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101章 朝堂反击

第101章 朝堂反击(2/2)

恩一声暗叹。

    到了这一刻,朝争之事基本大局已定。

    现在需要关心的。只是程元振、苗晋卿等人会领受何等罪罚,以及此事会牵连到多少人。

    要说程元振真的全无防备,也是冤枉他。他曾经想过杀死萧程,但是害怕自己的举动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所以迟迟没动手。

    这一犹豫,就给了对手可乘之机。

    颜真卿奏请代宗皇帝同意,罢程元振骠骑大将军之职,罢苗晋卿侍中之职,革除王缙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之职,并即刻将三人羁押于刑部。

    随后,裴遵庆奏请代宗皇帝同意,天下观军容使鱼朝恩暂行骠骑大将军之职,征召荆南节度使李岘暂行侍中之职,礼部侍郎杨绾出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

    程元振、苗晋卿和王缙被抓入刑部,程元振统帅的龙武军交给了彭王李仅。

    在刑部审讯程元振三人的同时,对弥补“日蚀”所造成恶劣影响的之事迅速展开。

    杨绾德高望重,且质朴忠贞、车服俭朴,素以品德举止著称。

    由他将即刻筹备修镶仪式,以祭上天。

    同时,新任司天台博士负责重新查定“日蚀”一事,看此次天兆究竟是应于何事。

    因与“日蚀”隐报之事无关,前司天台冬官官复原职,携同待罪之身的前司天台博士萧程,共同协助新官。

    刑部的审讯进行得相当顺利,希冀以坦白配合赢得宽恕减罪的苗晋卿、王缙两人,几乎是毫无保留地供认了自己的罪行,指证程元振为主谋,并供出一应与此事有关的朝臣。

    不出意料,多半皆是前朝大臣和曾经有过投降劣迹的大臣。

    程元振起先还拒不回应廷尉府的问讯,甚至大声叱骂元载“篡臣贼子”,还叱骂裴遵庆“助纣为虐”。

    但在确凿无疑的证据面前,在苗晋卿、王缙的当面对质下,失去了坚持的勇气,随即竟开始大肆构陷其他朝臣。

    据他指证,鱼朝恩、皇甫温等二十余位朝中官员和军中将领都参与了此事。

    情知难逃一死,甚至九族难逃,程元振开始寻找垫背之人。

    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了解到程元振、苗晋卿、王缙正在大肆出首指证,参与此事的大臣一面唾骂这三人,另一面自己也不禁陷入空前地恐慌之中,惶惶不可终日。

    夺权一事,足已引起代宗皇帝和其余朝臣最大的反感。

    欺君罔上,假托天命……罪名可算实实在在。

    如果要借此事掀起一场杀戮,是再正常不过,再轻松不过。

    在参与过此事的大臣们煎熬式的等待中,刑部的审讯有了最终结果。

    偌大的宫殿内一片寂静,几乎所有的目光所盯住在了刑部尚书颜真卿身上。

    一些朝臣已经紧张得额头晶莹,气不敢出。

    颜真卿手捧黄绫圣旨。声音洪亮而清悦地诵读道:“敕曰:国贼横行、社稷沉沦之危际,骠骑大将军程元振、侍中苗晋卿、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缙等身为国之干器,不思勤政理事,却为一己之私,假天命蛊惑人心,欺君罔上,祸乱朝政,陷陛下于失德之境。”

    “骠骑大将军程元振虽为罪首,但因其曾功于社稷,着罢其骠骑大将军职,除邠国公爵位,赐鸩死。”

    “侍中苗晋卿,着罢其侍中之职,除韩国公爵位,以太保致仕。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缙着罢其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之职,贬为括州刺史。”

    “前司天台博士萧程,着罢其前司天台博士之职,贬为庶民,永不叙用。”

    待圣旨被宣读完后,不少的朝臣还未回过神来。表情地愕然地盯向颜真卿,认为他是否是漏读误读了什么。

    以程元振等四人的罪名,夷灭三族甚至九族都不为过。

    最终居然只是赐死程元振一人,其余三人只得了贬职的惩罚。

    更让人吃惊的是,先前那牵连广泛的风声竟没有成真。

    除了这四人,其余可能参与此事的大臣竟未被追究罪行。

    散朝之后依然惶惶的大臣,在忐忑不安中等候了两天,未见任何异常,才稍稍地放下心来。

    以这种较轻的方式处置苗晋卿等人,其实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日蚀引起的人心慌乱还未消除,如果严刑重惩,追查株连,只会将混乱扩大,甚至会闹得不可交。

    这样的结果,只会便宜了史朝义,对大唐的统一大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而苗晋卿、王缙都是清流名士,他们的才能未必多高,但名声极著。

    杀了这几个人,就有可能冷却上百、乃至上千士人的归附之心,实在是得不偿失。

    只有程元振作为掌握兵权的人物,必须死!

    再者,贬职对苗晋卿三人未必就是什么好事。

    经过此次的一连串事件,尤其是在被廷尉审讯期间大肆供认其他参与朝堂之争的大臣这么件事,苗晋卿、王缙的名声几乎丧尽。

    不需要刻意安排宣传,料想那些有关联的大臣必会主动将苗晋卿等几人的败德无行的丑迹散布出去。

    届时,声名狼藉的苗晋卿、王缙自己恐怕就会感觉生不如死。

    贪财者夺其财,好名者丧其名,不是最好的惩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