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锦衣 > 第七百一十六章:礼义廉

第七百一十六章:礼义廉(1/2)

    张静一的奏报,又以此激起了朝中的动荡。

    很明显,这一次张静一的奏报更加明确,并且认为海上敌人的规模,必然巨大。

    绝不只是人们中想象中的海寇这样简单。

    这是一支精良的军队,武装到了牙齿。

    一时之间,朝中倒是开始起了争议。

    次日的廷议,议的就是此事。

    天启皇帝没有到场。

    主持廷议的乃是黄立极。

    黄立极倒是痛快,今日议的就是锦衣卫的奏报。

    奏报内阁和六部已经传阅过了,所以直接进入正题。

    先是黄立极道:“近十万军马,浩浩荡荡,杀奔而来,若果如此,那么这佛郎机之贼,便为倭寇百倍,诸公……此时心里只怕都在嘀咕,觉得是否有夸大其词之嫌,可一旦这奏报成真,这沿岸军马百姓,势必生灵涂炭,我等为臣,理当上报国家,下安黎民。正因如此,所以今日不论其他,只问贼寇来袭之事,朝廷该立即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章程,作应对之策。”

    说着,黄立极坐下。

    孙承宗性子比较急:“黄公所言甚是,此事非同小可。当初倭寇袭边,我沿岸百姓便损失惨重,自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诸省,俱为我大明丰腴之地,更是国家赋税所在,一旦有失,则便是我等尸位素餐了。”

    他说罢,众臣已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有人道:“那么孙公有何策?”

    孙承宗想了想:“老夫的办法倒是很简单,朝廷理应派钦差至沿岸数省,设督师,总揽水陆军马,如此,方才好协调水师和陆军。只有职权统一了,才可便宜行事。”

    这其实倒也是大明的常例了。

    最初的时候,哪一个地方出了事,朝廷往往派总兵去都督该省的军事,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单凭总兵是没有办法解决大问题的,因为总兵只是一个武官,调动不了任何一个文臣,单纯的负责军事,也调不动本地的官员进行配合。

    于是到了后来,朝廷便钦差了人员,成为巡抚,以巡抚的名义,负责该省的民政和军政。

    这倒是协调好了,可问题再到后来,又出了问题。

    因为巡抚只能管一省的事,可倭寇出现之后,大家发现,你浙江巡抚指挥调度得当,浙江成了难啃的骨头,结果人家立即跑去了福建或者是南直隶,而浙江巡抚的兵马,一见倭寇逃至了临省,却也只能望洋兴叹,不敢越雷池一步。

    毕竟,他们没有这个职权,一旦过界,就可能要背上擅调兵马的忤逆之罪。

    嘉靖年间的时候,为了便宜行事,于是朝廷索性,便派出钦差,任为总督,而这总督,往往管理二至三省的军事,在他的辖下,但凡是倭寇蔓延的地方,都可以管,这便为解决倭寇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现在,一旦奏报成真,一旦对方从海上袭击,就完全不可能是两省至三省的问题了,可以说,沿岸的六七省,都随时可能成为敌人的攻击目标。

    为了方便调度,节制所有的资源和兵马,就必须得有一个督师亲自去坐镇,才有资格辖制这七八省的军务了。

    对此,大家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于是,刑部尚书张养浩站了出来:“那么孙公看来,谁可承担此大任。”

    张养浩当初是吏部天官,差点卷入谋反一案,好在他跑的比较快,果然把队友统统卖了,只是吏部尚书之位,却是没了,只好屈尊做了刑部尚书。

    好在这位刑部尚书,居然还算满意,毕竟,幸福感是比出来的,看着张严之这些人,抄家的抄家,灭族的灭族,反观自己,依旧还任尚书高位,不得不说,这已是祖宗积德了。

    孙承宗想了想:“或许老夫可以成行。”

    孙承宗当初就做过辽东督师,掌握九边,军事的经验是有的,而且既是督师,要让各省的巡抚们服气,一般的人还真未必驾驭的住,孙承宗这种帝师,当初的清流领袖之一,以及当初的辽东督师再加上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履历可谓完美,若他出马,谁敢不服气?

    不过……

    有人沉吟着站了出来,却是右都御史王文君,王文君摇头,道:“孙公年纪老迈,只怕无法经受颠沛流离之苦,何况内阁掌握机要,关系更为重大,孙公还是坐镇中枢,居中调度为好。”

    许多人暗暗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