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53章穷则变(2/2)

次的瘟疫与之前相比要复杂得多,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有两到三种瘟疫同时发生。

    令得救助的难度大大的增加了,其中有两种瘟疫的表象都是发烧恶寒,头疼欲裂,非常容易混淆误诊。

    等到后期症状出现差异,再对阵下药已经来不及了。

    为了此事张芝绞尽脑汁,特意编写了一首歌诀,让所有的医师和民众都背熟,专门用来辨别两种疾病的初始症状。

    这个办法十分有效,连许多老百姓都能在第一时间分辨出来,从而使病人得到正确的救治。

    如此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救了成千上万的民众,可谓是功德无量。

    一时之间,张芝妙手仁心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扬州,还有许多人将他和已经故去的老师窦云相提并论,将他们并称为医中二圣。

    这话传到张芝耳朵里的时候,他却一笑置之,“老师确实当得起圣者之名,可我却差远了,实在是愧不敢当。”

    到了七月中旬,瘟疫的高峰期终于过去,每天发病的人数渐渐开始回落。

    直到八月,发病的人已经越来越少,除了还不能出扬州之外,境内的生活基本上慢慢恢复了常态。

    洪水过后,经过这两个月的重建工作,村民们被冲垮了的房屋,大部分又重新修建了起来。

    官府特别修了一些临时落脚点,提供给那些一时半会儿无法修筑房屋的灾民居住。

    朝廷不但免了今年的农业赋税和部分的工商业赋税,还通过大运河给扬州运来了不少救济物资。

    到了八月中旬,岑晊已经在召开恢复生产的动员大会,要求各地方政府督促恢复秋季农业生产。

    扬州地处江南,与中原不同,水稻一年可种春秋两季,其余土豆、油菜之类的作物,也可以补种。

    尽管朝廷已经免了今年的农业赋税,但能够恢复部分粮食产量,也能解决明年的春粮问题。

    因为水灾的缘故,扬州本地储存的粮食,有部分都泡水霉变了,吸取上次霍乱的教训,张芝要求把这些变质的粮食进行了统一处理。

    不过这些粮食也没有浪费掉,直接进行蒸煮之后再晾晒,然后用作秋季喂猪的食物。

    由于东汉朝廷不准屠杀耕牛,所以民间的肉食,都是有以牛羊和鸡鸭鱼为主。

    但在刘志穿越之前,大汉的猪肉口感确实不佳,土腥味种,肉质也很粗糙。

    关键是饲养成本高,一头猪起码要喂上两年,才能有一百多斤。

    不过解决起来也十分容易,一是进行优良品种的杂交培养,第二就是推广阉割技术。

    尤其是在刘志成立了农学院之后,确实培育出几个优良的猪种,推广到全国。

    如今猪肉已经成为餐桌上最广泛的肉食来源,同时也催生了民间的养殖业。

    当时的农户,家家户户都会吃饲养四五头猪,一方面供应自家吃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卖了换钱。

    此时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专门的小型养殖场,喂上个一二十头猪,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在扬州城积极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同时,周围几个州的疫情,也终于弹压了下去。

    得到消息刘志心头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对于洪灾和地震的救治,他虽然担心,却并不感到紧张。

    但对于瘟疫,即使到了现代也无法完全抗衡,所以他一直担心会出现新的病种。

    幸好这一次瘟疫终于还是结束了,不过对扬州一带的商业,打击非常巨大。

    今年的丝织业几乎完全停摆,各国的客商也不敢踏路扬州半步,生怕自己被染上了瘟疫。

    为了彻底阻断瘟疫的流行,荀爽下令,扬州许进不许出隔离政策,一直持续到九月底才能解除。

    所以今年的丝绸买卖,是没办法进行了,为此朝廷最终还是减免了绝大多数的商业赋税,以期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

    大灾之后的扬州,看起来虽然算不上欣欣向荣,但也没有想象中的萧瑟冷落。

    反而是青州地震灾区,由于倒塌的房屋实在是太多,看起来反而特别萧条。

    灾后重建的难度也更甚于扬州,而且青州那边冬天很冷,必须要赶在天气变冷之前把房屋都修建起来。

    否则到了寒冬腊月,又不知道会冻死多少人了。

    为此刘志特别召集了一次大朝会,最后一致商定,将涿州城的建设暂时停下来。

    把那边的大量工匠,拉到青州去修建统一规格的民房。

    他们在涿州城,已经连续修建了数年的房屋,建筑经验十分丰富,而且这次青州的民房采取了统一样式。

    这样在准备材料和修筑技术上,要容易得多,比较利于快速完成。

    两处灾情对于中原和江南的商业贸易,打击巨大,反而西南成都一带,丝毫也没有受到影响。

    甚至比从前还要更兴旺一些。

    对此刘志倒是觉得无所谓,在他的记忆中,这几年古罗马帝国也将陷入内乱。

    古罗马是大汉最主要的贸易对象,他的衰落,将直接关系到大汉的对外贸易量。

    种种因素之下,看来未来的十年,需要重新调整商业政策了,以免盲目发展,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幸好今年没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让大汉也能缓一口气。

    刘志因为感觉身体变差,处理政务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便把部分权力均衡下放给了各部门。

    太子还年幼,无法担负起国家重任,只希望自己还能多带他几年。

    等到哪一天他真正成长起来之后,自己就学学上古之风,把皇帝的位置禅让给他。

    自己则选择做一个逍遥自在的太上皇,带着老妻去游历天下。

    这个想法,自从他病后,就渐渐地占据了他的脑海,从前他对权力看得很重,从未想过要在生前放手。

    现在,他却终于开始思考,这个国家如果没有了他,将以何种方式运转,才能确保不会出现秦始皇二世而终的悲剧。

    一个皇帝再强大,如果没有成熟的制度去延续,也无法保证子孙后代们的江山社稷。

    脱胎自唐宋的三省八部制,又能不能给予大汉这份保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