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网游动漫 > 塔防战略 > 298 末日空间站开建

298 末日空间站开建(1/2)

    a国,经过几个月的准备,终于开始发射他们的末日空间站。

    虽然宣传上称其为永居空间站,但只要稍微接触一下专业知识,哪怕只是达到天文爱好者的水平,也知道这个空间站根本达不到永久居住的条件。

    a国的空间站计划是低轨道空间站,只要处于这个范围,别管是300公里近地轨道,还是700公里的低轨道,都会受到稀少的大气粒子干扰。

    这些被太阳能量激发形成的有一定能级的粒子,密度几乎测量不出来,但在近地轨道速度下,与航天器碰撞频率很频繁,时间一拉长,不但会造成航天器的自然减速(降轨),还会影响到各种外部设备的寿命。

    只要知道这个航天常识,就会明白为什么c国会不惜代价在同步轨道搭建永居空间站,因为只有轨道更高,才能真正脱离大气外游离粒子的干扰。

    相比中轨道,同步轨道在大气粒子袭扰方面没有优势,但日照时长却会增加。无光照时间的缩短,也能确保空间站发生严重事故时,有更大几率撑到光电系统再次运转。

    原理很清晰,a国却没办法在更高的轨道建立足够体量的空间站。

    前面提过,a国航天公司经过一系列自毁式的探索,趟出一条成本较低的传统火箭路线。虽然比现在大量应用的电磁轨道发射器成本高,在近地轨道的层级也没高太多。

    真正的困境是产能。

    产业空心化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它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短时间内就算无限量往里面投钱投资源,恢复速度也很有限。

    a国大部分资金和人才,都被近两年无限制扩张的军工复合体揽进去,航天系统哪怕全世界引进人才,生产能力也跟不上。

    几年前,c国无人探索车抵达红星表面时,a国航天公司的头目曾经吹牛说,要在今年开始以每年发射一千枚火箭的速度,在十几年内建成红星基地。

    这个牛皮显然只能忽悠一下毫无相关常识的门外汉。

    a国的工业产能全球第二,军工占比极高,各种军民飞机生产其次,化石工业再次,航天相关随着投入资源越来越少,已经排不上号。年均生产一千枚运载火箭,只能是结构最简单最廉价的钢皮火箭,都不用去提它的发射成功率,就算100%成功,它一次又能投几吨去近地轨道?一个几吨的上面级,能送多少千克货物抵达红星?突破红星大气层安全降落还能剩多少?

    还有一些在生产环节完全没办法自圆其说的部分都不用去讨论了。

    永居空间站,一样面临着产能问题。

    把空间站向上提升一个轨道级,所能选用的火箭种类缩水一半,基本技术要求提高一倍,成本蹭蹭往上涨不说,能满足生产条件的厂家也会迅速缩水。

    更严重的在于a国早期发展策略,跟今天的空间站建设要求不匹配,所造成的零部件短缺。

    a国虽然保持着较大的工业规模,但说到底,它与互为父子的e国一样,都继承了海盗文明的割韭菜思想。

    表现在工业链中,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只生产利润率最高的尖端产品,那些成本投入大,利润率一般的零部件,都从外国采购。

    运载火箭这个行当,它的零部件对西中洲共同体有很大的依赖度。

    a国突然决定造永居空间站,突然要扩大航天系统的产能。

    那些原本不在a国生产的东西,在本地连人才都没有怎么扩产?

    西中洲那群废物就更不用说了,一个电磁轨道发射井,c国提供了一大堆便利,到现在还没搞定,怎么可能指望他们突然就爆发,在航天全链条上帮a国去扩产能?

    总之生产能力跟不上,火箭数量上限就摆在那,轨道站的体量、高度也因此被决定,不会以某些个人的意志和表态发生变更。

    也有媒体大嘴巴出馊主意,提议用弹道导弹改运载导弹。

    这种也属于胡说八道博取流量的。

    某些洲际弹道导弹看起来好像能飞半个行星,好像跟运载火箭差不多,稍微算算就知道,这些玩意根本没有足够的动力在近地圆轨道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否则射程就不是按公里而要按圈来算了。

    其次,导弹战斗部重量相当有限,最顶级的弹道导弹,运载量也只跟二流国家的运载火箭相当。这是因为最近几十年导弹的第一考虑不是运载量而是生存力,发射车也好,战斗部也罢,都要在能达到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小。

    最后,导弹战斗部结构,也跟运载火箭完全不同,把气动造型一变,别说一万多公里,它可能五千公里都飞不到,更不要提把指定重量的载荷运到预定轨道实现安全对接了。

    两者是个看起来像,但基本没多大关联的体系,要说有关联,导弹也只是运载火箭技术的衍生品,或是初级阶段(液体导弹)。

    倒也不是没人想要让空间站更好。

    一些想要买票的财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