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卡盐湖转了一圈,将周围的地形都了解完后,赵锐就回到了青海湖畔。
接下来的日子,赵锐先是让那5000察哈尔部的青壮,去茶卡盐湖旁,修建住房和小码头。
而他自己则是在研究怎么开采,怎么运出去?
最终,决定打造一种特制的木船,来开采食盐。
至于运输,将分为三段,第一段由各部落负责,用马将食盐驮到兰州,距离大约有上千里路程,来回一个半月,和清朝民国时期的马帮一样。
第二段,到了兰州后,用马车走陆路运送到宝鸡,路程大约八百里,这段路是有官道的,只需将官道修补一下。
第三段,走水路,从宝鸡走渭河,黄河,直接运输到开封,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三段路程,最艰难的还是从盐湖到兰州这上千里的路程,不过有马帮,适应以后想来问题也不大。
规划好以后,赵锐就开始实施,首先是装盐的袋子,青海地区是弄不出来的,必须要防水的油布,想要大量制作,就只能去四川。
所以一连派出了几拨人马,一队打着他的旗号前往四川公干,顺便将青海湖至四川的商路打通。
另外两队分别去给洪承畴和赵明送信,最后两队前往宝鸡和兰州,筹备货站和码头以及打造马车等事宜。
开采食盐很简单,茶盐湖有些地方的深度只有一两米,一人乘坐一艘小船,用一个特制的小木桶,将湖底的结晶盐捞上来倒在甲板上即可。
小木桶底部做成筛子壯,方便漏水,边上安装两个铁制的锥子,好将盐壳凿开,赵锐试过,那盐壳非常薄,用长枪一刺就破。
木桶手柄长约四米,一人操作,赵锐算了一下,一天最低也要捞上一千斤湿盐,晒干后缩水一半也有500斤,毕竟采上来的是白花花的结晶食盐,而不是盐水。
小船两头的甲板,比一般的木船要宽,就是两个椭圆形的框子。延伸到湖边的两侧,同样作成筛子,方便漏水晾晒。
由于捞上来的就是结晶盐,所以水分还是非常容易干的,长则一天,短则几个时辰。
茶卡盐湖的结晶盐,是最适合用于制作食用盐的,按照前世的标准自然是不可直接食用,但这年代的盐巴,特喵又有哪一种可以直接食用?
所以这点,被赵锐直接忽略了,相比起淮盐和青盐以及掺了沙子的劣质食盐,这里的天然结晶盐要安全无数倍。
让那帮部落人帮忙运一下盐还行,可要是让他们乘船到湖里去采盐,那就有些不现实了。一个个看见水头就晕,连兰朵儿都是一个旱鸭子。
思虑再三,赵锐还是决定成立一个采盐卫,解救的四千汉人男子和四千汉人女子以及四千蒙古女子组成四千个采盐军户家庭。
每个家庭一艘采盐船,一栋独立的石头房子,男人负责采盐,女的做饭,部落女子打杂,其实就是当丫鬟,只不过妾好听一些。
这些解救的汉人要留在这里常年采盐,赵锐可不会亏待他们,粮食和其他物资每年赵家商队都会来一次,到时自己拿钱购买。
为了他们安全,赵锐打算留下2000龙骑兵,刚好和剩下的2000汉人女子组成一对,当然这2000人只需要驻扎两年就会调防。
整个采盐卫,由4000采盐军户,2000龙骑兵,若干匠户组成,设指挥使一名,统筹全局,指挥同知两名,一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