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452章、安慰(2/2)

可能直斥君王之非,但是林冲也隐隐约约知道赵官家为什么不会同意他的建议。这无疑让他极为郁闷。

    习得武艺,卖于帝王家。可是却偏偏遇上一个不喜武人的帝王。

    难道赵家人不知道军队的重要性吗?

    人数。人数实在是太有迷惑性了。

    八十万禁军。就是八十万头猪,让人砍,都能砍得崩了刀口。

    这是最直观的印象。只是人不是猪。人组成的军队是会溃散,是会投降的。

    看他这么丧气,宁采臣决定透露一点儿:“放心好了。咱们这次出使,不光为了大宋,也为他辽国。”

    “为辽国?”

    “不错。你们说,如果咱们告诉辽国皇帝,这金人要造他的反,你们觉得如何?”宁采臣笑着说。

    一想到辽人会把军队调去全力围杀金人,宁采臣就想笑。打吧,打吧!打得越惨越好。

    “不行!”“不可!万万不可!”

    自以为是个绝妙的主意,却没有想到得到了林冲与鲁智深的同时反对。

    鲁智深更是说道:“大人,金人民寡国小,一旦辽人知晓他们的反意,必然加以剿灭。到时金人万万不敌的。”

    “林教头,你也是这样的看法吗?”

    “是的。兄长言之有理。”林冲认真说道。

    唉!不怪他们。这时代没人看好金人,毕竟他们的人口太少,底子太簿。就和后世的野猪皮一样,谁也料不到他们竟然真的能占据中原,还一占二百多年,完全打破了胡人没有百年国运的大魔咒。

    现在吗?

    如果告诉他们,金人必然会灭辽,无论有没有宋的帮助。差别只是时间长短罢了。

    他们绝对会当笑话来听。这就像是后世有人说:“听说了吗?爪哇必将灭亡美国。”

    你说得出,也没有人会相信。没办法,这就是骨感十足的现实。后世也没有人相信有国可以灭亡美国吧?还是爪哇这样的小国。

    知道历史,却难以让人相信。宁采臣也就不费这个唇舌了。他想了想说:“这样做,嗯,这样做应该是有好处的。”

    “好处?”

    “不错。”宁采臣边想边说,“既然林教头认为大宋军队不堪使用,而陛下又不可能同意急训出一批可以使用的军队,那么能做的也只有降低辽人军队的水准了。”

    “降低辽军的水准?”

    鲁智深问道:“咱们又不是辽人,怎么能指使得动他们?”

    “这就是金人的作用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只要他们开战了,便必然会损耗他们的军队。有经验的老兵打光了,他们的军队也自然是不堪使用了。”

    睁着眼说瞎话。宁采臣是知道历史走向的,但是不这样说,又能怎么办呢?谁让这时代的人只相信这个。金人能赢?白日做梦吧!

    鲁智深果然欣喜道:“原来还有这个办法?我怎么没想到?看来真是离开军队太久了。”

    鲁智深本是军人,一听便知道可行。打仗便会死人,而真正的精锐一死太多,这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也就降了下来。

    他是武者,自然不是文人。文人由于对武艺了解不多,只会看双方军队的人数与装备,根本就不懂一支精锐部队的战斗力,根本就不是人数可以弥补的。那种差之毫厘的生死相博的特有武者直觉,根本就不是字面上可以看出来的。

    就是林冲也没有看出宁采臣办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唯一不妥就是:“宁大人,这蕃邦求救于我国,我等不加以援手,却落井下石,拆穿他们,这过于残忍了吧!”

    是啊!这也是华夏的特点,做什么都过于仁慈了。为了别人的命,就可以牺牲自己的命吗?

    然而还不能就此争辩。一旦争辩了,哪怕你不是,也要担上个“见私利而忘义”的罪名。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是华夏特色。

    为了在这世界站稳脚,就是宁采臣也学会了用大道理大义做事的法子。

    只听他说:“林教头也说了大宋的军队不堪使用。可是陛下他们不知道。一旦以这样的军队与辽**队做战,我国恐怕凶多吉少。到时又是一片生灵涂炭。”

    宁采臣觉得自己也变了。大话欺人不说,更是连生灵都代表了起来。他会这样,就是他自己也不敢相信。明明是为了保小命(主要是使节团的小命)的法子,可是却不得不挂上万千生灵的幌子。

    不过看林冲认真考虑,仔细比较说与不说的优劣处,即将让说服的样子,也算是个安慰了。

    没办法,这时代就是这样。好人是不谈私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