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三百零二章 意外的效果(求订阅)

第三百零二章 意外的效果(求订阅)(2/2)

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相比于城外,城内的变化才真是巨大,城内那些大商人的府邸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都已经修筑的差不多了,其他的土地还在朝廷户部手中,现在的城内已经有那么一点儿大城市的景象了。

    仅仅是售卖给大商人的住宅地开平城卖出了三万两银子,据少府估计,现在大明占据的漠南草原,通过售卖城内的土地,朝廷就至少能够挣回三十万两银子以上,而这仅仅是一部分,真正的大头还是城外的土地。

    据少府说,等到此次红薯、土豆种植成功后,这些土地的价值必然倍增,到时候大明内地的人必然会蜂拥而至,到时候仅仅售卖土地就可以赚一大笔银子。毕竟不可能将这里的土地全部交给百姓。

    甚至就算是现在来到草原上的移民们,土地也不是全免费发给他们的,这里和台湾不一样,台湾那里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而言,那里是蛮荒之地,那里自然是要提高待遇。

    而这里就不一样了,朝廷规定,无论男女老少,每人可以分到五亩土地,这样基本上一户就是三十亩,足够了。但是这些田地每年收成的两成交给朝廷,一直要交够十年,同时对他们免税十年,十年内他们仅仅需要缴纳两成的收入。

    十年后,这些田地才真正归属他们,到了那时他们就仅仅需要缴纳正常的税收。

    这样的话,三十亩土地,足够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了,在大明内地正常的一户人家能拥有十亩土地就基本就可以过的不错了。现在是三十亩,足够了。

    这些百姓们也都是会算账的,尤其是在涉及到自身的根本利益之时,他们自然明白这样的政策对他们是极好的。他们自然是极其愿意的。

    这也是为何这里会吸引这么多百姓的原因。若是有人从大明上空观看,都能看到北方数省都有百姓成群结队向北方走去。

    而这样的情况更为严重还在陕西,之前或许是因为百姓们对于冬小麦还有奢望,他们有很多人在纠结一番之后并没有前往河套,而是看看此次的小麦收成究竟如何。

    然而现在持续干旱的天气已经逼迫他们放弃他们的家园向草原而去。

    当地官员也都知道了这个情况,温体仁、郑三俊等人已经开始调集人手处理此事,同时用信鸽、快马向朝廷通知此事,他们有些承受不了这么多的人数,必须要朝廷的支援。

    其他地方倒还好,目前没有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情况,而北直隶的情况仅仅是特殊情况,他们中多数还是分布在北直隶的辽东难民。经此一事北直隶的辽东难民真的已经不多了。

    这一切朱由检还不清楚,时间的传递总是需要时间的。

    开平城段时间内涌入的大量人口也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不管是开垦土地、修筑城池还是修建军事堡垒都方便了很多。

    现在整个漠南草原的人口已经将近百万了,可以说整个朝廷都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

    朱由检在知道这个情况时也是十分惊讶,不是说大明的百姓们对家乡有极其深厚的感情吗?怎么会如此轻易地、自发地离开自己的家乡?这很不正常!

    惊讶过后,朱由检更多的是庆幸,庆幸他有少府。

    按照计划,整个崇祯元年朝廷要在这片草原安置五十万人口,没想到现在仅仅才四个月,就已经有一百万人了。

    这已经超过了朝廷的补给能力了。虽然这些百万民众并不是难民,不是一无所有,但是他们能带的东西并不多,其他不易携带的东西都被他们给换成了银子。

    在短时间内,漠南草原竟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这些移民需要去购买各种这样的生活物品,尤其是种植工具、粮食等等,甚至就算他们没有银子,信达钱庄也愿意贷款给他们。

    因此这里突然形成了一个大市场,这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这是一个对商人来说的好时机。

    而在大明现在最大的商人不是别人,就是朱由检。少府可没有忽略这个大好时机,其实在之前沈继尚就预料到了这个大好机会。

    毕竟少府现在可是掌控着大量的粮食以及其他的物资。

    少府在漠南移民前就开始囤积了物资,并且按照朱由检的一些知识,少府物资定的价格并不高,仅仅是略微盈利罢了。

    然而之后急剧增加的移民,使得物资的消耗极大,幸好少府还有庞大的运输队伍,很快北方多省的物资开始向河套地区快速运输。

    与此同时,北方很多的商人也察觉到了这个情况,也开始运送物资前往漠南,然而,他们可和少府不同,在发现少府准备的物资已经不多,漠南已经缺少物资之后,纷纷开始涨价。

    然而他们终究是小看了少府的力量,仅仅用了半个月,漠南的物资就开始极其充盈。这里的百姓纷纷他们这些趁人之危的商人,转而购买少府的粮食等物资。

    甚至商人们狠心将价格降到和少府信达商行一样时,朴素的百姓们仍然抛弃了他们,对他们不屑一顾。

    无奈之下的众商人只能将价格再次下降,这才将手中的东西给兜售出去。最后一算,他们最终还是赔本的。

    然而他们并不愿意放弃这个庞大的机会,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是改头换面,换了一个身份继续来到这里按照信达商行的价格售卖物资,这样他们至少还是有利润的。

    就是在少府的控制之下,漠南的一百万移民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他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就连官场上的的一些官员对于少府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并不只有温体仁、郑三俊等人是聪明人,很多人都看出来了少府的一些作用。

    而也就在这个时候,陕西大规模的民众自发向河套地区移动的奏本终于抵达了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