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筑宋 > 第149章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第149章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1/2)

    第149章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大名府的军制改革,也与刘豫的治政思路一样,大约是在参考了京东都护府的框架上,再别出心裁,弄出一套具有大名府特色的政教合一官僚体系。

    比如京东都护府在军中广设录事参军,其一为储备军中人才,二为主将决策时集思广益。又在统制司一级设“行军参赞”一职,军机处想要据此解决领兵作战的体系化问题。

    随着京东都护府的军中火器、火炮、战车在普及,军力统筹问题、兵种协调问题、后勤集约化问题都越发敏感起来。建立其专业完善的参军制度,显得尤其重要。

    但是实际的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有些录事参军的确在军中起到幕僚的职责,而另一些录事参军,起的却是主将门客作用。

    他们似乎认为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奉承上意,因此专以揣摸主将心意为能事。特别那些执行京东军中制度的大宋禁军,无论河东、河北,参军制度人浮于事的现象更加突出。

    刘豫的军中也是广设录事参军,但他却要求这些录事参军们,必须阪依明教,这样他们就有了另外一个越级奏报的通道。所以,他们在参谋军事时,还要起到监军的作用。

    大名府的地方管理体系,实际上是某种政教一体的结构,而且明教教义的地位高于大宋律法地位。刘豫实际上是用他的明教教主地位,置换了大宋朝廷对地方的统治。

    所有大名府的官员、胥吏、军卒都必须出身或加入明教,都要宣誓对教主效忠。这与明社在京东都护府框架下起到的作用,其实似是而非。

    明社对都护府各级议员、官员的约束,更多体现在个人道德层面上的纪律和信仰引导。明社本身也要在都护府的律法规范下行事,它不能直接代替官府的职能和地位。

    因此,在本质上,京东都护府依然是一个世俗的政权结构。它的组织结构中也不必然要求议员、官员们必须加入明社组织,或者必须效忠他们的元首:琅琊郡公安兆铭。

    每次联合议会答辩、咨政时,内阁总理大臣朱倬,甚至京东都护府的总督安兆铭,都经常会被那些议员们喷的体无完肤,然后还要陪着笑脸继续解说他们的政策主张。

    其实在制度设计上,安兆铭是可以不参与具体行政管理的,奈何任何一个初创的制度想要落实下去,他都需要创始人的亲力亲为。以免制度变形,为的就是不忘初心。

    因为一不小心,下面人方向感稍有偏差,就容易把道路走偏了,或者走弯路上,京东都护府就会变成如今大名府的那种恶心制度。

    难道他安兆铭辛苦穿越一场,就是为了让神权骑到王权的脖子上撒野吗?

    刘豫却敏锐发现了神权的妙用,有了神权,就可以让他轻松地把皇权置换出去。所以,刘豫就是在故意把大名府的改制往神权的道路上靠,终于结出了现在的明教硕果。

    到如今,哪怕刘豫明天就背叛朝廷,他也不用担心手下人会四散崩溃。他们自有教主的英明神武,泽被苍生,相信刘教主一定能带领他们战胜黑暗,走向光明。

    忠诚是有了,但是各抒己见的议事初衷也就此消亡,剩下的就是盲从盲信,阿谀奉承。手下官僚、将领们,都纷纷以歌颂、或揣度教主言下之意为能事。

    现在,刘豫就面对着一个难题,是继续耗在这里,还是西取河北宣抚司?

    耗在这里,就是等粘罕的发难,然后自己看看战场情况后,再决定究竟是做大宋的忠臣良将,还是做一个开国的帝王?

    但是粘罕肯定也在观察自己,究竟值不值得他伸出友谊之手。毕竟自己的实力的确不是太强悍,又曾被宇文虚中那样的奚落?

    粘罕最后没放弃自己,已经算他宅心仁厚了。所以,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今天的军中会议,几乎汇聚了大名府所有够分量的官僚参加。因为军中随时需要民夫、差役、钱粮等等提供,所以大名府的治政系统官员也要与会。

    此外明教信徒如何渗透到各方势力中?那也是战争的一部分,需要各部门鼎力合作才行。郑亿年大略谈了他的西北之行,以及宇文虚中被粘罕羁押的事情。

    那就是说,粘罕已经在实际上选择了刘学士作为合作伙伴,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会场中顿时嗡嗡兴奋起来。

    “现在的问题是,咱们该如何回应粘罕的善意?”刘豫敲敲桌案,会场顿时安静下来。然而这些与会官僚,却根本无暇去思考这个问题,甚至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