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孝直,希望他有妙策应对。”
如今刘备、伊籍都将希望寄托在了法正身上,法正如何能不使劲思考对策?虽然世人评论法正‘善奇谋’,但也不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所以还是得慢慢想。一边想一边喝茶。自然不能催促,刘备、伊籍也是跟着一边等一边喝茶。
慢慢的,法正从喝茶之中观察到了一些对刘备有帮助的东西。他自己和伊籍因为没有专门的侍从,所以一次就要侍卫送来一大壶水,够喝半天的。而刘备因为有专门的侍从,所以只要一个小壶装水,水壶之中水没,自然有侍从再倒满。越想,法正越高兴,很快脸上便浮现了笑意看向刘备和伊籍。
“孝直,看样子你是有办法了?”刘备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是的,主公。这个办法不是最好,但应该能帮主公度过暂时的困局。”
能度过困局就是最好,刘备此时可不需要什么‘最好的办法’。已经被憋了不少时间,如今终于有办法,刘备迫不及待的请法正将办法说出来。
“主公,其实孝直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先许蔡瑁、周瑜二人一个诺言,答应总共会从益州调拨多少兵马和粮草来益阳。然后再和他们商量分几次送来,每次送多少人,多少粮草。只要主公坚持第一次送的兵马不超过三千,粮草不超过四万石,这次危机就能平安度过。”
原来是分次调拨粮草和兵马,办法确实简单,也确实符合实际。关键就是事情能循序渐进的办好,又不会落人话柄。在刘备和伊籍看来这是绝妙的计策,而法正说‘不是最好’仅仅是因为这样做有些堕了刘备的脸面。对刘备来说,此时里子才重要,面子丢了没什么大不了。所以刘备大夸法正聪明,有法正辅助是他刘备的福气。
“主公,那咱们到底从益州调拨多少兵马粮草来益州合适?”伊籍说道,“周公瑾的意思是要咱们多出钱粮少出兵马,这与咱们现在的情况不谋而合。但也要思考一下如何办最合适。”
“确实如此。”刘备想了想,说道,“我打算出两千人马,四万石粮草,你们说呢?”
法正既不摇头也不点头,并不表态只是低头思考。而伊籍则立刻表示兵马不够,最少要两千五百人,而且必须都是精锐。
非常明白伊籍的意思,也明白别无他法,刘备最终只能同意伊籍的这个建议,并且立刻去了周瑜的营帐找他商量。
见刘备火急火燎的来了自己营帐,周瑜这七窍玲珑心的家伙当然明白事情不妙。于是问道:“皇叔,怎么回事,你怎么这么着急?”
为了方便之后商量,刘备装得非常痛苦,哭丧着脸说道:“公瑾,你说我咋就这么背?刚刚得了益州,张鲁就率一万五千大军攻打巴东郡。让我原本打算调来支援的一万兵马动弹不得。这些兵马要是不来,蔡瑁还不恨死我?咱们这联盟不又要濒临崩溃?”
张鲁率军攻打广汉属国,刘备派五千人马去救,但还是派一万人马押送十万石粮草出蜀的事情周瑜知道,所以他不担心。如今一听这消息,周瑜不得不担心起来,他可是知道巴东对益州的重要性,刘备绝不会允许巴东落入张鲁之手。
“那皇叔打算怎么办?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吗?”
“公瑾兄,我倒是与手下谋士商量了一些办法,但是还不确定,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刘备很‘诚挚’的说道。
最不希望联盟破裂的其实就是周瑜,因为益州难攻取,所以裘盛一旦得了荆州,下一步最可能的目标就是江东。周瑜也就很积极的表述愿意支持刘备。
“公瑾兄,我打算先调两千五百精锐和四万石粮草来益阳,支持咱们大军。两个月后再调两千五百兵马和两万五千石粮草来益阳,第三次则再调拨五千兵马和三万五千石粮草,最后一共送来一万精锐和十万石粮草,你认为如何?”
如今联军最缺的其实是粮草和士气,若是刘备能这样大方,少送点兵马也不是不能接受。所以周瑜在思考一番之后表示同意。不过提醒刘备要言而有信,不可食言而肥。
见周瑜接受这方案,刘备高兴不少,又开口道:“公瑾兄,你知道蔡瑁与我一直不和。他虽然也缺粮草,但是他在乎的是兵力。若是知道我三次才送来一万兵马,恐怕无法接受。其中多半需要你帮忙化解矛盾。”
“皇叔放心,蔡瑁也不是不知道轻重的人,好好解释还是行得通。如今咱们缺的就是粮草,你肯出粮草,他怎么会再无理取闹?最多就抱怨两句而已。更何况你也确实无法调更多兵马。”
在周瑜的帮助下,蔡瑁接受了刘备的这个‘分期付款’方案。这让裘盛的计划又废了一些,裘盛感觉头疼不已,都有生撕了刘备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