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隐相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好大一场风浪

第一百八十八章 好大一场风浪(2/2)

是如今被软禁在房州的那个李显?”

    贺知章点点头,唐松吸溜了一下嘴后笑道:“如此说来,韦员外郎还真是个有大来历的”

    如今朝中武李之争争来争去其实争的就是一个继承人的身份,武党不消说是尊武承嗣,而李党所要拥立的对象就是这位庐陵王李显了。李显被软禁多年,身边只有一个韦妃陪伴,对其可谓是言听计从,而韦播又是韦妃的直系亲族,真要是李显一个得势时,此人当即便能一飞冲天,真真是有大来历的。

    贺知章点点头,“不过按现在的朝局,他这身份也实在尴尬,是以虽然官居六品员外郎。但平日里却从不理事,如此反倒是与刘郎中相处的不错”

    “他平日为人如何?”

    “此人傲性的很,能入他眼中的人实在不多。好在他既不揽权也不揽事,来历亦深。所以性子虽然不讨喜,却也没结下多少仇怨”

    “嗯?”贺知章的这个回答倒是大出唐松意料之外,从他自己与韦播的接触来看,原还以为这是个善于拉拢关系,处处八面玲珑的人,却没想到他还有如此傲性的一面。

    只是这么个傲性人又为什么对自己另眼相待?如贺知章所说他既不揽权也不揽事,如此,原本猜想他是要拉拢自己与刘郎中对抗的想法就完全不成立了。

    怪哉!

    想不通就暂时不想了吧。唐松将这个疑问先丢到一边,与贺知章聊起他在京畿道的见闻来。

    贺知章在京畿道的见闻不少,但最让他说的眉飞色舞的却是当今诗坛上诗风的悄然变化。

    随着清音文社掀起的漫天波澜,随着弘文印社彗星般的崛起以及《清音弘文双月刊》的南风北渐。同样也是得益于四世家衰落的结果,由现任安宜县令陈子昂提出,被清音文社大力标举的“提倡风骨,提倡兴寄”的新文风已是润物无声般的逐渐为士林与诗坛所接受。

    此举标志着自六朝齐梁以来牢笼诗坛数百年的宫体诗风不可避免的开始走向衰亡。当这种与时代精神更为契合的新文学理论最终取代宫体诗风的地位时,几千年诗歌史上最为辉煌。最为璀璨的盛唐时代就将彻底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之势宣告它的降临。

    陈子昂以诗坛边缘人物的身份提出的这么一份非主流文学主张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传播效果,唐松可谓是居功至伟,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加速了这一过程。生生将诗歌史中的盛唐提前了近二十年。甚至可以说是他用双手推开了诗歌史中盛唐的大门。

    作为一个酷爱古代文化的穿越者,唐松虽然无法与人分享这份强烈的自豪与成就感。但随着贺知章的叙说,他的心底却难免涌起一阵阵一浪浪澎湃的激流。

    二十年哪。可以成就多少旗帜诗人?又可以成就多少旗帜性的作品?想着这些问题时所生发出的那种成就感,又该是多么的强烈?

    便是撇开这些无法对人明言的东西不说,在这一过程中,弘文印社亦是受益良多。毕竟这种诗坛新风,这种全新的文学主张是由弘文印社独家发布与推广的。新文学主张愈被人接受,弘文印社及其附属的《清音弘文双月刊》权威的地位也就逐渐的随之深入人心。此次弘文印社在北地如此顺利的扩张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例证之一。

    终有一日,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弘文印社与《清音弘文双月刊》必将成为引领士林舆论的一面旗帜,而在这个时代,得士林者就意味着得民心。

    这才是唐松作为一个穿越者给自己打下的最坚实根基。

    两人正说着话时,却听到外面一阵扰攘之声,不等唐松问话,贺知章先一步跑出去打问。稍后他回到门口向唐松连连招手,“出去瞧瞧,有大热闹了”

    在公事房内也没什么事情,唐松索性就跟他一起到了尚书省门口,沿途遇到许多官员皆跟他们一样的举动。

    等两人到了大门处时,门内门外早已人头涌涌挤的是水泄不通,好在前面有贺知章开路,唐松跟在他身后钻出了大门处的层层人墙。

    终于挤到人群最前面时,就见皇城左右两边的各部寺监门口都已站满了人,这一遭显然是皇城内各大衙门的集体大出动了,而引发这番热闹场景的是走在皇城正中的一批人。

    这批人约有千余之数,排着整齐的队伍,队伍中穿各色服饰的人均有,一身粗衣的白发老农,锦衣华服大腹便便的商贾,青衿的士子,缁衣的工匠,甚至就连浓妆艳抹的歌儿舞女都有,总而言之,当世凡能想到的行业这群人中都有代表。

