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二章 探索(2/2)

。而人类发展几千年来的工作,就是归纳总结它的样子。把不同的内容划分成不同的学科,什么物理化学生物,再继续划分划分,直到在一定范围内,找到了一定的规律,就会把它写进书籍,成为一个能给人们生活带来指导的定理。而当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更加深刻,我们渐渐就会发现原有的一些定理,能找到不符合的特例。有些定理通过加定语,加前提条件的方式,就暂时继续适用下去,例如发现不可逆反应其实也不是完全进行的,人们就定义了化学平衡常数,达到一定的数值为分界线,区分可逆和不可逆反应。而有些错误的定理,就遭到了废除。例如地心说,例如不存在无理数,只有整数和分数的理论。

    而了解了这些后,我们就应该明白,世界并没有什么规律。是我们找到了一定的规律,且都在一定的前提下适用。不是世界围绕着我们书本上的规律进行,而是我们书本上的规律围绕着世界不断更正完善。

    而时间,就是人类所创造的概念。我们看钟表计时,记录物体的运动,本质上是什么?是用指针的运动,比较物体的运动。而电子表,原子钟,也许原理有所不同,但都是以一种变化,比较别的变化。因为在人类的感知里,齿轮转动的速率比较恒定,就选用了它做成钟表。

    抛开这些表象后,时间的本质是什么?运动吗?熵增吗?这些都是表象,为什么物体的运动一定要依赖时间的流逝呢?熵增也只是表象吧,冰箱里的水凝结成冰,是一个典型的逆熵过程,难道水的时间发生逆转了吗?我们至始至终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也就是本质的东西,证明时间会按照这个标准流逝,单向不可逆。

    引力越大,时间越慢。速度越快,时间越慢。我们在山上,平地上,或是飞机上,公交车上,时间的流速都有差异。虽然这相当微小,需要原子钟的精度才能体现出来。因为时间速度反比于物体速度,而物体速度需要趋近于光速,时间速度才会趋近于静止。因此哪怕是飞机的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在光速面前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影响相当微小,在日常生活里人们不会察觉到差异。但是既然时间的流速不是固定的,那也就不存在全局的时间标准,那时间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假设一条时间线上,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固定了。在每个普朗克时间的时间点上,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画面。当然,画面里的生物,只有当前画面和之前画面的记忆。假设造物主拖着这条时间线上,一个叫当前时间的点,他把这个点反复来回拨动,也不会有任何人能感受到时间是可逆的。

    因此,未来的记忆未发生不存在,过去的记忆已过去不可更改,这本身就是我们对人类所创造的,时间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才产生的时间一直恒定向前的思维定式,才产生的因果律矛盾。

    记忆回溯,就是在时间穿插的缝隙里,通过强大的意志力传递的一种信息,其实并不需要时间真正的倒流。更准确来讲,接收到的信息是一种未发生但可发生的状态。

    而之前提到的祖父悖论,阿评学习到的,在文兵的世界观里,回到自己不曾存在的时间点,是无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