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一六二二 > 二六三节 战争间隙

二六三节 战争间隙(1/2)

    .(上一节最后一句话笔误。写错了。庞宁应该退回“城上山”,抱歉!)

    日本人的攻坚努力结束了。正午时候,“仙山”山顶的炮击声停了下来。

    海风吹过,黑烟渐渐散去,把山坡上那惨烈的场景lou了出来。浓厚血腥味却不断地从尸体和血泊中散溢出来,怎么吹也吹不散。

    整个缓坡都已经被鲜血染红了,找不到一块绿色的草地。壕沟里,山坡上到处都是破碎的肢体,无论是出身名门的武士还是来自渔家的足轻,杂错地横在一起,让战场看上去像是一个屠宰场。几只大胆的秃鹫飞了过来,用坚硬的喙在尸体上拉扯着,大快朵颐,在那些泥泞的血痂和血泥之间跳跃,溅出无数饱溢鲜红的软泥。

    丑陋大鸟沙哑的叫声,在沉默的两山之间回响,分外清晰。

    日本联军的本阵里,更是一片沉默。第一面对这样强悍的敌人,日本联军的战意也受到极大震撼。

    加贺藩的五千名足轻被秦明韬屠杀了一阵,只有三千多人活着回来,前田利常肉痛得厉害。德川幕府没给过加贺藩什么好处。加贺藩对德川幕府就无从谈论忠诚,不可能为了德川家的战争拼尽前田家。吞了口口水,前田利常艰难地说道,

    “前田家的足轻受损太重,需要修整一天,否则没法继续战斗了!”

    尾张藩的德川义直虽然是幕府将军的亲族,此时也有些沮丧。

    “即便是将军的大石火矢运来,也没法这样作战。南海人的石飞矢始终在发射,没有毁坏的迹象...战斗实在太艰难了。”

    日本对火炮的称呼方式,非常多。在日本战国时代最先出现的是小型火炮,使用火绳枪的击发方式,最小的发射半磅的石丸,最大的发射五、六磅的石丸,被统称为大筒。大多数日本人,都把大筒当做小口径火炮的代名词。而其他的大口径火炮,则更多地被称为石火矢,石飞矢。

    比如第一代德川将军为了攻打大阪,就曾经向荷兰人购买二十四磅加农炮,并称之为“大石飞矢”。

    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称呼。比如九州岛的地方诸侯大友家,就和葡萄牙人买了子母铳后装火炮,并自己把这种后装火炮命名为国崩。

    在日本的战国史上,德川将军的大石飞矢被视为是最强大的火器。但实际上,这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人从英国人那里买来的的劣质品,持续射击的能力很差。史班造的四磅炮口径小,本来是被日本人归为大筒一类的。但令日本人惊讶的是,南海人的细长“大筒”不但威力不让沉重无比的大石飞矢。而且能够打上近百炮不炸膛。

    不经意间,德川义直就不愿意再称呼那种细细的火器为大筒,而改称为石飞矢。

    德川义直的话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鸣,营帐里的大名们今天都吃了南海人火器的亏,此时都有些沮丧。

    伊达政宗坐在诸人的上方,看着对面山上的改水军防线,没有说话。

    不过和其他的大名不同,伊达政宗更感兴趣的是敌人的将领。

    火炮虽然厉害,但其实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今天五次冲锋全部失败,清点下来,日本联军的伤亡是一万五千人左右。但其中被大筒击中而造成的伤亡,只有三、四成,更多的损失是那支骑马大刀队造成的。

    要防御中国人的火绳枪,日本联军就必须用松散阵型,用竹盾手。但如果用松散阵型,用竹盾手,又完全不能防御骑兵冲击。仙山上的南海人将领很勇敢果断,让日本联军的攻击上陷入了僵局。

    “山头的情况,和上一次遇到的纯火器部队有一些不一样。山头上的旗帜是一个汉字‘秦’字,昨天我还不敢确定,但从今天的战况看下来。南海人的援军应该是南海国‘东王’秦明韬。和我们作战的不是南海人的水军,而是南海人的陆军主力。”

    伊达政宗拧紧了眉头,向大名们宣布了这个坏消息。顿了顿,他又大声说道,

    “无论如何,我们依然有十万人的兵力,是敌人的十倍。敌人的火炮已经断断续续地打了近百轮了,如果是一般的大筒,早已经损坏。只要南海人不是使用妖术,他们的大筒也支持不了多久。”

    伊达政宗并没有调整战术。

    “城上山一侧,所有藩兵都已经聚集到了西侧,南海人的攻势可以应付!城上山那边的四万牵制部队,调一半回仙山。早上派出支援城上山的第三势,也退回到仙山,加入明天的攻坚战阵线!加上本阵的两万预备部队,明日再集结五波攻势,继续冲阵。”

    “诸君明白了吗?”

    硬着头皮,一众藩镇纷纷站了起来,大声回答了总大将的问题。真田信政站在人群最后面,看着面沉如水的伊达政宗,没有说话。

    ※※

    没能够完成任务的破海营灰溜溜地回到了城上山。很快,他们就听到改水军击退日本人五次冲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