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间自甲午之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海战开始了,有别于渤海之战中日军分舰队先受岸炮重击,此战在日军眼中是完全“公平公正”的。
这一仗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毫不为过。
无论从吨位、火炮的口径和犀厉程度、以及人员的作战经验,日本军舰都大占上风,甚至连其它几个重要的参数像速度与装甲厚度,中国海军也远不是对手。这一战,从开火的那一瞬几乎已经定了输赢。
作为“海琛”号的舰长,凌霄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将了。中国三“大”舰队(姑且用个“大”字)主力在渤海舰队,而渤海舰队的主力又在自己所在的第一驱逐舰队,而第一舰队的核心领导层都在自己的军舰上,一直作为海军人才的训练之用。
没办法,谁让“海琛”号虽然很老旧,却又是唯一一只有机会作为旗舰的军舰呢?“九江”级驱逐舰吨位太小,且舰上空间有限,实在无法作为舰队司令部。
中国海军的变化凌霄身有体会,特别是少帅在军委高层会议上定下的强大海军的雄伟计划让他热血澎湃。假以时日,包含自己在内的海军种子必然在国家强大后见证中国海军崛起的伟大时刻,只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为海军保留一些种子,他们的作用远比一场海战的胜利来得重要。
在日舰主炮轰鸣着发出第一轮较射后,凌霄的心思更坚定了。356mm口径的舰炮啊,炮弹落在远离本舰一百多米的地方,溅起的水花都沾湿了自己的雪白军服。真要命中一炮,那可是全部人才被一窝端啊!
自己是舰长,守护本舰责无旁贷,可是把舰队司令部一帮子好不容易培养的接班人也陪葬,这事无论如何也干不出来。他悄悄地唤过副官:“向‘汉中’号发旗语,让他们伺机靠拢,把陈主任他们接到他们舰上。无论战场形势如何,都要保住司令部的安全!”
“汉中”号是离它最近的一艘驱逐舰,按照少帅定义的军舰命名规则,新式的“九江”级驱逐舰都以中国的城市命名。
这些驱逐舰在内河作战还可以,但在海洋上就明显地不够瞧了。一千二百吨的排水量和四寸口径舰炮,对付日军的驱逐舰还将就,碰到“比睿”号只有走为上了。
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对这样的大舰,除非鱼|雷,否则就是把军舰上所有的炮弹都打出去,也只是给“比睿”搔痒。考虑到这个时代鱼|雷少得可怜的航程,估计是没有机会近身了。
它在这时唯一的好处便是跑得快,不过这个作用如果得当,还是很有用处的。
按照海军舰队战术要求,这种小吨位的驱逐舰如果遇到日本这样的大舰,是需要避开其火力的,所以在“海琛”号发出全队撤退命令时,大家都是早有心理准备。
但是“海琛”号渐渐落后,拉在敌我双方中间孤零零地航行时,几位敏感的舰长都认识到出了问题。日本人被迷惑情有可原,他们这些舰队中坚都不知道所谓的“战术”,那就不应该了----因为,舰队极少演练这种“包抄”战术,而自己都没有接到指令啊?
直到“海琛”号给“汉中”号发旗语,这才明确了问题点:旗舰出问题了!
正在高速行驶的几艘驱逐舰观察哨也看到旗语,在短暂汇报后,它们绕了一大圈调转舰首,同时不约而同地打出让凌霄都莫名其妙的旗语:“坚决执行任务!”
望远镜中看到中国军舰反常的变化,更坚定了岛田的设想:“支那人果然是有阴谋的!”
不过实力在那里,无论阳谋还是阴谋,只要不跑到支那海军潜艇的伏击圈内,凭借皮实肉厚,“比睿”号根本不惧它们。这不,随着第一轮校射后,舰艏的356mm大炮又怒吼着发出第二轮。
这一次更迫近了。幸好“海琛”号仍然濒于“比睿”号舰炮的射程边缘,其准度并不高。
在一战前后的海战,想凭借几发炮弹就能够命中对方一艘军舰,其难度跟后世中彩票的概率类似,这也是各国大力发展拥有数十门大炮的战列舰与巡洋舰的原因之一。单发不行,那就多加些炮,以至于那个时代的船上遍布大炮,成为名符其实的海上“钢铁巨兽”。
虽然精度不足,但架不住炮弹口径大以及中国军舰皮薄,就算是万里挑一的被碰到了,那立马就是伤筋动骨的惨重损失。
陈季良在第一轮炮响时就感觉到了不祥,他焦急地问轮机长:“活塞堵塞修好了没?”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如日军的情况下,如果有限的航速再不能及时恢复,那就等着挨屠吧。
回答他的是疲惫的不好消息:“已经查到原因,维修还需要时间”。陈季良知道,轮机长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