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474.常山贼首(1/2)

    常子都原本是常山郡乡间游侠儿,家里没什么产业。那个年代的游侠可不是什么为国为民的大侠,通俗来讲就是乡间小恶霸,一言不合就拔刀,二话不说就杀人,慢慢地杀出了名头,由最开始被别人罩着进化到能罩别人了。

    这些年两汉一直在打仗,洛阳在打,河内在打,太原在打,打得粮价飞涨,徭役繁重,常子都也没逃得掉,他和一帮兄弟们被抓去服劳役,向井陉方向运军粮。

    运军粮的苦力就相当于运粮的骡马,在押运士卒眼中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人家根本就不拿他们当人看,动辄打骂,时不时地就要挨上几鞭子。

    常子都在乡间横行惯了,哪受得了这个?何况现在大家日子过得艰难,反正活着也是遭罪,不如拼死一搏,反了吧!他纠集运粮队的一帮兄弟闹事,杀散了押粮的士兵,带着这些人钻进了太行山。

    从此常子都在太行东麓安家落草,做起了不用本钱的山大王,平时就在山里吃着纯天然野菜,闲时出来打打劫,来个常山一日游,然后满载而归回山寨,日子过得挺自在。

    随着战争越打越激烈,百姓也越来越活得费劲,更多的人去投奔常子都,他的队伍急剧壮大,不到两年时间,常子都已经聚众数千人,成了太行山中的一大匪帮,也成了官兵的重点清剿对象,官府称之为“常山贼”。

    前年是个灾年,常山郡收成也不太好,常子都一伙更是缺吃少穿,出去掳掠几次,不仅所得甚微,反而召来了官兵。这时山寨中已经开始饿死人了,常子都为了养活这一帮兄弟,明知官府在加大力度剿匪,也只得冒险出来劫掠。没想到常山贼被官兵揪住一通狠揍,把数千人的队伍打掉了个零头。。。最后面那个零打掉了,几千人的队伍只剩下几百。

    常子都狼狈逃回山里,感觉在常山实在混不下去了,树挪死,人挪活,他想换个山头,换个活法。和兄弟们一商量,听说太行山西面日子不错,不如去那边逛逛。

    说起来就是一座山,从东到西,好像离得很近,其实那才叫远,穿越太行山要翻越不知多少座山,要走上足足几百里山路,其间艰险可想而知。

    常子都率一帮兄弟在山中迷路、挨饿、兄弟逃散,吃了许多苦头,好不容易来到太原郡,这时队伍又去掉了个零头,几百变成了几十,仅剩下的那些兄弟们已经瘦骨嶙峋,衣不蔽体,和叫花子差不多了,就这个样子还打什么劫啊!

    没想到刚出了山,这伙常山贼就被当作“脱东者”由官府安置起来,不仅供给衣食,还要让他们耕种皇田,做长安朝廷的顺民,光荣地加入民屯队伍。

    常子都作为山大王,哪里能规规矩矩种田?他几次逃走,几次又被捉回来,最后主管的官吏看他有点不寻常,虽说不是种田的料,却有可能干点更有出息的事儿,就把他送到了上艾,又从上艾转到一个山间营地之中。

    这个地方处在井陉西端的深山里,是一个封闭的营地,由数百名士兵守卫,虽然守卫者不多,但个个都是精兵悍将,相当于特种部队。这个营地叫作:“游击战特训营”。

    这个特训营直属于汉情局,规格很高,由汉情局长吴原亲自主管,太原太守杜广国则负责其后勤供应,除了太原郡的一二把手之外,地方官员没人知道这个营地的底细。

    常子都在这里接受了三个月的特训,这三个月他遭了不少罪,但收获也很巨大,三个月特训使他整个人都改头换面,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山大王变成了一名“山都尉”。从此他告别了没有组织的个人瞎干,成为汉情局领导下的一支山中游击队。

    与他一样,许多太行山中的“流寇”都变成了“游击队”,山大王都变成了“山都尉”。像常子这样的山都尉有数十个,每人带一只队伍,最小的只有百十人,最大的有数千人,他们分散在大山之中,居无定所,神出鬼没,时不时向刘秀的心腹之间插上几刀,虽不致命,但总是让他难受,看似癣疥之疾,却渐成心腹之患。

    随着太行山东部的粮价越来越高,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脱东者日渐增多,自从山大王们统一到了汉情局的领导之下,百姓逃向山西比从前容易多了。

    从前都是拼运气,流民躲避着官兵的堵截,钻进深山,寻找向西的道路,一路道路险峻、缺衣乏食,死亡率极高,能熬到山西者十之二三,高峻绵延的太行山让流民望而生畏。

    可是现在不同了,向西流亡有了固定的地下渠道,有中间人安排流民入山,与山都尉接头,再由山都尉的队伍护送到上党和太原各郡,每送一批流民过去,都能换取一定的奖赏,因此山都郡们乐意做这些事。

    自从有了这些渠道,脱东者成功率越来越高,只要进了山,大部分都能活着抵达建世汉境内。

    脱东的流民或者被安排屯田,或者就加入了山都尉的队伍,在山中打起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