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烽燧 > 第一百零六章 勋为公,爵为私

第一百零六章 勋为公,爵为私(1/2)

    崛起烽燧隆盛烽火第一百零六章勋为公,爵为私回到苏庄的苏策无事可做,便抓起了那一百个亲卫。

    当年的一帮孩子在苏庄生活的很幸福。

    但是所有的美好都需要用过去现在未来作为交换的筹码。

    每日辰时点卯,列队出苏庄,绕着苏庄的土地跑一圈,然后用早食,上午伸拉筋骨,之后便是两个时辰的枯燥训练,午时用饭,下午和庄里的孩子一起去学堂读书,等到太阳落山,这些亲卫还需要温兵书。

    日子过得很是充实,比起庄里同龄的孩子,这些亲卫的生活太过枯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载多的时间,一支少年军队便塑造了出来,虽然比起折冲府的府兵,其战力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这却是苏策最信任的一支军队。

    苏策不是败军之将,这一点在朝堂上已经有了定论,与吐蕃人的战争胜败不在战场,大乾未战却已经没有了胜利的可能,平手已经是将士用命的极限了,因而文官们并没有难为此次出征的将士。

    但是大乾军队何时打过这般憋屈的仗!

    这几年每每大胜之战,大乾却只能小胜或者如同这次一样打个平手。

    是府兵兵锋不盛,还是主将庸碌?

    都不是!

    随着朝堂上勋贵们的声音日渐低沉,士族的狂欢已经开始了。

    只是狂欢只是灭亡的前夜。

    从回到长安一直到步入冬季,苏策休息的这段时间,大乾朝堂上一片歌功颂德,只是大乾的圣人与储君却只是假笑应付。

    在朝堂上消失的勋贵们,出现在了各道折冲府,出现在了各大都护府。

    大乾各道折冲府的调令让兵部尚书两月没有着家,厢军的人数精简了不少,同时各大折冲府的府兵也轮番补充完毕。

    文官们的声音在朝堂上达到了顶峰。

    但是半年前从长安出发的三十六位三使却极为低调。

    十二位宣抚使也叫观察使,皆从秘书监选人。

    十二位招讨使皆从乾州祖地征召。

    十二位监察使皆为士族子弟。

    大乾改制,隆盛宫变,吐蕃扰边,文武之争,隆盛十二年的大事接踵而来。

    终究在十月份落下了帷幕。

    大乾十二道各拥厢军五万至十万,府兵轮番在值者六十三万,其中边军五十万,南衙禁军十五万,北衙六军九万,太子十率六千五百人。

    边军四大都护府:

    安西大都护府辖北庭都护府,计府兵十五万。

    安北大都护府,计府兵十万。

    安东大都护府,计府兵十五万,其中水军五万。

    安南大都护府,计府兵十万。

    南衙十六卫:

    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为战卫,每卫一万两千人。

    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为内卫,每卫五千人。

    北衙六军:

    左右羽林军,左右玄甲军,左右虎贲军,每卫一万五千人。

    太子十率:

    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诸卫率各领千人。

    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不统府兵。为太子直属的亲兵,由其直接掌握,每率百人。

    自古以来朝堂之争,皆是拉一派打一派。派别总是随着时间不断模糊边界。

    朝堂上的纷争在邸报上轻描淡写,但是其中凶险总是暗流涌动。

    将门郎在厢军中得以重用,但大乾对外征战为外战得勋爵,靖安匪患为内战得职。

    苏策这段时间很清闲,也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看长安的各种纷争。

    同时也在思索自己的出路,勋贵中一直有个说法:勋为公,爵为私。

    这里面的公私很值得琢磨,何为公?何为私?

    为大乾为公,为圣人为私。

    勋位再高,人死灯灭。

    爵位再低,荫萌子孙。

    殉国者皆为国之勋贵。

    勋贵有两股势力,一为勋官,一为贵族,有爵者称为贵族。

    公私之外,勋贵之外,为职官,以门第为先,曰:士族,豪族,将门。

    立场决定态度,任何人都是以屁股决定脑袋的,哪怕是无欲无求的苏策也同样不能免俗。

    不然苏策为什么要如履薄冰的经营自己的苏庄,自己的土地就是立足之地。

    很多事情苏策想通了,只觉得自己以往看的太过糊涂。

    很多事情可不做,却做了,很多事情可不见,却见了。

    瞎子,哑巴,聋子。有些时候真的需要选择成为其一。

    苏策新的职务迟迟没有安排,苏策也乐得清闲,但是勋贵中的其他人却忙的不可开交。

    隆盛十二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