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54章二元君主制(2/2)

是后来的君主立宪制,还是资本主义制度,或者是社会主义制度……

    没有一个能够完美契合目前的社会。

    从封建制度突然跨越到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中间的跨度实在太大。

    别说贵族阶层无法接受,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也跟不上,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跟不上节奏。

    按理说过渡性的君主立宪制,应该是最符合发展规律的,但他思来想去,仍然觉得不妥。

    君主立宪制,等同于将权力直接奉送给内阁,架空了皇帝。

    如果内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都能达到那种高度也罢了,如今的内阁大臣中,还有相当多的老思想。

    一旦皇帝沦为摆设,别说社会进步了,搞不好他们立刻就会陷入争权夺利,整个制度倒退回东汉前期。

    按理说,社会发展的最终形态,应该是共和制,后世的社会主义也是共和制的一种。

    此时的古罗马,就是古典民主共和制国家,出现了高度的繁荣和发达。

    在古典共和国里,人民能够得到自由,贵族和平民的利益能够得到平衡。

    但如果社会不是按部就班地发展,而是一步到位,思想观念无法配套的话。

    这种自由就会被得到滥用,变成目无法度的混乱,就像古罗马即将到来的内乱一样。

    那么,能不能有一种制度,将君主制和共和制统一起,形成一种平衡呢?

    这让刘志不禁想到了二元君主制,与其他制度相比,它似乎已经是最接近目前社会发展的制度了。

    严格来说,二元君主制其实也属于君主立宪制,与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共同组成。

    但二者的区别也很明显,在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中,虽然还保留着君主,实际上只具有个象征意义,没有了任何实权。

    而二元君主制却不同,世袭君主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拥有实权,由君王任命内阁成员,政府对君主负责,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

    也就是说,君王依旧是国家的主宰,但内阁和议会又会对其形成制衡,两边相辅相成,都不能为所欲为。

    按照后世的理论,二元君主制是封建国家在效仿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中,形成的过渡性政体形式。

    也是资产阶级与帝国统治者妥协的结果。

    可现在,资产阶级完全没有成长起来,甚至还是在萌芽状态,更谈不上妥协了。

    但大汉迅猛发展的工商业,几乎都掌握在世家阶层和新兴的商人手中。

    这两个阶层,都在拼命通过科举制度,想跻身官场,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但由于世家根深蒂固,新兴阶层哪怕发展迅速,仍然难以与之抗衡。

    所以他此时进行二元君主制改革的话,其阻力可想而知。

    那么要消除这种巨大的矛盾,就只有在制度上进行改变,不能生搬硬套,照抄后世的制度。

    为此,刘志觉得应该先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听取多方意见之后再说,此事绝对不能操之过急。

    等到荀爽从扬州回来,已经到十月了,那边目前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虽然在这场双重灾难中,损失了不少人口,但并没有对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加上近年来底子比较雄厚,因此重建起来十分迅速,和二十年前的那场灾难相比,在应变能力上已经有天壤之别。

    接下来扬州的压力仍然不小,抓紧秋播,巩固被损坏的水利工程,重开漕运和集市。

    从前扬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但长达半年的灾难,使得如今的船只,都绕过了扬州,直接进了北方港口。

    所以,对于扬州来说,不仅仅是恢复正常生产那么简单,还必须要抢回丢失的商业中心地位。

    刘志下诏书对此次救灾的有功之臣,都进行了表彰,岑晊这次表现积极,应对及时,被记功一次。

    这对他以后的升迁大有好处,岑晊意气风发,有心在扬州牧这个位置上大干一场,将来也要成为像荀爽和陈寔一样的肱骨之臣。

    刚回到京师的荀爽,就去中德殿向皇帝复命。

    刘志仔细听取了他的工作汇报,也很肯定他们的成就,平心而论,这次救灾工作,他们完成得十分完美。

    在现有的水平和制度下,这已经是最佳结果了。

    “慈明,我有件事情,一直都在考虑中,上次病危之际,朕忽然间发现。

    国家的安危完全系于帝王一身,实在是一连十分危险的事情,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荀爽是个不世出的天才,而且他思想活跃贯通古今,在一众大臣之中谢俞金靖派与保守派之间。

    因此刘志才会首先询问他的意见,如果连荀爽这样的人,都不能接受改变的话,那么他的计划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这个问题可以说十分的敏感,换成任何一个老奸巨猾的臣子来说,都会想办法打个哈哈,绕过这个话题。

    但荀爽不同,他很快就意识到,陛下是真心问及,并没有任何试探他的意思。

    低头想了想,荀爽有些迷茫的摇摇头,“之前臣也曾经考虑过,但总是想不出一条合理的解决之道。”

    “我倒是有个想法,能否启动外庭的紧急会议制度,当皇帝无法签署命令之时,就自动由外庭议会接管。”

    刘志的说法让荀爽一愣,其实这就是日后议会制的雏形,但此时听来,未免有些惊世骇俗。

    尤其是说这话的还是皇帝本人,更让人有种荒诞不经的感觉。

    “外庭紧急会议制度?”

    荀爽有些目瞪口呆,难道陛下不担心被外庭架空自己的权利吗?

    这个紧急会议制度听起来似乎对皇帝本人很不利,一旦被外庭滥用的话,甚至可以干涉皇帝的命令。

    “当然,这个紧急会议制度,还需要进行规范和限制,不管他们得出什么样的结果,皇帝都具有最终的否决权。”

    这么听起来还稍微靠谱了点,但荀爽依然觉得有很多地方不明白。

    “臣想请问陛下,紧急会议制度触发的条件是什么,又由谁来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