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分卷阅读147(1/2)

    州大肆收购苞米。

    雍州地势平缓,大都是水田,雍州农家每顿吃的几乎是大米,种苞米只是因为苞米不挑地,产量还不错,种来喂牲口和备不时之需。

    所以苞米价格比靠苞米为主食的地区便宜许多,一石只需一两八钱银。

    而消息的闭塞,让雍州农民还不知道朝中动向,不知道有两个州界大面积灾荒需要大量收购粮食。

    冬青收购的苞米,都是以最便宜的价格,就近找了仓库,买来的苞米尽数藏进去,待时间到了陆续运往廊州。

    她是听了瑾瑜的计划,才心生此计,准备搭配瑾瑜的计策,让廊州百姓买上最便宜的苞米,而不是等消息传开后,有黑心商人坐地起价。

    国情第一时间会送到朝中,而翰林官消息最为灵通,冬青是第一批知道这个消息的商人。

    距灾荒开始,过去一月有余,消息已经传开,雍州地界的粮食开始涨价,冬青就停止了收购。

    冬青从一开始收到瑾瑜要赈灾的消息,就迅速着手收购苞米,比那些在朝中有耳目的大商还快上一步。

    她的计划是让百姓购买与平时价格相同的粮食,她还有利可图,如今粮食涨价,她再采购不是明智之举。

    好在收购一月余,数量已经差不多了,那些采购涨价粮食,准备坐地起价大捞一笔的黑心商人,这次可能要有不少亏损。

    瑾瑜在出发前夕,一道圣旨降到头上。

    这是一道升官的圣旨,把他从六品侍讲升迁为从五品学士,以便监管行事。

    瑾瑜心里计较一番,知道这其中少不了徐千章的功劳。

    虽然官品只升了一阶,从正六品成为从五品,但名头就变成了翰林学士,镇压效果直线上升。

    不过圣旨后面有话,若是此次赈灾不出纰漏,回来后保持从五品翰林学士官职,若出了岔子,罪责照例承担,绝无姑息。

    瑾瑜只得接下圣旨,既然华元帝这般说,他自然要尽力保住这个官职。

    不然,如果没有这件事,从侍讲升为学士,虽然只是一阶的问题,却要等三年以上才有机会。

    看来,徐千章看出他意图迅速升迁的心思,想借此事给他一个教训,让他吃一堑长一智,老老实实安心熬资历,而非剑走偏锋。

    被这道圣旨一逼,瑾瑜就不得不尽全力办事,以求周全。

    以瑾瑜的能力全力而为,华元帝和徐千章便不担心此事出太大纰漏,一举数得,可谓是老谋深算。

    此事过后,哪怕出了些纰漏,徐千章也会对他有所照应,至少不会被贬官出翰林。

    最坏的结果,是他以状元的名头直接入翰林为官后,急功近利出了岔子,被贬为翰林庶吉士学习,待重新考过才能留在继续留在翰林为官。

    朝中其他官员,与瑾瑜走得近的一脸惋惜,担心瑾瑜这一步走错了。

    旁的只觉得无关痛痒,左右瑾瑜现在官职也不高,升贬于他们而言,无太大影响。

    只有瑾瑜自己知道,这件事玩的是心理战,就因为廊州有个名存实亡的湘王坐镇,他监管这事才会万无一失。

    赈灾银到位,瑾瑜在禁军的护送下,一路来到廊州。

    人数多了就走得慢了些,足足走了一个半月,才从晋安走到湘廊。

    幸而黎国中心州界的官道修缮管理妥当,四周并没有山贼乱匪,一路上有惊无险。

    湘王与柳振宁接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