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喜雨斋黄锦碰壁 太平坊吏匪交结(1/2)
暮云缭绕,夜色深沉。
安陆州知州衙署里,除了星星点点的火光,四周一片漆黑寂静。
黄锦到了州衙附近时,安陆州同知从贞,已经在影壁前等待多时了。
从贞身后站着两个皂吏,举着灯,把偌大的影壁周遭,映照的亮堂堂一片。
影壁上,雕凿着玉笔亲书的官戒四句十六字:
尔奉尔禄,民脂民膏。
小民易虐,上天难欺。
太祖朱元璋,或许也想不到,皇明在他身后短短一百五十年后,已然是小民可虐,天亦可欺!
轿子停在了仪门前,黄锦由小内官搀扶着下了轿,原本沉静的脸上,立时换上笑脸。
黄锦疾步安陆州同知从贞身前,躬身一礼,笑道:“深夜造访,竟是劳驾二府大人亲自出迎,罪过罪过。”
在明代官制里,一府之地,设知府、同知、通判和推官为正官。知府为正印官,有统领而总督之责,同知、判官和推官,则是知府的佐贰官。
按照品秩排序,同知则尊称为二府。
从贞脸上,全然没有被人从温香软玉中叫起的恼怒,轻笑着还礼,顺势拉住黄锦的手,笑道:“公公星夜来访,必有要事,本官岂能怠慢。”
言罢,两人在诸人簇拥下,穿过仪门,径直入了州衙三堂西面的“喜雨斋”里。
行至此处,黄锦瞧了一眼喜雨斋的牌子,顿时心生疑惑,忖道:州衙三堂之前,乃是办公之所,过了三堂才是知州王槐的内宅。这位州衙二府,为何会引他到了此处?
当即便笑问道:“敢问二府,不知王府台何在?”
从贞笑着,歉然道:“公公来的不巧,藩宪有事相召,前些时日去了武昌府布政使司衙署,至今未归。公公有何事,何妨说予本官一听?”
藩宪,乃是布政使的别称,又称藩台。
黄锦闻言,疑从心起,却仍旧不动声色的笑道:“原来如此,既然府台不在,那便也只能劳烦二府了。”
如此说着,黄锦心情却沉了下来。
眼角余光透过三堂外的拱门,在衙署内宅里,分明隐隐有火光闪烁。
知州王槐去了武昌布政使司衙门,旁人又岂敢在夜宿内宅?
俱他所知,王槐在安陆州可是没有女眷的!
两人入了喜雨斋,皂吏上了茶,便退到了门外。
如今王府仪卫司一人重伤一人不知所踪,兹事体大,黄锦也不敢怠慢,便开门见山诉道:“好教二府晓得,今日王妃去玄妙观还愿,王府仪卫司发现,贼人潜藏观内欲图不轨。”
一语出,开门见山,先声夺人。
倘若是照实说了,说有泼皮往玄妙观送丹材,如此芝麻绿豆的事情,堂堂一州佐贰岂能上心?
且不说如今的世道,权贵崇尚丹石,区区红铅不足道也。
果然,待得黄锦话音落下,从贞悚然一惊,身子直直的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下午时,就有人禀报,有人浑身浴血晕厥在地,被兴王府的人抬走了。
本以为不是什么大事,却未曾想,竟然是涉及到了王府女眷!
倘若是寻常的宗室便也罢了,可兴王朱祐杬却是孝宗之二弟,今上之王叔!
兴献王之国安陆后,赐田四万五千亩。
昔年之国之前,孝宗皇帝更是拉着朱祐杬的手,作诗赠道:
殷勤步送出宫门,骨肉情深不忍分,
别后相思何日会,燕山荆树隔重云。
倘若真是兴王女眷出了事情,这便是捅破了天的大事!
冷汗霎时间便浸了出来,从贞疾问道:“蒋王妃可安好?这狗胆包天的泼贼何在?”
黄锦轻笑一声,压了压手,“且稍安勿躁,王妃娘娘自然安好。不过王府侍卫追拿贼人时,武穆祠鹤鸣居酒楼出来五六个汉子,我兴府侍卫一人重伤逃回,一人生死不知。”
言罢,黄锦便不再发一言,短期茶盏,悠悠然饮了起来。
另一侧,从贞闻言,长吁一口气,惊骇稍换,心神一松,跌坐椅子上也沉默起来。
似他们这种地方官吏,对于王府的态度,惯例是“敬而不近”。
王府之事,素来是不闻不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良久,州同知从贞直起身子,端茶呷了一口。
待得心神少缓,忖道:王妃无事,便万般都好。这安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