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08章 讨龙之战(2/2)

形势后指出:“兄身当敌冲,后援难恃,强敌在前,所部又饷械俱乏,处此局势,万难操全胜之算,若审慎求全,则我之兵力有限,敌之增援无穷。为兄今日计,惟有奋力前进,冒险求胜,规取闽中”。

    孙中山一面反复劝导陈炯明,一面派广东军政府参谋部长吕公望(原浙江督军),赴前线策动浙军倒戈起义,分化瓦解北军。

    陈炯明见“内附”之意不被北军理睬,当面敌军又步步进逼,不得不重新组织兵力,从军事上寻找出路。

    七月二十三日,他将右路之洪兆麟支队调至中路,增强三河坝一线防御力量。八月初,陈炯明集中中路粤军反攻大埔,以一部兵力从正面仰攻,分兵一部由漳溪下游攻敌侧背。经两昼夜激战,闽军不支,弃城溃逃。这时,驻守饶平的浙军第一团团长陈肇英,在吕公望等人的策动下率部起义,成立“援闽浙军”总司令部。

    浙军师长童葆暄仓皇率部撤离前线,退往厦门。粤军乘势全线反攻,右翼邓铿部连克诏安、云霄、漳浦等城,直逼漳州。左翼许崇智部乘势向闽西进攻,连占武平、上杭、龙岩等地,与主力部队会攻漳州。

    八月三十一日,粤军攻克漳州,继而向厦门推进。李厚基惊慌失措,逃回福州。

    九月十二日,李致电段政府,报告闽军处境危急,请辞闽浙援粤军总司令职。

    段政府一面电令李厚基坚守待援,一面急调北军从三路援闽:赣省抽调军队开赴上杭,浙省增派军队驰往厦门,海军派舰队进入厦门海面。

    十月三日,军政府任命陈炯明为福建省宣抚使兼攻闽军总司令。

    十一月,粤军与闽浙联军在福建前线划界停战。

    龙济光同张勋一样,是反动愚顽的“怪物”之一。在护国战争后期,面对滇桂军的强大军事压力,龙济光走投无路后由黎元洪出面调解,才得以两广矿务督办名义率残部移驻琼州。龙在琼州招兵买马,企图卷土重来,重作广东的土皇帝。

    护法战争爆发后,段祺瑞调动北军进攻湖南,龙济光认为时机已到,表示愿充攻粤前驱。

    他调门很高:“惟冀钧座排除群论,速定方针,……济光秣马厉兵,敢惮征缮。各将领枕甲请缨,勿灰其气,望钧座有以策厉之。”

    北京政府也很赏识龙济光这只鹰犬,于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八日,任命龙为两广巡阅使,令其出兵攻粤。

    龙济光受命后,立即以所部二万余人分三路进攻:

    李嘉品为第一路司令,拟从陽江登陆,经合山、恩平进图广州,并控扼西江中段,断绝桂粤联系;

    段尔源为第二路司令,马存发为第三路司令,拟从海安登陆,先占雷州半岛,尔后向桂粤边界发展,伺机攻取南宁。

    十二月十四日,李嘉品率部在陽江秘密登陆成功,即以一部兵力驻守陽江,主力向恩平和陽春推进。

    龙济光则亲率第二、三路军从海安登陆,向石城(今廉江)、化州方向发展。

    广东督军莫荣新得知龙军大举进犯,急令沿海粤军抗击登陆之敌,以待后援。继令驻粤海军分别开赴闸坡、崖门等地,堵截龙军后继船队。

    十二月十六日召开军事会议,商订讨龙作战计划。

    十二月三十日,莫荣新任命钦廉镇守使沈鸿英为讨龙军第一军司令,令其率所属十二营在石城至化州一线阻击龙军。

    以原高雷镇守使林虎为讨龙军第二军司令,令其率警卫军十二营开往恩平方向迎敌。

    以上两支军队兼程开赴前线,在预定地点展开并完成防御部署,阻止和迟滞向前疾进的龙军。

    嗣后,莫荣新又分别命督军署参谋长刘志陆和粤省警务处长魏邦平为讨龙军第三、四军司令,李根源为讨龙靖国军(由滇军三个团组成)司令。

    以上讨龙军总数共五十营约二万余人。

    东路陽江方向作战非常激烈。林虎所部讨龙军开赴前线后,猛冲猛打,曾一度收复陽江,迫敌前锋退守织篢。

    一九一八年二月初,李嘉品之后续部队驰赴织篢,会合退守该地之先头部队并力反扑,于二十五日复占陽江,东路战局再度恶化。

    三月七日,粤督莫荣新任命李烈钧为讨龙军总指挥,统一指挥陽江方向之作战。

    三月十一日,李烈钧拟定了全线反攻作战的计划,基本企图是:

    集中主力部队于开平至陽春一线,分兵四路围歼李嘉品所部龙军,收复陽江,再进击石城、化州之敌。

    具体作战部署是:

    第四军由那扶进逼陽江东部,负责牵制敌人;

    第三军由恩平、那龙出合山,进逼陽江东北部;

    第二军于恩平与陽春之间前进,攻击陽江西北部;

    李根源靖国军由黄泥湾至陽春大道前出,配合第二军进击陽江西北部,并负责警戒高州、雷州方向之敌;沈鸿英之第一军进抵石城一带,袭击龙军之二、三路,阻敌增援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