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也没有棺椁,她哥哥们也不见踪影。您去张罗张罗吧。”木英知道自己不受欢迎,想让公公替她照应照应金娥婆媳。
“清水湾咋变成这样了?连亲兄弟都不照面,这丧事可咋办呀?”在村中转了一圈,于友德唉声叹气地回了家。
“爹,遇到这种事,不能只靠一家两家。在关外,我遇到过这种事。他们一边都是村长挑头,大家一起帮忙协助苦主发丧。”木英天生侠骨柔肠,即使遭到冷遇和误解,还想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孩子,办事得花钱啊。这笔开支可不少,谁肯出这笔钱呀?”于友德搓着手为难地说。
“爹,只要您肯挑头,钱由我出。我还有一点钱,您都拿上,找人买些棺椁、寿衣,帮他们发丧了死人……”
“英子,村里人那样对你,你何必帮他们。再说,于五没了,今后这个家花销可不小哪。”于五妈很不理解木英的做法,以为她是一时冲动,所以提醒她。
“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就按她说的做吧。今后她还要早清水湾过一辈子,花点钱,就能堵住村里人的嘴。这样一来,村里人再也不敢小看她。”于友德以为木英是想花钱买人心,为了于家将来着想,这确实是一个高招。他心里佩服木英的心机,觉得她真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因此极力支持木英。
“爹,我没想收买人心,也不打算堵他们的嘴。我才不在乎他们说什麽。我是在为死人着想。人死了,还是早点入土为安好。我只是尽一点心意。从根上说,事是由我引起的,咱多少也要表示表示。”以木英的性格,她确实没有太在意村民的看法,她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人。只因为这两年乡亲们敬她尊重她,给她带了快乐,她才想帮助他们。于友德听了木英的话,更加佩服她。转身走出了家门。
时间不长,于家热闹起来,村里几个大姓的长辈、有头脸的人物坐在于家炕上,商议丧葬后事。“这次,咱村里死了这些人,单凭各家自己操办,人手恐怕不够。我看这样办,第一,家里没出事的都要出人到死了人的家里去帮忙;第二,把在左近帮工、做买卖、学徒的村里人都找回来,一起帮忙;第三,咱们调配好人手,给他们分分工,买棺椁的专门负责买棺椁;买装老衣服的专门负责买装老衣服;送信的分几路专门负责自己那条线上的各家亲戚;挖坟坑的专门负责打坑。和尚、尼姑、吹鼓手也都一起请来。咱们几个轮流在各家转转,有什麽问题再一起商量。”于友德见大家没有意见,就开始分工。
分好工,大家都没有离开的意思。于友德看看大家问到:“时间不早了,大家快去吧。嘿!你们是不是还有啥问题吗?”大家互相看看没有人说话。最后辈分最高的二爷站起来说:“大侄子,人咱可以白出,不要工钱。可是这钱咋个出法,大家都不宽裕,那几个苦主家里也不宽裕,我估计肯定收不上来钱。可没有钱,咱啥事也办不成。”话音未落,木英掀门帘走了进来,将手中一大一小两个布袋放在炕桌上,说:“我手头就这点钱,大家拿去用吧。”二爷毕竟是于家一脉,心里偏向自家人。他把钱向前推了推说:“孙子媳妇。咋能让你出钱。你还要养家过日子,寡妇家家,以后使钱的的地方还很多。你收回去吧!我们不能收你的钱。”
“二爷。钱算什麽?只要能帮大家渡过难关,我不在乎。”二爷也像于友德一样以为木英想收买人心,立刻转变态度对大伙:“多好的孩子,多仁义的孩子!我代表大家先谢谢你。”二爷脸色一沉对大伙说:“大家记住喽!你们向村里人讲明了,这钱是我孙媳妇出的,她帮大家度过了难关,以后谁要是再敢在背后说我孙媳妇的坏话,我老头子第一个就不答应。”
“二爷,你言重了。别人愿意说啥,就让他说好了,咱不能堵人家的嘴。我嫁到清水湾两年了,这两年乡亲们敬我喜欢我,看得起我,我就应该出点力。咱不图别人报答。”二爷的态度令木英十分感动,她说出了她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