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节省大半支出,还能教化百姓,开百姓遇国难踊跃支援之先河。
  一箭双雕!
  “陛下,臣请洪武五年,所有八品以上官员,只拿半俸,支援朝廷!”林必举奏道。
  百官也纷纷附议,请求明年只拿半俸。
  “准奏!”李洛同意,“另,今年元旦,费用减半。洪武五年,宫中所有各项开支,除了太上皇的用度,全部一体减半!”
  颜铎立刻表态:“老夫用度,也减半!”
  当真是君臣同心,群策群力。皇帝的表态,当然主要是态度,事实上,宫中用度减少一半,也省不了多少钱粮。要知道,洪武四年的宫廷开销,也不到一百万银元。这还包括了几千宫女宦官的薪俸。
  唐廷君臣商议到半夜,总算集思广益之下,拿出一个综合性的方案。
  第一,豫、雍、兖、青、徐五州所有沿江河东海郡县,全部按照籍贯对口接受流民。比如,相州(安阳)流民安置在开封郡,卫辉(新乡)流民安置在荥阳郡…
  然后,各郡在分配到各县,乡村官吏负责安排村民接纳。
  被安排接纳任务的县,高达一百二十多个。
  随即,征调粮食等物资的圣旨也当庭下达。李洛一口气连下几道命令,雷厉风行。
  “织造司准备调集全国各地纺织官坊棉布…”
  “矿物司调拨煤炭…”
  “户部准备为流民登记造册,安排临时户口…”
  “水师征集运输船,赶赴南方运粮…”
  “专卖司调集食盐…”
  “警部抽调南方各州警力,北上强化治安…”
  “信访司,文艺寺,各地道庙,官府,宣扬教化,组织百姓踊跃支援…”
  一条条命令火速颁布,火速传达,唐廷中央到地方到基层,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这一切,都体现了唐廷高效的行政效率。
  到天亮时,唐廷已经发布数十条圣旨和部令寺令。
  整个大唐,都将被动员起来。
  …………
  就在唐廷连夜召开紧急朝议后两天,从河东到齐鲁的两千里黄河沿线上,开始出现大量的人群。
  就在几天前,元廷的阴谋终于全面发动了。
  元廷地方官衙突然张贴告示,说三日之内不南迁的百姓,视同愿意跟随大元去西方为奴。三日之内不走,就必须放弃家园西迁万里。
  元廷告示还说,李唐会接纳他们,赈济他们,他们完全可以去河南去陕西。大元不阻拦他们南下,黄河那么厚的冰,也是他们的机会。
  与此同时,元廷还撤走了之前防止百姓南逃的河防所官兵,彻底放弃了河防。完全就是:你想走就走。
  这还不算,官兵还开始大肆焚烧民居,大量元军骑兵肆意践踏麦苗,断绝百姓留下来的生路。
  完全就是武力逼迫百姓南迁。南下还有活路,留着要么西迁为奴,要么饿死冻死。
  各地官府和元军,都在做一件事,威逼恐吓百姓南迁。
  虽说忽必烈禁止元军屠杀,元军也的确没有明目张胆的杀戮,可如此做派,还是猛然在整个华北掀起巨大的恐慌。
  曾经自命为圣天子,被封为儒教大宗师的蒙古大汗忽必烈,彻底露出了野蛮的本质。
  他亲自策划了蒙元集体性的百姓大驱逐。
  这一天,忽必烈预谋了很久,一旦发动就是天崩地裂,无可阻挡。
  巨大的恐慌,如同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到处是被元军焚毁的房屋,到处是被骑兵践踏的麦苗,到处是呼啸来去,威逼百姓南迁的元军。
  所有的牲口,也被元军抢走。
  做的非常绝。也就是没有屠杀了。忽必烈还没到那种丧心病狂的地步,他一直很清醒。屠杀,对他有害无益,他怎么会干?当了几十年中原皇帝,他并不是毫无底线。
  他只是想借此耗空李唐的国力,给李唐制造数不尽的麻烦,同时借助流民潮攻占陇右,从甘凉地区狠狠来一刀,为以后的元唐争霸争取主动权。
  既然河朔注定守不住,既然大元主体已经在西方,既然一定要西迁,那何须还要在意这些汉人?干脆利用这个机会,来一次大的。
  为了逼迫百姓南迁,元军甚至真的开始动手抓捕青壮,充为奴隶,扬言让他们去西方做牛做马。
  “你们的皇帝是李洛,他是汉人的皇帝,他很仁慈,不会不管你们的!去吧!去南方,那里有你们的活路!”
