以冷峻、傲岸、强悍的少年姿态留存于千古的记忆之中。

    某种意义上,他可以说是闪电战的创造者,匈奴人对其敬畏之极,称其为“苍狼”,他们在被驱赶出华夏大地之时,也将霍去病的名字传播到欧洲。中国有众多的优秀军事家,然而在英国人编写的《世界著名军事家》里边,仅有两人入选,霍去病便是其中之一。

    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霍去病的一生,是昂扬激进、高速行驶的一生,也是最让中国人血液喷张的一生。他的一生虽只有短短的24载,但就像他那句千载之后仍熠熠生辉的名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一样,这个早逝的英雄,将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前行的历史中。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骠姚。

    杜睿的梦里也曾经无数次的出现这样的场景,在辽阔的沙石飞走的广原大漠上,狂风挟裹着浓云在长空低飞暴走,大自然的肃杀之气如铅块般底充塞在天地之间。广袤的朔漠静寂如磐,残月如钩,干冷干冷。

    突然,在地平线上乌云开阖落日熔金之处,一彪人马黑压压地仿佛从地下涌出,转眼之间,如铁流般倾泻下来弥漫开去,浩荡的骑阵从眼前旋风般掠过,带着呼啸,伴着轰鸣,流光溢彩,气吞如虎,震慑心灵。

    奔袭千里的骑士和骏马已汗湿全身,直透重铠。人和马呼出的热气转眼凝成霜花飘落在马头,人面泛出片片银白,旌旗半卷犹散发着烽烟气息,将士们警觉的眼睛和矛戈在曙色熹微中光点闪闪。跨.坐在西域汗血宝马上的霍去病面容沉毅。

    经千百里长途奔袭,终于在黎明时分与盘马弯弓悍不畏死的宿敌相遇。一剑挥处,千万支长枪短剑立时划破龙吟虎啸与对手之兵铿锵撞击,两军交刃,风云变色,马嘶人啸,杀声震天,天地之间霎时失去了晨曦的祥和与宁静,而充斥着刀光剑影,你死我活。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一首《胡无人》,让人于至今犹能想象出霍骠姚的虎虎生气,连他墓前那石雕的骏马,也以其内蕴神韵博大气魄而彪炳青史于不朽。“霍骠姚”已成了英勇果敢一往无前的代名词。

    少年将军的生活是平淡的,除了战争还是战争。当武帝着人为他造豪华府第让他审视接收时,他断然予以谢绝。他说出了流传千古的八个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铿锵有力得八个字,道出了一个七尺男儿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这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检点史籍,再也没有见哪句豪言壮语能有超乎此言的魅力。它始终轰响在历朝历代戍边男儿的心头耳畔,它已成为历代爱国志士的箴言。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更是一种境界,一种远远超脱于凡夫俗子,凌驾于天地之上的境界。伟大与平凡、高尚与庸俗,霎时分现。那是英雄伟岸心胸的写照,是他们非凡人生印迹的再现,后世的人们惟有像仰望高山一样,怀着一颗虔诚地心去瞻仰它的灵光。

    杜睿不敢自比霍骠骑,华夏历朝历代无数的大英雄,大豪杰和霍骠骑相比,都要黯然失色,单单是那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足足羞煞天下沉浸在温柔乡的男儿大丈夫。

    “男儿大丈夫生于世,当以天下为念。”

    安康公主自然也知道霍去病,但是听杜睿这么说,心中也不禁阵阵泛酸,气道:“家国天下,你只要为国,却要舍家,男儿大丈夫便真的不要儿女情长了吗?”

    杜睿闻言,心中也不禁阵阵歉然,儿女情长,谁人不想,杜睿不是也心心念念的要做个富贵闲人吗?

    可是处在他现在这个位置的,又肩负了两代君王的重托,他如何能舍下那千斤重担,去为儿女情长所羁绊。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杜睿的心中也是有英雄情结的,既然生在这么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若是当真碌碌无为,最后老死于病榻之上,他又如何能够甘心。

    “涑儿!欣儿!宝钗!你们都不要再说了,此生终究是我有负于你们了!”

