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杀 > 第五十五章 浑浑噩噩

第五十五章 浑浑噩噩(2/2)



    原来高蕾并没有立即走开,她把远处的亲兵和刘小惠叫了回来,然后跟刘小惠细细的交代换药、吃药以及吃饭的事,李平听后默默的又一个人坐了半天。

    良久之后,李平走出了屋子。

    几个亲兵和刘小惠看到李平出来,立刻都停下了手中估计他们自己也不知做着什么的活计,站直了身体后谨慎而又小心的看向李平。

    “给我弄点吃的。”李平淡淡的开口说。

    “嗯。”

    “是。”

    几个亲兵和刘小惠立即忙不迭的应到,他们的脸色也瞬间舒缓了许多。

    饭上的很快,估计一直都在准备。主食依然是粥,菜还是几样小咸菜,不过多了两个煮鸡蛋和一碗鸡汤。

    李平没有在屋中就餐,而是直接在院子中晒着太阳开吃。

    他三下五除二的就把一碗粥和那两个煮鸡蛋都消灭掉了,只不过那鸡汤他只喝了一小口就放下了。曾经的生活习惯让他对鸡汤实在是不感冒,也喝不下。

    知道自己的肠胃还需要调整,李平果断的拒绝了亲兵们有些慌张的想要去准备肉食和再多煮几个鸡蛋的想法,而只是就着咸菜又吃了一大碗粥,就结束了用餐。

    可能是看李平缓和过来,傻大个儿刘三在李平吃完饭后小心翼翼的禀报说:赵参将让人带了话说他先回城了,等李平休养好些再来探望。

    李平没说什么,而是继续晒着太阳。

    肚子里有了食,又晒着太阳,李平的气色更好了一些。

    这时,段强、马永和胡忠山蹑手蹑脚的凑到了院子门口往里面张望,傻大个儿刘三冲着他们一个劲儿的摆手。

    李平早就注意到他们三个了,应该是早就到了,不过一直没敢靠近院子,只是远远的在树林里候着。他们也许是之前被亲兵们找过来的,也许是有什么事要汇报,李平之前一直装做没看见。

    现在,李平可没有什么心情去搭理他们,他仰望着天空轻轻的说了一句:“我想静静。”

    本来还在与那三人暗通款曲的刘三立刻变了脸色,毫不犹豫的突然对段强等人开怼,不成章法的说着“把总需要多休息”、“有啥紧要的非要这般急”之类的话,直把段强几人搞得惴惴不安,灰溜溜的慌忙离开。

    李平有些错愕的看着傻大个儿刘三在那儿人五人六,这伙计的脾气和胆量增长的有些让他意外,再结合这一日来傻大个儿刘三的种种表现,他心中禁不住慨叹:“人的底气与世故真的是与其所处的环境有莫大关系。”

    又呆呆的晒了一会儿太阳,李平感到了肚子中的变化,好些天没去茅厕了。正有些头疼时,他一下想起了宋宝来在凌晨给他耍宝的厕纸,心中总算充满了些期待。

    纸还是有些硬,搞得屁屁很不舒服,但总比没有强。虽然身体还虚的很,但能用上这些黄乎乎的厕纸,李平的心情又变好了很多。他有一种终于回归了文明的感觉,好像再也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了。

    “不管我们的结局如何,我们也许会提前很多很多年把人类带入文明。”李平想。

    “看不起谁啊!”

    一千多公里外因便秘也在努力使劲的崇祯皇帝突然冒出一句,然后他愕然的捂住了自己的嘴,对自己莫名其妙的说出这么一句话十分震惊。

    但很快他就没心情琢磨自己的奇怪了,一团乱麻的时局再次占据了他全部的思想,接着他用厕纸随便擦了下屁股……

    没错,崇祯皇帝也在用厕纸。

    厕纸当然不是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才有的,而是在此时已经开始了小范围的普及,不过李平却不知道。而他不知道主要是因为这是属于大贵人们才有的待遇,而他目前所能接触到的层次都还很low。

    这里说的是普及,并不是有,因为据说唐宋时期也有人用纸来方便,但没有普及开来。

    当然这里说的都是中国,欧洲并不在之列。欧洲人开始成规模的用手纸还要等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药店里开始出售手纸。

    对的,是药店。

    下面,我们继续说中国。

    里,记载了一件“手纸袈裟”的故事。弘治年间,宫里使用一种从四川进贡的绸缎擦屁股,这种缎子是用野蚕茧织成的粗丝绸,估计是柞蚕丝之类的东西。柞蚕丝在今天不是什么稀罕物,可是在那个年代,仍然价格昂贵。纵然是奢侈品,也要遵循一次性的手纸使命,用后即丢,这就更为奢侈。

    有一个简朴的太监,把这些擦过“御臀”的丝帛收藏起来,并一张一张地清洗晒干,用针线缝缀起来,日积月累,居然拼出了一幅帘帐,挂在他的小屋里。

    有一天,当时的明孝宗皇帝闲庭信步,刚好路过那个太监的小屋,从窗外望见了这扇古怪的帐子,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因为帐子看起来就像僧人的袈裟,皇帝好奇这是何物,太监不敢撒谎,如实招供:是用您老人家的“手纸”做的。孝宗皇帝是有名的勤俭君主,他非常惊愕,大呼这太可惜了,这才下令以后如厕用纸代替,再也不用绸了。

    蔡伦当年造纸的动机,就是因为用丝绸写字太贵了,历史是如此的巧合,纸总是在担当丝绸的廉价替代品。

    后来明代皇帝的手纸也不一般,是内官监纸房钞造的,呈淡黄色,绵软细厚,裁剪为三寸见方。三寸见方的手纸,也就相当于今日面巾纸大小,还是比较简陋。但毕竟有了专门的机构制造,又绵软的还能接受,自然也就具备了普及的条件,当然是在上层社会里的上层普及的条件。

    实际上在明晚期和清代,宫中和上层社会里的上层间已经开始了普遍使用手纸,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普通上层社会还是没有这个条件。

    这个从慈禧西逃里可以略知一二,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一书有此记录。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清廷西逃。在路上,慈禧和一大堆小主、格格们因找不到便纸而不得不用野麻的叶子代替。这里本讲的是她们的狼狈,但却也让人们看到了宫中的习惯。

    那之前,手纸为什么没有普及,根本上可能还是制造工艺上的问题。

    据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非常孝顺,她要在婆婆拭秽之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需要每次都用脸试试软硬,说明早期的手纸很硬,质量估计也很不稳定,难怪在后世又返回去用“丝绸袈裟”。

    如果李平知道此时什么样身份的人才能用手纸,他估计会吓一大跳,然后不得不绞尽脑汁去为他们如此高贵的爱好想说词了,因为放弃手纸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