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克斯如约和女王陛下共进了晚餐。但在侍者奉上甜点的间隙,他向女王陛下告了七十二小时的假——有可能还会延长十二个小时左右。
“哦……”女王陛下交叉起十指:“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儿么?”亚历克斯不是个很热衷于权利与阴谋的孩子,但他一向都很守信,也很有责任感,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无缘无故的突然取消已经预订好的工作与出行任务——何况亚历克斯还预设了十二个小时的缓冲时间,也就是说,这次他自己也很难判断究竟需要多少时间——这很罕见。
“一个实验。”亚历克斯回答,他的黑眼睛在水晶灯的光芒下愈发显得干净漂亮,然后强调般地重复:“一个大型实验。”
他有些兴奋,但更多的是不快,女王陛下想道,至于那个大型实验,她早就有所了解,不管怎么说,实验所在地是在东撒丁,毗邻首府的一处废弃的地下洞窟里——那里原本是早先虔诚的教徒为了避免信仰撒丁原有神灵的祭祀们捕捉或杀害而发现并整理出来的,随着旧约公教的兴盛,这个不见天日,潮湿肮脏的避难所也就逐渐为人们所忘却。前几年它就和撒丁沿海无数个地下洞窟一样,被数以百万计的蝙蝠占据着。直到撒丁国立大学的炼金物理技术研究小组征用了那里为止。
是的,炼金物理技术研究小组。
亚历克斯在撒丁国立大学取得的成绩完全出乎女王陛下以及其他人的意料,这所撒丁乃至全世界最为著名的大学里可以说是塞满了各种类型的现在或者将来式的出色人物,那些聪明,活泼,心无城府也因此狂放不羁的孩子们还不懂得恰到好处地收敛自己突出的尖刺,在那里授课的教授可以说是时刻承担着心灵与身体的双重压力——除了那些时时刻刻用自身表现来说明什么叫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们,还有来自于委员会和教育部每年三次的审核——已确定你还能不能在那儿干下去,更不用说扩展课目——牵涉的范围相当广阔。
亚历克斯的炼金术课目扩展却没有遇到什么明显的阻碍,王储的身份固然是原因之一,这门科目本身的吸引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在最初的新奇与喧闹过去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中发现了自己喜好的东西——正如亚历克斯所言,从广义上来说,炼金几乎囊括了所有现代科技与文化科目的雏形,天文,生物,化学,物理,哲学,数学,诗歌……亚历克斯破解的炼金密语让他们对于炼金的研究可以无限度地深入下去,而随着话题与研究目标的一再扩展,学生们也逐渐按照自己的兴趣分成了数个小团体,他们需要更多的指引与教导——身为王储的亚历克斯显然不能,这时候,对炼金这个科目早就蠢蠢欲动的教授们无比喜悦地伸出了他们的“援手”——知识的追求可以贯穿人类……非人类的一生。不是么?
对此亚历克斯并不怎么在意,学生们的奇思妙想能够给于他某些启发,而这些教授则有着更为深厚的基础将那些奇思妙想继续与发展下去。
譬如说,这次让他改变了预定计划的大型实验。
***
一条金属构件的腔肠类动物。
空旷的地下溶洞已经全部被金属覆盖,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空间的钢铁管道被上千根悬臂吊挂在空中,并且如同变异棘刺海参那样不断地向黑暗中延伸……这里只是整个实验机组的很小,很小的一个部分——这个人造怪物是一个深藏在地下三百英尺的环形隧道,长达十二英里,耗资十五亿元,正式学名为——大型粒子物理对撞机。
它并不是这个世界上第一台大型粒子物理对撞机,西大陆联邦沙漠深处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来自二十多个国家7000多名技术人员参与建造的环形隧道全长十八点一五七英里。对撞机开足马力后,能把数以百万计的粒子加速至将近每秒钟二十四万英里,相当于光速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粒子流每秒可在隧道内运行一万一千二百四十五圈,单束粒子流能量可达七万亿电子伏特。
无论人力还是物力,财力都高昂的令人麻木的实验当然有其目的——科学家们认为大爆炸创造了宇宙。而这个粒子对撞实验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宇宙起源的详细过程,并有可能揭示出反物质和可能隐藏的多维空间和时间,并找到假定微粒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证据(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在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所预言的六十二种基本粒子中。只有希格斯玻色子迄今仍未现身),科学家中有些人已经为此整整等待了二十年。
上次碰撞实验持续了14个月,并没有得到可喜的成果,不过研究者们还是很有耐心的,在经过两年的检修之后,又一次的碰撞实验即将开始,这次预设为28个月。
人们所不知道的是,撒丁的摹本已经走在了原型的前方——在金属的表面,密密麻麻地铭刻着笔画尖刻锐利的文字——鲁尼文,源自于神明的文字,特别选出的人类用施加过法术的钻石刻刀一点一点在坚硬的钢铁上“写”出来,不是没有人想要利用电脑控制的雕刻机,事实上这是研究小组的第一想法,可恶的导师,也就是亚力山大教授居然没有阻止他们,而是让他们快快乐乐,热热闹闹地刻了一整天连带一夜钢板却在组装实验时发现毫无作用之后才指明了这一点。
“我并不知道奥丁时期的人类有没有尝试过这种办法,”黑发的王储教授和蔼地说道:“即便没有,也不代表你们的实验不会成功——在确定真的无法成功之前,万物皆须论证,不是吗?”
