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从死人堆爬出来的千古一帝 > 第一百三十六章:金军溃败(下)

第一百三十六章:金军溃败(下)(2/2)

处出发。

    而这也只不过是硕大战场的一个小小缩影,无数像二娃子与什长这样的人不断的加入赵铁柱等人。

    兵败如山倒。

    说的便是此时的金军。

    金军溃逃的越来越快,汇聚到赵铁柱等人身旁的泰安城士卒越来越多。

    战场一角。

    张安国稳坐马背上不慌不忙的下达着作战指令。

    遥控指挥着自己本部五六千人马与金军浴血厮杀。

    看似浴血厮杀,实则出工不出力。

    渐渐的张安国感觉到情况有些不对。

    与之作战的金军人数正在快速减少,不一会更是发生数百上千金军集体溃逃的事件。

    一时之间张安国有些摸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何事,为何打的好好的金军忽然就溃逃了,急忙唤来前线作战的牛大山等人。

    “牛将军,发生什么情况了?”张安国疑惑的问道。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他本身又游离于战场之外遥控指挥,弄不清状况着实正常。

    “回副帅,有人手持完颜金洪帅旗,高呼完颜金洪已死!金军士气崩了。”牛大山满脸是血,气定神闲的回答道。

    牛大山脸上血迹皆是被耿昌指挥杀敌时,被敌人之血溅上去的。自从耿昌亲自下场作战后,牛大山便直接回归到自己的靠山麾下。

    在张安国麾下可比在耿昌麾下舒服多了,至少不用时刻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去拼命。

    刚开始牛大山乐于拼命杀敌,杀敌使他异常的快乐,可随着一个又一个袍泽死在他眼前,他发现自己怕了。

    战争的惨烈程度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期。

    张安国和耿昌之间的那点龌龊事他不是不知道,但既然选择站队张安国,那便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对于出工不出力的作战,他反而是乐见其成,至少这样还能留一条小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泰安城没了便没了,只要手下有兵,手中有刀,天下何处去不得。

    “何人所为?”张安国满脸诧异的问道。

    张安国实在想不明白双方兵马几乎全部投入战场,互相牵制血战之际,谁又能腾出手来去灭了完颜金洪。

    即使抽出人马前去行斩首之事,那完颜金洪又岂是那么好杀的?

    此时的张安国恨极了行斩首之事那人。

    在张安国心中,完颜金洪可以死,但一定要死在耿昌之后。

    “末将不知。”牛大山回答道。

    “可有派出斥候前去打探?”

    “回副帅话,斥候传来消息,说是三百轻骑兵所谓,那三百轻骑兵身后所背旗帜不属于任何一位将军。末将末将在泰安城也从未见过那面旗,或许不是泰安城兵马。”

    “旗上可有姓氏?速速将你所知道的全部消息说与我听。”此时张安国面色阴晴不定,急切的追问牛大山。

    “旗帜上没有姓氏,旗上绘有猛虎图案。”

    牛大山仔细回忆斥候所言,继续说道:“那虎似是黑色,两翼生有双持,整体做朝天猛扑之状。”

    张安国细细回想泰安与兖州哪位将领所用将旗是猛虎扑天旗,一时间只觉得无比耳熟。

    但细想之下又发觉自己应当从未见过这样一面旗帜。

    张安国将猛虎扑天旗的事情暂且放下。

    转而问道自己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大帅那边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突出包围?”

    牛大山闻言不敢怠慢急忙将斥候所说学与张安国:“大元帅此时仍被敌军包围,现场太过混乱,双方所剩兵力无从得知。”

    张安国闻言嘴角露出一丝笑容,闭上双眼手指放在腿侧盔甲上,不断的敲击着盔甲。

    过了片刻,张安国猛地睁开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看似微笑实则笑容中带着一丝冷意。

    张安国看向牛大山冷笑道:“整军!随我前去会会那猛虎扑天旗。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有如此大的能耐。”

    牛大山单膝跪地恭敬行了一礼,转身急忙整军。

    片刻后张安国率领五千余人奔赴赵铁柱处。

    此时赵铁柱已然汇聚万余人,正一步一步朝着战场最中心前进,在他们前方有足足五千人的金军。

    这五千金军摆成一个圆阵,阵形最中间赫然竖立着一杆大旗,旗帜上绘有一个大大的耿字。

    俨然是将耿昌团团围住。

    张安国行至半途,见那耿字大旗树立在金军最中心,且尚在随风飘扬。心中瞬间便有了算计。

    张安国放慢马速唤来左右亲卫,命他们将牛大山、刘进二将唤来。

    待牛大山、刘进二将随亲卫走到张安国身旁时。

    张安国环顾左右,见四周除自己亲卫再无外人时,轻夹马腹。

    战马缓缓走向牛、刘二将。

    张安国朝着牛大山与刘进耳语几句。

    牛大山、刘进二人脸色从震惊到犹豫,再到最后的坚定,短短十几息时间二人生动的演示了什么叫做变脸。

    张安国从马腹处取出两支令箭交给二人,见二人重重点头之后笑着拍了拍二人的肩膀。

    调转马头,火速率领着五六千人奔向齐声呐喊的赵铁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