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自然清楚和漠西蒙古互市的重大战略意义。
草原上的牛羊马匹,草药皮草之类的是大明所需的,而大明的茶叶、瓷器、丝绸、美酒、盐巴更是草原民族紧缺的物品。
双方以碓场作为贸易基础,非常有利可图。
但这样的贸易是完全不对等的,贸易战与经济战,草原游牧民族根本打不起。
可以说,和漠西蒙古互市,主动权掌握在大明手里。
过去,大明曾经关闭碓场,蒙古鞑子不知道有多少人过不了冬?
但草原上的民族就如那野草一般,今年割了,明年又是一批,若是逼的太紧,他们走投无路之下,就只能同大明开战,抢夺粮草。
虽然说大明从不惧战,但兵锋所处,难免生灵涂炭。
因此大明后来又恢复了碓场,一是安抚北虏,二是可以随时控制。
不过,随着建奴崛起,碓场就变得断断续续了。
现在,皇上单独和漠西鞑子开碓场,就是存了拉拢漠西鞑子的心思。
驱虎吞狼,分化瓦解,好计策,皇上这一手玩得高明呐!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崇祯皇帝又宣布了几项命令,均顺风顺水地通过。
只是,正当崇祯皇帝感到开怀之际,不和谐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臣弹劾两淮盐运使杨维垣!”都查院御史李炳忠站出来说道。
来了,崇祯皇帝扫了一眼李炳忠,目无表情的说道:“说说吧!”
皇上的语气有些冷淡啊,殿内大臣们面色各异,也都不说话,静静的等着李炳忠开始说话,想听听他怎么弹劾杨维垣?
其实,李炳忠的内容毫无新意,无非说杨维垣乃阉党成员,不适合担任两淮盐运使。
而且,又说他索取贿赂到买官卖官之类,最后说什么鱼肉百姓为祸地方等等,说了好多条,而且一副言之凿凿的样子。
在李炳忠说完之后,居然又有四五个御使站出来,全都是弹劾杨维垣。
mmp,崇祯皇帝盯着这些人,虽然依旧面无表情,可是心里面却在大骂。
这些御使胡说八道。无论什么事情都能拿出来说,说完还不用负责任。
崇祯皇帝心里冷笑不已,这些人职业道德还真是不错,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不过,崇祯皇帝也早有准备,盐政的事情哪有如此简单?
也好,就从这一刻开始揭开盐政战幕。
等到御使都说完了,崇祯皇帝淡淡的说道:“交由吏部和刑部核实,如果真有其事,朕当重罚。”
交给吏部和刑部,那就是交给温奸相了。
温奸相会如何做,地球人都知道,不用多说。
正当这些御史绝望时,崇祯皇帝从龙书案上拿起了一份奏折,开口说道:
“说起弹劾,朕这里有一份奏折,爱卿们商议一下吧!”
说完,崇祯皇帝把奏折递给高时明:“念给他们听一听。”
高时明双手把奏折接过来,展开之后大声的念了起来。
高时明念的这份奏折,其实就是温体仁和杨维垣炮制的盐政改革,为了清理两淮盐运司,做了很多工作。
因此,这份奏折很有料,指名道姓的弹劾了不少官员。
从地方上监管盐政的官吏,一直弹劾到了户部,连户部尚书毕自严都牵扯了进去,得了一个监管不力的罪名。
奏折念完,大殿上一阵安静,大家都给这份奏折弄蒙了。
事实上盐的问题,他们不是不知道,只不过没人愿意揭开这个盖子,因为这个盖子一旦揭开,那就再也盖不上了。
“诸位爱卿以为该如何处置啊?”崇祯皇帝光从朝臣的身上扫过,开口问道。
“臣以为如果确有其事,当严惩不贷!”户部尚书毕自严先站了出来,开口说道。
这份奏折连他都没放过,这个时候他自然要站出来,这是应有之意。
他的这种表态也在大家的预料之中,倒是没人说什么。
“皇上,臣以为此时当慎重啊!”都察院左都御史商周祚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盐乃朝廷大事,关乎天下百姓,一旦因为查盐政而闹出断盐的危机,那岂不是因小失大?
一旦百姓无盐可吃,那是要出乱子的,臣以为应该从长计议。”
崇祯皇帝看着商周祚,有些玩味的说道:“那商爱卿以为当如何?”
“臣尚无好办法,不过上有明君圣主,下有诸位贤达同僚,相信必然能够想出好办法的!”
商周祚不慌不忙的开口道,一副很有信心的模样。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说的不错,但是跟没说一样。
之后,又有不少大臣站了出来,说的基本上都一样,都是言之无物,不过大体意思是明白了,不能对盐政大动干戈,这个是不对的。
崇祯皇帝归纳了一下理由,基本上就是怕盐政乱了,天下就乱了。
这里面多少是真心实意考虑这件事情的,多少是为盐商张目的,这个崇祯皇帝一点都不清楚。
不过没关系,是不是和盐商有牵连,查一查就知道了。
多大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