    见杜睿如此言语,安康公主心中也是幽幽一叹,想到自己方才居然对着父祖创建的大唐帝国吃醋,也是觉得好笑。

    “你啊!总是口口声声的要求闲,可是最终也挣脱不得国事羁绊,便是个天生的劳碌命!”

    杜睿闻言,要是一笑,道:“这又如之奈何啊!”

    安康公主道:“父皇和皇兄都曾亏欠于你,可是每次遇了难事,只要一纸诏书,你便什么都忘记了,算了!都这么多年了,我也早就习惯了!你若要去,我们姐妹又如何会当真牵绊着你,阻拦你的大事,只盼你能保重己身,小心为上,千万要记得,长安城中,我们姐妹还在等着你平安归来!”

    杜睿一早就知道,自己的妻子们都是善解人意,只是他要身涉险地,便是出于担心也要抱怨上几句,人生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汝南公主也道:“好了!且都不要说了,睿郎不知何时便要西征,这一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回返,涑儿!你也不要说了,省得睿郎挂心!”

    安康公主嗔怒道:“欣儿姐姐便满心是睿郎,他要出征,妹妹怎的连叮嘱都不行了!”

    杜睿忙道:“行!行!怎的不行!今日闲暇,又是重阳佳节,不如我们夫妻一同出门登高望远,可好!?”

    杜睿自打重返朝堂之后,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倒是有大半的时间都忙于国事,对一众妻妾难免疏离了些,如今又要远征,自然想着要尽可能多陪陪家人,作为补偿。

    一直都没说话的晋阳公主听了,连声叫好,道:“好!正好许久都不曾出去了,正好出去散散心!”

    其余众女自然也是答应不提。

    吩咐人备好了车马,撇下一众妻子儿女,杜睿带着众娇妻美妾便出了长安城,一路向南,直接去了翠华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九重阳节,长安城内高门大户之家都会带着家人,来翠华山登山望远,遥寄相思。

    山水翠华,文化终南。

    自秦汉唐王朝起,翠华山就被开辟为皇家的“御花园”、“上林苑”,传说当年汉武帝曾在此拜谒太乙神。

    翠华山集天地之灵秀,宇内仅有、天下罕见的山崩奇观、秦岭最高的九天瀑布、独有的秦岭堰塞湖的天池,千亩高山杜鹃,万亩秦岭草甸,华夏奇观的冰洞、风洞,十大奇石等处解释引人入胜,流连忘返。

    翠华金秋,红叶漫山。

    翠华山的红叶,既有金元宝、五角枫等遍布群山峻岭,还有百亩南山柿子林成熟挂果,点缀山间,景色各异。

    群山环抱一汪天池碧水,清澈如镜,俗尘不染,犹如上界飘逸的仙人一般,纯净、清秀,而盘道红叶则与湫池形成了鲜明对比。

    每至重阳,柿叶早红,盘道上红叶片片,随风漫舞,宛如豆蔻年华的红衣女孩肆意挥动的红袖,分外妖娆;鹰崖珠帘,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水声震耳,气势壮观;残峰断崖,险峻突兀,奇峰怪石,争相竞上,直入云霄。

    重阳节到翠华山赏红叶,亲自体验终南文化和自然美景,放逐自己的情感,留下几分眷恋,是人生最为惬意的事情。

    赏漫山红叶,摘金黄柿子,游神秀终南,在天池边野餐,在山崩中徜徉,在风洞里徘徊,在巨石间攀爬,在悬崖边游走,远观、近视、仰望、俯瞰,穿梭山间,从各个角度领略翠华山的金秋美景,实为秦岭最美;充分享受着秋日里的阳光美景,享受着“山水翠华,文化终南”的自然馈赠。

    还可以晚宿天池、翳芳湲会所或者农家乐,隐于大山之中,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叶而知秋,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享受秦岭翠华山秋天醉人霜红的美景。追红之旅,不能错过的“赏红游”,在这个秋季浪漫的季节,正是漫山红遍、万叶飘丹的季节,长安城内的高门富户都喜欢在此时节,去翠华山层林尽染的意境里享受那一份陶醉。