不是吗?……
在相处了十年之后,研究小组中的学生(毕业与未毕业的)与教授们已经非常了解自己的王储殿下了,他也许确实如宣传上所描述的那样温和,聪慧,有责任感,就像个天使一样完美无缺,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确实切身感受到了这个尊贵人物的阴暗面——一个记忆力良好无比兼之苛刻,睚眦必报的家伙。他不喜欢懈怠与质疑,憎恶阳奉阴违,特别是在工作方面,他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者。
但他确实是个天才,不,毋庸置疑的神——在第一台大型粒子碰撞机因为对撞机的磁铁接合部位和包裹超导接头的铜鞘因为过热而产生问题导致碰撞机停止工作的时候,撒丁的大型粒子碰撞机却因为有着鲁尼文字的护持而得以持续运转——质子流碰撞所产生粒子晶体向各个方向急速飞溅的美丽图像经由计算机复原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但这不是最后,也不是人们需要的结果,他们等待着极小的概率——等待着一个新宇宙的产生。
“那是什么?”维尔德格问道,他看不出那些甚至能令一个不死者觉得头晕目眩的彩色点状图代表着什么。
“黑洞。”亚历克斯平静地回答。
处于时间与空间之间的黑洞,使时间放慢脚步,使空间变得有弹性,同时吞进所有经过它的一切。
早在大型粒子碰撞机的设想提出之际,就有大批学者表示反对,他们认为碰撞固然能够解释并证实宇宙起源,但也有可能造成可以无限膨胀的微缩黑洞——众所周知,黑洞实质上就是一个体积趋向于无限小而质量趋向于无限大的天体,例如说,一个有着喜马拉雅山质量的微型黑洞。它将会轻而易举地穿过任何一个现有物质——由于黑洞的密度极高,它在普通物质中可以随意穿过而几乎不受阻碍,就如同石头在空气中穿行。所以,放置在行星上的微型黑洞立即垂直下沉到地心:到达地心的微型黑洞依赖惯性继续冲向对面的行星表面,然后又在重力作用下回到地心。再次冲向行星另一表面。这个过程看起来就像一个钟摆在往复不停的摆动,或者象一个发生了谐振的弹簧振子。而更为可怕的是:黑洞在行星内部穿行的过程中,它象一个吸血虫一样,用它那引力极大的吸积盘不停的吞噬掉附近的物质,直到将所寄居的行星吸食的精光。最后,消灭了行星的黑洞,也失去了运动原动力,停留在地心的位置,代替行星绕恒星公转起来(注释1)。
反驳者认为,只有碰撞的粒子总能量达到三分子一普朗克能量时才可能形成黑洞。普朗克能量是一个相当大的能量,大约是一个闪电所需要的能量。而现在的粒子碰撞机要达到这个程度还相差甚远。完全不必担心。
问题是……鲁尼文字的加持满足了这个原本无法满足的条件。
4个巨型探测器,形象点说就是多功能摄像机,能够捕捉粒子在大型强子对撞机隧道内碰撞时可能出现的任何事情——亚历克斯和维尔德格所看到的还原图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缓慢旋转着的“黑点”,周围环绕着璀璨的粒子流,它们被它吸引进去,而后又被喷吐出极小的一部分。
“这个黑洞有多大?”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