  第一次,元廷为李洛“说好话”。
  当真是天大的讽刺。
  而潜伏在百姓中的唐廷特务,数量太少,他们的舆论和能力,如何能和整个元廷相比?他们根本无法阻止这一切。
  不少华北百姓,本来就希望脱离元廷投唐,只是之前走不了,如今当然巴不得脱北。
  然而更多的人,是不想抛弃家园南下的。
  可是,他们此时只能匆匆南迁了。至于反抗,他们连兵器都没有,饭都吃不饱,怎么反抗?起码南下还有希望。
  于是,数百万不愿意跟随元军去西方为奴的汉家百姓,抛弃了突然被毁的的家园,拖儿带女,携家带口的挥泪离开。
  他们带着仅有的一些口粮,带着仅有的一些衣物,冒着凛冽的风雪,被元军驱赶着南迁。
  从黄河北岸东岸,到长城之南的幽云地区,到处都是栖栖遑遑南下的人流,到处都是哭天喊地的哀嚎。
  不知道多少人,回望着祖祖辈辈居住过的地方,泪水横流。
  流民们以家族或者村社为单位,一伙一伙的南下。他们此时的希望,只剩下:大唐!
  此时,只有大唐,只有洪武皇帝,才是支撑他们在风雪中艰难跋涉的唯一动,是茫茫黑暗中唯一的一盏灯。
  “不要哭!哭会消耗力气,会更冷!去找大唐官家!”在相州南下的百姓中,一个老者对着族人大声呼喊。
  “对!找俺们汉人的官家!”
  “去大唐!”
  如同巨大的潮水一般,冰天雪地里到处都是一伙一伙的流民,旷野中都是哭声。
  “娘!我饿了,我走不动了!”一个小女孩摔倒在雪地,哇哇大哭。
  她可怜的母亲抖抖索索的掏出一个冰冷的窝窝头,“少吃一点,还要赶路…到了大唐就好了。”
  小女孩脸上的泪都快冻住了,抽泣着说道:“娘,还有多远能到大唐…”
  她母亲滚下泪珠,“快了,快了…”
  一个老人走着走着突然一头栽倒在雪地,傍边的汉子立刻抢上去,“爹啊,爹!”
  那老人努力转过头,看看北方,又看看南方,吃力的说道:“三郎,俺不行了,走不动了,到不了大唐了。”
  “爹…”汉子豆大的眼泪滚滚而落。
  “把俺的袄子拿走,你们多穿一点,俺也用不上了…雪里一埋…就,就成…”
  老人的话越来越小,终于沉寂不动了。
  汉子嚎啕大哭,呼天抢地,“爹”
  “杀千刀的大元,杀千刀的鞑子啊—”
  汉子哭完之后,却仍然脱下亡父的袄子,披在一个小男孩身上,恶狠狠的说道:“小子,你给老子记住了,你大父,是鞑子害死的,是鞑子害死的!”
  事实上,虽然河朔百姓耐苦寒,可这一路走来,仍然时不时见到有人倒毙在风雪中。
  而在南下的流民大潮之后,却是早有准备的元军铁骑。
  他们,在等待唐军冒雪北伐,希望唐军此刻北伐。
  可是,他们注定会失望。
  当然,如果唐军屠杀渡河百姓,他们也乐的看热闹,然后帮着一起杀。
  反正,是唐军先杀的。
  就在黄河南岸官府刚刚动员起来时,最近的一批移民,终于踏上了黄河上的冰面。
  来了!
  漫长的黄河上,此刻不知道有多少北方百姓,行走在黄河之上。
  如同过江之鲫!
  “大唐!要到大唐了!”千里河面上,到处都是惊天动地的呐喊。
  倘若唐廷没有提前准备,这一幕绝对会让整个唐廷手忙脚乱。
  唐洪武四年、华夏3986年、元至元二十六年腊月初八,是被后世历史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数百万华北百姓大南迁。
  史称:腊八大南迁!
  ps:蟹蟹支持,这章真不好写。还是求求票,真的只能靠大家的温暖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