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二十二 > 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革续

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革续(2/2)

以上规模军队作战,没有出现粮草上的问题。

    汉武帝一口气出动十万铁骑发动漠北决战,也没有耽搁粮秣。

    能够发动这样规模的战争,对政府的动员力有很高的要求,能否掌握地方百姓和生产资料非常重要。

    这就是大政府和小政府之间的区别。

    秦政府和汉武帝时期的汉政府毫无无疑问是极强的大政府。

    而明朝打从建立开始确实有大政府的气象,太祖朱元璋甚至一度发动百万而不费民一兵一钱而洋洋得意,因为他的军户卫所政策,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是他实在不应该把它当作祖制。要知道大明后期的土地兼并十分严重,有些军户甚至已经沦为佃户,奴仆!

    自英宗土木堡之变后,三十万京营尽丧,从此大明政府就不断萎缩,皇权不断衰弱,看起来很强大,实际是纸老虎。

    中央上对地方的控制力已经十分虚弱,崇祯之际,甚至一些地方文官都敢阴奉阳为了,更别说手里有兵的那些已经有军阀性质的武将们了,实质上已经是濒临崩溃的小政府了。

    对于戚金来说,要不是因为女真来了一波战争,让戚金积累了足够的军功,白莲教四处起义闹事,打击豪强大户,破坏敌方秩序,让他有了钻空子的机会,想要重新建立一个秩序也是非常困难的,那就需要他从豪强地主手里抢夺民户和生产资料。

    那毫无疑问是在和乡绅地主作对,讨不到好。

    说白了大明的社会生态,就是一群以宗族为单位的封建社会,怼乡绅大地主阶级是正确的,确实有利于地方稳定,但是确实最危险的,看看李自成就知道了,看似风光无限的大顺政权,没有群众基础,也没有讨好乡绅地主阶级,仅仅是那些软骨头的中央官员有什么用呢!

    还不是被清军一击即溃!

    而如今的辽东也是多亏了白莲教,还有那些四处流窜的流寇土匪,更要感谢无所作为的名士们,将各地的势力阶级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统统给犁了一遍,给了戚金建立起一个强大有效的秩序的机会。

    让他得以将数百万户屯田军户和自耕农掌握在手,直接控制,无需通过将门和地主,用政治权利换取他们手上的军户和土地。

    所以戚金从一开始就很重视地方建设。从宁远卫开始,哪怕出卖一些利益,也要保证地方建设。

    在五卫更是,把被打烂的地方重新建设起来,重新编成新的堡、村,直接纳入管理,登记造册,建立完善的民政和税收制度,以此获得属于自己的动员力。

    动员力很难获得。

    但是一旦掌握了某个地方动员力,就算是真正的在那个地方扎根了,统治进入人心了,不再是无根浮萍了。

    而除了戚金之外,现在的明朝还是按照前期一贯的老思维,战斗的时候直接利用卫所士卒招募军队参军,战罢即裁撤,打回原籍。

    这是从太祖皇帝时期开始的一种策略。

    明太祖早期征战天下时缺乏军饷,招募不到足够的军队,办不成事,很头疼。

    于是有部下给他献了计策。

    就是平时为民,给予土地耕种,战时为兵,这样就会非常省钱。

    明太祖采纳了这样的策略,的确招募到了很多人参军,也是军费开支也是不用那么紧张,但是也从此奠定了卫所废弛的先河,影响深远!

    也因此,大明一朝在看似职业军队人数很多,不过都是户籍上的士卒,是否真是存在都得打个问号!堂堂大明,幅员辽阔,真正能打得部队,竟然大多数是各个将领的家丁私兵。。

    此后一直到戚金所处的当下,各大地方实力派的军事思维也是如此。

    除了极少数精锐亲信军队他们自己掏钱养着,大部分军队都是临时招募的卫所士卒。

    一战也就是互相如同过家家似的,真正的对阵还是家丁的冲锋。

    当然,也有实际因素。

    因为他们不像戚金这样思虑深远,大规模玩屯田积攒粮食,有足够的底气养兵,他们没那么多粮食和钱,只能临时招募。

    临时招募的军队不怎么可靠,行军打仗也要有自己的基本盘,所以才有花钱养私兵的将领。

    私兵往往也是最精锐的军队,吃穿用度和训练度都是最好的,是战争时期的决胜王牌,其他的都是打酱油的。

    现在军队的改革还是很成功的,戚金对军队的掌控能力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