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埋葬大清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干就完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干就完了!(1/2)

    这倒不是朱劲松装模作样。

    郑华和孟云当中,郑华是属于半路起了内附的心思,而孟云则是一直就有这个心思但是从来没跟任何人说过,只不过是提早准备了缅甸的鱼鳞黄册,再加上锦衣卫现在的重心并不在暹罗和缅甸,要不是郑华派人跑回去准备暹罗的鱼鳞黄册,只怕等两人到了济南府,朱劲松也未必会知道两人想要内附的打算。

    所以,当锦衣卫传回了郑华和孟云想要内附的消息后,朱劲松和曾诚一众大佬们可是头疼了好一段时间。

    接受?还是不接受?

    之前熬鹰的那段时间,就是朱劲松和曾诚等一众大佬们在讨论是否接受他们内附。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劲松才会说“两位卿家所请,实在是让朕为难了些”这种屁话。

    郑华和孟云当然也知道这句话纯属于屁话,但是两人还是老老实实的俯身请罪:“臣等有罪,望陛下开恩!”

    瞧瞧,瞧瞧,这时就不再自称外臣而是自称为臣了,孟云更是接着拜道:“臣一路行来,只觉自己已经到了天堂一般,若蒙陛下隆恩,臣愿世世代代长居大明,再不回缅甸!”

    郑华心中暗恨——干霖娘的,大家都是舔狗,凭什么你他娘的就这么会舔?

    想了想,郑华干脆跟着拜道:“臣也一样!”

    朱劲松意味深长的瞧了郑华跟孟云一眼,然后笑眯眯的说道:“两位卿家既有此心,朕若是不成全,却是显得不些不美了。”

    “罢了,待此间事了,朕便命工部于济南择一宝地,给两位卿家修建王府,供两位卿家家小居住,如此,可好?”

    孟云跟郑华当即便俯身拜道:“臣,谢陛下隆恩!”

    朱劲松却是笑呵呵的吩咐道:“两位卿家平身,你我君臣之间,又何需如此多礼?”

    等到孟云跟郑华再一次起身后,朱劲松便又接着说道:“朕可以准了爱卿想要内附大明的请求,只是不知道两位卿家可有什么难处?可有什么事情是需要我大明准备的?”

    被朱劲松这么一问,孟华跟孟云反倒是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像郑华是临时起意的倒还好一些,可是孟云可就真有些头疼了。

    人口,土地,甚至于包括税收,都已经统计的差不多了,缅甸自己的鱼鳞黄册上也都已经记录的很详细,只要大明过去接收就行。

    问题是,缅甸那边还真有一堆令人头疼的破事儿。

    首先,缅甸曾经跟大清刚过正面,在孟云这个国主的领导下成功的怒怼了大清一波,在缅甸得了里子、大清得了面子的情况下,双方一致达成了八年之后朝贡的约定。

    其次,在缅甸怼赢了大清并且达成八年之后朝贡的约定之后,孟云这个缅甸国主就支棱起来了——毕竟是怼了大清的狠人,这还能不支棱起来?

    结果就是支棱起来的孟云多次想要干掉暹罗,千秋万代,一统南洋,文成武德,泽披诸猴,甚至还想吞并印度边界的曼尼坡与阿萨姆。

    这就使得当时占有印度的英国忧心缅甸的威胁——按照约翰牛的搅屎棍性格,让大英帝国直接出兵干孟云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这时候的大英帝国虽然牛逼,但是想要远洋投送兵力还多少力有不逮。

    所以,大英帝国就挑拨位于贡榜西边的阿拉干王朝动乱。

    如果没有朱劲松的强势崛起,那么这件事情的走向应该是孟云带领缅甸继续强势一波,直到道光四年的时候,大英帝国彻底支棱起来之后亲自下场跟缅甸开撕,并且在道光四年、道光六年、咸丰三年这三个时间段撕上三次,然后攻占勃固城,并将此地称为下缅甸。

    再然后,就是光绪十一年的时候彻底灭掉缅甸,并且在光绪十二年的时候将缅甸并入大英帝国所下属的印度,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再再然后,自然就是大清朝廷向大帝帝国抗议并且抗议无效,并且于光绪十二年的时候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缅甸条约》,规定中国承认英国对缅甸有支配权,但缅甸对中国仍照往例,每十年一贡。

    基本上就是大英帝国得到里子,大清继续保留面子。

    当然,现在的大英帝国还没能彻底支棱起来——虽说此时的大英帝国已经有了几分欧罗巴搅屎棍的牛逼气质,但是对于远东这块,大英帝国多少还是有点儿虚,一时半会儿的倒也没有胆子亲自下场。

    问题是无论大英帝国有没有胆子亲自下场,缅甸现在面临着贡榜西边的阿拉干王朝动乱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要是大明不在乎大英帝国,那么阿拉干的叛乱其实就是个屁,五军都督府下辖的那么多军队,随便派一个军过去就能搞定一切。

    要是大明在乎大英帝国……缅甸能不能支棱过大英帝国不太好说,但是孟云这个缅甸国主带着一大堆麻烦前来内附,这可就是一道不定时的催命符——催的是孟云的命!

    眼看着孟云有些迟疑不觉,朱劲松干脆向曾诚使了个眼色,曾诚微微点头,然后捋着胡须笑道:“孟云殿下莫不是有什么难言之瘾?”

    孟云有些迟疑,最终还是咬了咬牙,向朱劲松躬身道:“启奏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