    而走在这一群各行各业百姓队伍最面前的,赫然是当朝政事堂中首辅相公武承嗣。在他身后一步远处,跟着另一个身穿王服之人。也是在贺知章的绍介之下,唐松终于第一次见到了武三思本人。

    武承嗣面色端肃,躬身之间双手捧着一本表章。引领着武三思及千余百姓代表肃穆向宫城行去,唐松跟周围其他人一样都不知道二武这演的是哪一出,但谁也都知道这次的事情必定小不了。

    随后就有乱纷纷的消息传入,言说能进入皇城的这千余百姓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就在皇城之外,尚有约两万五千的百姓聚集,至于他们要干什么,至今仍未揭晓。

    这一支古怪的队伍在满皇城的注视下终于走到了宫城的承天门下。因尚书省占据的位置好,唐松清晰看到武承嗣引领着武三思等人行了只有大朝会上才有的三叩九拜大礼,而后,跪在地上的武承嗣高高举起了手中的表章。随即便有当值宦官接过表章一溜烟儿的疾步送进宫去。

    武承嗣等人就那么跪着等候,唐松等人还欲再将这个大热闹看出一个结果时,却见政事堂中的其他几位相公陆续而来,逼的各个门口看热闹的赶紧回撤,率先走到尚书省门口的是李昭德相公。唐松亲眼看到他面色铁青,吩咐众人回衙时的语气异常严厉。

    李昭德是狄仁杰去相后李党在朝中的最高官员了,究竟是什么事让他如此气急败坏?

    虽然回了衙各自在公事房中安坐,但满皇城里能有心做事的已是寥寥无几。只不过也没有人乘此难得的良机溜号,往日颇有些嘈杂的皇城陷入了一片异样的寂静。

    所有人都在等。等一个缘由,等一个结果。

    二武究竟要干什么?

    他们要干的事情会是什么结果?

    眼见距离中午散衙的时间越来越近。就在许多官吏遗憾的直咂嘴时,最终的消息终于传回来了。

    此番武承嗣领着武三思及两万六千余百姓上表的目的,是请圣神皇帝加尊号为“越古今轮芒神皇帝”

    武则天收到表章之后欣然接受,并召见了二武及部分请愿百姓代表,对众人抚慰有加,并随即召政事堂议事,出诏书大赦天下。

    武承嗣此举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唐松落实了这个消息后心中便只剩了一个想法,“二武合流已是确凿无疑,历史或许真要有意外之变了”

    似乎就是为了佐证他的这个看法,第二天上午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依旧是武承嗣领首,武三思依旧紧紧跟随在武承嗣身后,只不过这一回两人身后的队伍已换成了身穿各式胡服的四夷胡人,而他们隐隐代表的是武周统领下数百个羁縻州的异族百姓。

    这一次他们呈上的表章是奏请在洛阳铸铜铁为天枢,以“黜唐讼周”,天枢的规模之大在当世可谓骇人听闻,若其真能建成,高逾百丈的规制必使其远迈宫城成为神都至高之物。

    名为天枢,建立的目的直言是为了黜唐讼周,设定的规制又是这等至高无上,其象征意义已是再明显不过了。

    武承嗣第一天带着武周三百六十直辖州的百姓代表拜表请求天子加尊号,第二天又带着近七百羁縻州的百姓代表请求建造规模大到史无前例的天枢,他这般以天下百姓总代表的身份出现,其意之明已经是秃子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了。

    所幸这一遭武则天虽然也温言抚慰了这些四夷胡人,但对献上的表章却未即刻回应,而是将之交予了政事堂群议。

    不消说这又是一次口水乱仗,李昭德率先起来反对,言辞激切的程度已全不顾忌相臣气度,而作为事件当事人的首辅武承嗣不仅没有循例回避,反而赤膊上阵,两位宰相就在政事堂内吵了个天翻地覆,差点动手打起来。

    随后,整个朝堂就如同被捅翻了的马蜂窝,政事堂内的争执被放大十倍百倍后再次上演,一本本奏章如同雪片般向内廷飞去,对此,武则天一如之前遇到大事时一样,一言未发,静观争议。

    就是在这一片遭遭乱象中,唐松被叫到了陆元方的公事房中。(。。)

    ---------

    ~.<  >-~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