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可以直冲汉城去“教训”一下它。汉城被汉江一分为二,江北的日军有背水一战的勇气?在张汉卿的想法里,即使占领汉城,也要留一点地方给日军,让它欲罢不能。
这样,守无可守,退无可退,战场主动权就掌握在中国手里。这时候再以外交的威力,和日本政|府签定一个和平协议,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对于汉城的街道,一览平川的开城之南才是坦克的好战场,守住这里,人民军就可以安然享受此次入朝的胜利果实,并可以稳定战线,消化胜利果实。
战争不是一种功业,而是结束苦难的手段。
可是吉兴认为自己的实力足以拿下汉城。打完汉城便以防守为主,隔江而向,要比控制临津江更有优势。估计朝鲜将再无大的战事,这最后一份功劳不要就太可惜了。毕竟,自李鸿章撤出朝鲜外,中国军队是第一次再次踏入汉城,他和第3军要名载青史的。
狡猾的第1师团在进入阵地的当天就与朝鲜第1独立守备队一道,拆除了从汶山到汉城的铁轨。而这个时候的汉江沿岸,道路泥泞难走,卡车无法通行,这就意味着第3军的炮兵部队无法及时跟上步兵的脚步。
吉兴不怕。
100师用大刀都能获得万岁师的好名声,我们好歹还有些团属山炮、野炮在。我们这样困难,日军不是更困难?他们还是急急忙忙赶来的!
可是他没计算下已经歇息一周的日军能够利用京釜线所能提供的运力达成的后勤能力。战争开始后日本就已经开始了在朝鲜半岛的总动员,从釜山港开出的列车全部被征用,正满负荷地向汉城方向运输军用物资。
一场阴谋在逼近。
日本人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民族。在上两个阶段日本军队吃到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大亏后迅速发现了问题,这也是他们坐视残败的第6师与第19师团全军覆灭而不急于与人民军决战的原因之一,这不是日本人的传统。
相反,日本各师团的各个联队由于都是本县、本乡人所组成,相同的地域出来的官兵“战斗友谊”极高,基本上做到了一部很火的电视剧所提到的“不抛弃、不放弃”的境界。
第一师团长和田龟治冷峻地听取前线的报告。
对于人民军的乘胜追击,他从心底里鄙视。在他认为,第二师团之败,是中国军队的出奇不意与重大优势、第六师团同样是被大量优势的敌人分割包围而惨败,真实的日本陆军不应该是这个水平的:是北朝鲜多山的地形造成帝国陆军实力遭到制约。
根据前一段战事的推演,中国军队的打法清晰地映入眼帘:分割包围、围城打援,突出优势兵力。这些都是很精典的打法,值得----效仿。
第3不是要将我军逼入汉江吗?那就在这里进行一场扩大的战事吧!
按照久迩宫邦彦王司令官的部署,以边战边退的方式诱第3军进入汉城,然后以优势兵力困住这支军队,逼迫支那军队来救。但是最后的决战,却在其背后。第3、第4师团均已就位,以汉城为立足点的日军汉城反击战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