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帝国苍穹 > 第96章 转折

第96章 转折(1/2)

    以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苏军常规编制,一个坦克军通常下辖2到3个坦克旅、1个机械化或摩托化旅,再加上一些侦察、后勤、工程单位,坦克数量达200辆左右,另有一定数量的自行火炮和轮式车辆。在红色苏维埃,率先换装新型主战坦克t-54的几支装甲部队不仅是战场上的利刃,亦是这个国家对外展示武力的范本,军官和士兵的素质基本上能够代表苏联军队的最高水平,作战装备的配置、保养,部队给养的定标、供应,这些方面自然是优先于普通部队。开战之时,苏联高层对这些精锐装甲部队寄予厚望,意图用它们震慑西方之敌,然而列装t-54的第11近卫坦克军在万德利茨遭到重创,部分坦克旅甚至蒙受了毁灭性的打击,顿时给苏联军队威风凛凛的形象抹了一笔黑,暴怒不已的苏联掌权者为此更换了一批将领。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苏军指挥部对装备t-54的精锐部队进行了战场强化,即给他们配置更多的掩护兵力,并严令他们不得孤军冒进。

    得到3个机械化步兵团和1个自行火炮团的增强后,苏联近卫第2坦克军兵员数量扩充了40%,野战的机动能力未受明显影响,随着战事的深入,苏军指挥部不得不将兵员损失严重的一线部队轮换到后方进行补充休整,新近顶替上来的部队往往不熟悉当前这种**型的德式战术,在那些意义重大的攻坚战中,苏军统帅们最终还是得派上宝贵的王牌部队。在汉堡-不莱梅战役后期,第2近卫坦克军的正面冲击为打开局面作出了颇为重要的贡献,而在巴伐利亚,第5近卫坦克军也对德军施以重压,是苏军第二次进攻并占领慕尼黑的正印先锋。

    德国方面,即便是在美**援大量抵达之后,曾经叱咤欧陆的德军铁骑也依然处境困顿。以帝国近卫军直属坦克旅及各**坦克营、坦克歼击营合编的帝国装甲战斗群总共只有120多辆战车。二战时期留存下来的坦克多已不堪重负,如今担当大任的是由西班牙和阿根廷工厂生产零部件、在北挪威工厂组装的“黑豹”坦克,虽然较早期型号更加成熟稳定,但无情的时光已让它们从顶尖行列黯然退入二流。排除人为和环境一盛怒,两辆“黑豹”才能与一辆t-54抗衡;由德国陆军第1、第2装甲师和**重坦克营组建的第1装甲军拥有200余辆坦克,规模较帝国装甲战斗群大了一倍,但德军官兵接触美制装备的时间并不长,尚不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巴顿”和“潘兴”,而且在这些仓促组建的部队,军官和士兵们有不少都是新手。相互之间还缺乏磨合,真实战斗力可能还不及帝国装甲战斗群。德军装甲兵们能够带着高昂的斗志登上战争舞台,得益于德军装甲部队在二战期间创下的赫赫威名,得益于这种优秀素质的传承,得益于坚韧不拔的步兵们掩护,得益于锐不可当的战斗直升机援手,得益于古德里安、曼陀菲尔、绍肯、迈尔等一个个不朽的传奇。

    在多特蒙德以北的拉斯特,帝国近卫军直属坦克旅与苏军第4近卫坦克旅的夜间遭遇战拉开了这场精彩较量的较量。此起彼伏的照明弹把夜晚的田野变成了绚丽的舞台。双方将士在这个充满偶然因素的舞台上尽情施展军事技艺。德军一方,随行的战斗步兵和夜战突击队以惊人的勇气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他们的“铁拳”、“巴祖卡”以及有线制导火箭成为比75毫米坦克炮更具威慑力的武器。他们的mg-42和mp44残酷屠杀着那些同样勇猛的苏军步兵;安装红外夜视仪的黑豹坦克极力避免与苏军坦克的正面交锋,它们凭借地形和夜幕掩护大胆机动,即便在一千米之外,它们的炮弹也能够有效贯穿t-54的侧面和后部装甲;从杜伊斯堡出发的战斗直升机经过长程飞行和中途降落加油,在战况最激烈时抵达战场,在地面部队的指引下,它们犹如隐藏在树梢的长弓手,精准猎杀敌方的重甲骑兵。

    苏军一方,坦克兵们尽可能发挥t-54正面装甲坚厚、主炮火力彪悍的优势,他们的集群式冲锋总能够轻而易举地撕破德军装甲战线。并如杀鸡宰羊般点射那些黑豹坦克,彻底颠覆二战战场上多辆苏军坦克方能挑翻一辆德军重型坦克的状况,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堪比最够味的烈酒;步兵们从德军同行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