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由口中专门提出来的这个工厂选址的问题,文勇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选择。他沉吟片刻反问道:
“那得看董事长心中的产业布局总体计划,再讨论具体选址的问题。对吗?”这个回答,让马由比较满意,他为文勇开拓脑域以来的明显进步感到高兴。文勇成长得越快,水平越高,他就能早一天完全脱手。不久后,他就要回到华国,境外的管理主要靠文勇等团队,所以这段时间他一方面的确需要时间在实验室完成很多设备的加工,另一方面也是放手给文勇团队实践,这样才能完全成长起来。
“我之前也和你简单交流过,年初已在京城开始了华国的产业布局。前不久李阳还汇报说,我们要收购的京城工厂,已初步完成商务谈判,正在走审批流程,估计15-30天可以有具体结果。这意味着我们蓝星公司产业和投资重心将往国内转移,这是总体思路。但也要分两步走。”马由说到这里,干脆和文勇详尽解释一下蓝星公司发展的近、中期总体计划。
“第一阶段,我们能够发展的大部分制造型产业,将主要布局在华国。而境外公司主要从事软件、网站等it行业中的软性产业。但也需规划少量的制造性企业,其目的是为我们在华国的产业提供配套服务。”
这是针对目前蓝星自身生产和技术条件,无可奈何的办法。比如许多生产设备、科研设备和器材,只有设置在境外的机构才能便捷地购买。另外,还有一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以及配套的上下游供应商,国内目前暂不完善。一旦遇到政策性的变化,就有可能被西方国家所限制,也只能在境外布局,并暗度陈仓,两条腿走路,才是健康的合理布局。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高科技企业所需的工程师、技术员甚至操作工人,在西方国家设立工厂,都比较容易招聘到。国内这方面,还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实际问题。爱国不能仅凭一腔热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那是国家项目的举动。企业只能从最利于自身发展的角度先考虑问题,只有生存下来。有资金、有技术才可能回馈国家。
所以马由虽鄙视拿着国家的钱公派留学,学成之后,却千方百计滞留国外,不回国效力的学生。但却理解那些自费留学,毕业后因国内没有条件让自己施展才华,而留在国外的学生。华国成为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因为时代的环境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些学生们不爱国。
“第二阶段,境外的软件、网站公司,将视那时的所在国政策环境情况,确定是否迁移到华国。但核心技术、敏感技术的公司,要尽快、尽早撤离到国内。境外保留的部分软件公司和网站公司,可作为国内软件和网站的境外服务机构。”
“涉及到核心技术的生产性企业,也全部迁往国内,境外只保留为了扩张境外市场所需的生产或总装工厂。”
当然,第二阶段并没有确切的日期计划,但基本前提,是蓝星获得了国家大力支持,在华国已站稳脚跟。同时,那时已完成必须的基础性产业布局和生产,以及国内其他上下游企业,能够基本满足蓝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