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部给朝廷新一年的所有开支做了预算,给出了一个两千一百三十万贯的天文数字,把朝堂上的所有人都雷的不轻。
老派的官员哪里见过财政预算这回事,对萧瑀提出来各种质疑。
质疑的人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不相信朝廷需要花这么多钱的,这部分人在看到萧瑀甩出的年终结算结果后很快就熄火了,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钱,朝廷有钱就花呗。
二是很多人怀疑明年朝廷的收入能不能达到民部所说的这个数字,要知道今年朝廷有一半的收入来路可不正,明年要是再来一下子,大家非得疯了不可。
萧瑀很淡定的当朝汇报了明年上半年的预估收入,平息了一部分人的怨气,但依旧巨大的资金缺口还是让一些人聒噪不已。
对于这部分人,萧瑀祭出大杀器——国债和增发海外开发集团的股份。
国债这个概念一抛出来便遭到集体炮轰,连那些消停的家伙都重新蹦了出来。
朝廷找百姓借钱,威仪何在?面子何在?你让百姓们怎么看待朝廷?
灵魂三连问并没有吓到萧瑀,他依然是不慌不忙的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剧本照着演。
“诸位同僚,国债只是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实行,比如大唐遇到巨大的灾害时,或者进行突发的大规模战争时才会实行,而且这只是民部给出的一个假设罢了,为的是有备无患,是用来在遭遇危机时做参考的。”
萧瑀很淡定,严格来说整个预算不具备什么强制性的法理意义,只是给皇帝的一份参考资料而已,这里面的东西除了固定的开支,其他方面的数据有着很大的弹性空间,朝廷不一定非要花这么多钱,具体的花费还要具体考量,所以他的心理压力并不大,面对众人的质疑颇显从容。
“这份预算只是一个粗略的统计,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诸位不必担心。”
“萧尚书,朝廷有必要花这么多钱吗?”
提问的是魏征,他代表了第三类意见,主要关注点都在花钱的必要性上。
“呵呵,玄成,朝堂上的其他人问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不妥,但唯独你不应该问。”
“某乃御史大夫,提出疑问是本职,为何某不能问这个问题?”
魏征失去李建成这个大靠山后,被李二调教的驯服许多,他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搅屎棍当的也称职,不过他有自己的处世之道,尽管还是喷子本色,但基本是对事不对人,正是靠着如此风格行事,依然讨人厌,可他的地位却在稳步提升。
“玄成,你在南海道的时间不短,应该知道那里的发展为何如此迅速。”
魏征有些哑然,在南海道任职期间,他感触最大的就是潘攸花钱异常的豪爽,府库里只会留下一小部分的钱粮应急,其他的收入会在第一时间花出去,只几个月的时间,他亲自过手的钱粮就多达三十万贯,还有不知多少开支根本就没有通过他。
他也觉得奇怪,按说府库没有余粮,地方上的商人百姓多少会有一些缺乏安全感,可他在南海道从未见过有人为府库空虚而担忧,反而希望府库可以借他们的钱继续花。
潘攸给他的解释是花的越多,南海道的基础建设就越好,就能吸引更多的商人前来,花出去的钱转移到商人和百姓手里,大家有了钱就要消费,这样一来就可以带动各个行业的发展,未来府库得到的收益会几倍于现在的支出。
事实也的确如此,南海道的人口快速增加,商品的生产消化快的惊人,往往府库拨出钱粮不长时间,大批的商税和关税就流入府库,而却数量越来越多。
他不理解其中的道理,问潘攸,潘攸也是一知半解,只说是云家一直是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