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魏虎将 > 第四十三章秋收行动

第四十三章秋收行动(1/2)

    黄初二年八月,此时正值盛夏酷暑,南方燥热难当,前来下邳集训的郡国兵甚至穿不上甲胄。

    在这个气温下,甲胄就像一口大铁锅,现在要是有人打一个鸡蛋在上面,没准儿能煎一个太阳蛋出来。

    夏侯称收到了来自洛阳的密信,是刘晔写的那封。

    夏侯称心里明白,刘晔的战略眼光没有出过错漏,出兵是一定要出兵的,毕竟夏侯称这里站着大义。

    即便现在吴国向大魏称臣,算是一家,但是夏侯称是徐州刺史,广陵全境都属于夏侯称的治下。

    夏侯称现在看东吴在南边几个县的县令不爽,想换掉他们,这不用跟吴王报告吧?

    吴王的封国是江东六郡,手伸到徐州来了,夏侯称代替皇帝管一管,法理上不存在问题。

    现在问题只有三点。

    第一,郡国兵刚开始集训,一群人就像皇协军混成旅似的,阵都列不整齐。

    虽然里面一半都是老兵,善于战场搏杀,可是他们平时都在自己的郡内呆着,彼此之间谁也不认识谁,缺乏合作的默契度。

    现在夏侯称手里能仰仗的主力,只有邓艾手里那三千原中垒营精锐,现在的伏波军。

    第二,现在正值盛夏,魏军的铁甲根本没法穿,就算是强行穿上铠甲,多半也会闷的中暑。

    至于皮甲,那不在夏侯称的考虑范围之内,夏侯称是想用这次出兵的机会,让这群郡国兵打一次仗,增加血气和默契。

    穿皮甲,阵亡负伤的人一多,给他们造成心里阴影怎么办,毕竟只是地方部队,心理素质和北军的精锐比起来差的太多。

    这最后一点,广陵郡的移民的安置工作还没有完成,现在出兵万一造成他们的恐慌,引起混乱,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夏侯称将出兵的时机定在了九月中旬。

    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九月中旬的时候进入秋季,也下了几场雨,气温刚刚好,正是出兵的好时候。

    最主要的原因,魏国是屯田兵制度,夏侯称虽然带走大半的郡国兵,但是却影响不了老百姓秋收。

    官府还可以有偿的,让老百姓帮忙收一收官府的屯田。

    而东吴都是世袭的部曲,每个地方的士卒既是兵也是民。

    九月十月正是他们要忙于田地之间的时候。

    即便夏侯称无功而返,也会摧毁江水北岸的全部田地,最坏的结果,也会影响南部四个县吴国的收成。

    这份计划被命名为秋收行动,计划拟订好了之后,八月中旬,夏侯称就放这群郡国兵回家帮忙了。

    等到九月初的时候,在去淮阴集结。

    命令也同时传达到广陵郡,屈晃开始加快速度安置移民,邓艾和寇封直接开始四处攻击水匪,增加自己在广陵一带作战的熟练度。

    只有王濬的楼船军最悠闲,他们不需要参加这次战役。

    一支刚成立的三千人军队,原先都是老百姓,即便在身强力壮,可能到战场上,还不如一个老兵。

    于是王濬就带着楼船军给邓艾他们当司机,送他们去剿匪,顺便也让楼船军见识见识血腥。

    那些两千多的娃娃兵,充当起了运输队,剿完匪徒后,他们就跑上去搬运战利品。

    另一边的洛阳也迎来了孙权的回访使者。

    这个使者还是赵咨,看来东吴是真的没人敢来了。

    不过这个赵咨也是胆大,上回答应了带孙登一起过来,现在算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了。

    于是曹丕就有些生气,想着这东吴现在都这么猖狂了么?骗了自己,还敢在来。

    于是曹丕准备展示下自己的威风,来杀一杀孙权的威风。

    于是曹丕就问赵咨,“你觉得孙权怎么样。”

    可是赵咨可不是一般人,他的嘴皮子可是很溜,满嘴跑火车的人。

    于是赵咨就对曹丕说,“陛下啊,我家大王是一个聪明、仁厚、有智慧、有雄才、有谋略的人。”

    得了,这一下把孙权给吹上了天。曹丕想着,你家大王既然这么厉害,干嘛还跑过来给自己称臣呢?

    曹丕这时就有点不太高兴了,可是他并没有表现出来,反而是示意赵咨继续往下说,曹丕倒要看看赵咨还能玩出什么花来。

    赵咨知道这是曹丕故意想要拔高自己,羞辱东吴的,于是他毫不留情的就怼了曹丕。

    “我家大王对陛下忠心耿耿,独自在荆州抗击蜀寇,可曾拿过魏军一粒粟?陛下不体恤臣子,反倒试探与咨,想让咨羞辱吴王,那是万万做不到的。”

    经过赵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