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中的宏伟目标,流浪地球世界现在只达到了低层次向中层次技术的过渡阶段。
如果不惜一切代价,他们可以生产出一艘速度达到百分之五光速的太空飞船,但是各项的指标现在还仍有不足。
为了保证太空战舰拥有足够的推力和续航动力,战舰上只能配备人类掌握的最高密度能量核聚变能和反物质。
在五年计划最初的日子里,化学燃料火箭、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航天器纷纷登场又匆匆谢幕。
它们或是因为性价比低,或是因为不能满足未来星际任务的需要而被淘汰了。
最后的胜利者属于已经非常先进,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无工质核聚变发动机。
还有一部分实验型号的小型飞船,采用了反物质引擎。
反物质发动机的一个好处是反物质的湮灭可以自发产生,不需要象核发动机中的核反应那样需要许多条件,所以就不需要很大的反应堆,可以减轻飞船重量。
不过由于反物质目前产能和储存技术受限,无法批量生产大型的太空飞船,只能想办法制造几艘小型的科研船来验证技术模型。
太空飞船的生产问题被解决了,不过它的后续使用需有天地往返系统、太空港口等基础设施支持。
于是太空电梯和大型永久式空间站应运而生。
太空电梯源自一个古老的梦想,用天梯连接地面与天空,人可以通过此梯往返天地之间。
群星帝国上万名工程师经过论证,认为以现有技术为基础,太空电梯是能够完成建造的。
太空电梯的本质是建设一座永久性的“缆绳”式建筑,将地面与地球轨道上的某一点连接起来,并允许运输工具沿着这条缆绳行驶。
听起来这和人类社会常见的电梯确实大同小异,问题在于要连接哪两个点和怎样连接。
群星三号阶梯是唯一一部基点在海上的太空电梯,它的基点是在太平洋赤道上的一座人工浮岛,浮岛可以借助自身的核动力在海上航行,因此可以报据需要沿着赤道改变太空电梯的位置。
同步轨道卫星如同一串项链,相对它正下方的地面静止不动。
这种卫星都定点于赤道上空三万六千公里处。
要保证太空电梯相对于地面不发生漂移,只能一端建在赤道上,另一端连接同步轨道卫星。
要实现太空电梯的梦想,要比神话和小说中困难得多。
建造太空电梯最大的挑战在于找到制造电梯缆绳的材料。
缆绳应该是一根高强度的长索。普通的钢丝如果从九公里的高空中垂下来,它就会被自己的重量拉断。
好在群星帝国的科研人员发明了多壁碳纳米管使人们看到了希望。
碳纳米管非常细小,但强度可与金刚石媲美,而且柔韧性很好,可制成纤维。理论上说,宽一米、像纸一样薄的纳米管缆带就可以支撑十三吨的重量。
说起来非常简单,但距离计划提出到最终实现,群星帝国动用了数百万人,投入数十万亿信用币,才建造完成了那三座通向太空的奇迹阶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