    关于翠华山,还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泾阳县有个叫金翠花姑娘,心灵手巧,美丽出众,与本村潘郎两情相悦,私订了终身。

    由于父母早亡,兄嫂为图彩礼而将她许配给咸阳城里的王姓富豪为妾,逼令成婚。眼看婚期降至,翠花思恋潘郎,日夜纺线。有天夜里,姑娘来到潘郎门前,正欲敲门,突然有狗狂叫,吓走了她。

    于是姑娘把纺线系在门前树上,纺线直奔太乙山,藏于山间湖畔,盼着潘郎能顺着纺线找到她。

    妹妹跑了,兄嫂难以向王家交代,其兄就四处寻找。听一南山翁说,上山打柴的村人在太乙山见到一位仙女,她头戴山花,身披女萝,绿叶遮面,不露红颜,似如翠花山姑娘。其兄忙上太乙山寻找,果然见到妹妹坐在石洞旁。

    他正待上前扯住妹妹,只听霹雳一声,地动山摇,立流成泉,山景骤变,天乐响起,天仙出现,在仙女们的陪伴下,翠花架风冉冉升空。

    传说有:“云从玉案峰头起,雨自金华洞中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披星戴月赶上山来,烧香、祈祷,追求爱情的忠贞。

    为了纪念这位敢爱敢恨的姑娘,人们将太乙山改称为翠华山,又在山中天池湖畔建立翠华宫,有翠花姑娘汉白玉塑像。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姑娘,每年都要举行翠花姑娘庙会,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披星戴月赶上山来,香火旺盛。

    说起来,杜睿的众多娇妻之中,无论是安康公主,汝南公主,晋阳公主这三位大唐最尊贵的公主,还是奥斯特拉西亚来的伊丽莎白公主,也都是敢爱敢恨的人。

    到了翠华山,怎能不去那汉白玉塑像前去观瞻一番。

    杜睿自然要陪着一众妻妾,走在山道之上,不时遇着路人,那些人也都认识杜睿,却不敢上前打扰,只是远远的拱手执礼,杜睿也不托大,一一回礼不提。

    “睿郎!你若是能天天这般陪着我们姐妹便好了!”晋阳公主说道,一想到杜睿不久之后,便要引军出征,又是一番惆怅。

    杜睿笑道:“兕子!你又何必这般哀愁,这次归来之后,我便再不出门了,之留在长安陪着你们!”

    安康公主听见了,哼道:“偏你说得好听!也不知许下了多少承诺,可有一次兑现了的!”

    杜睿被安康公主说的一阵无奈,可是仔细想来,他还真是没什么好反驳的,确实是他理亏在前,对着妻子许下了那么多的承诺,可是到头来,却一个都没兑现,杜睿这个大丈夫也实在是要汗颜了。

    “这次一定作数!这次一定作数!”

    汝南公主看着杜睿那副模样,忍不住笑道:“涑儿!你就不要再为难睿郎了,你若是再说下去,睿郎可就要指天发誓了!”

    安康公主道:“便是要他在这翠花姑娘的神像跟前发誓,若是再不兑现,便让仙姑去惩罚他!”

    杜睿听了,不禁一阵大汗,什么时候这翠花仙姑还要惩罚薄情郎了?

    说起来,对这一众情深义重的娇妻美妾,杜睿也当真是亏欠良多,不过他又有何办法,还是那句话,此身既已许国,便难再许卿了。

    细细说来,倒真是无情。

    可是杜睿肩负重任,如何敢丝毫懈怠,只盼着能早日完成太宗皇帝和高宗皇帝的重托,到时候真个便去做那闲云野鹤,逍遥自在。

    不过那也只能去想象罢了!

    大唐已经被他带向了另外一条路,这条路上,他是唯一的领路人,倘若当真是卸下了这一身的重担,到时候大唐会走向何方,倘若出了差错,他又于心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