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风云大赵 > 第五章 北云西海(8)

第五章 北云西海(8)(1/2)

    这是一处咽喉要道(虽然宽了点),左右两列大山的各处山口也都有城墙阻挡。

    孟阙无奈只得退回吐鲁番盆地休整,在吐鲁番盆地之后则是早先经过的哈密盆地,这两处盆地都有面积巨大的绿洲,虽在冬天,储存的牧草和牛羊也数量巨大,再加上从西域都护府转运来的物资,赵军在吐鲁番过的也不错。

    一直等到第二年初夏,赵军美美的吃了几回葡萄,又喝了一把葡萄酒,孟阙做梦辞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待集体游览了一把火焰山后,赵军再次誓师出发,进攻月氏长城。

    这时包括火炮等各种攻城器械都已运到,虽然铁炮技术仍不太成熟,但石炮的威力却更加巨大了。

    不过这些全都没用上,塞种人“义军”杀死了“长城”守将来投,说是月氏部队主力已在赵军退兵一个月后就转移到了大夏地区,长城一带不过虚张声势而已。

    孟阙大悔,于是令军士将长城轻易的扒开几个缺口,进入塞种人地区。

    塞种人各部纷纷来投,孟阙为进兵顺利,对塞种人采取了一定的怀柔政策,塞种人久受月氏人压迫,虽然赵军也对他们索要了大量的牛羊马匹,但毕竟要比月氏少得多,于是塞种人多歌颂赵王圣德。

    塞种人中的精壮人口多被月氏人征去了当兵,但剩余的精壮人口仍有不少,孟阙在其中挑选了一万人补充进赵军,继续向大夏地区进发。

    大夏原名巴克特里亚,“大夏”乃是中行阙对她的称呼——对于中行阙这个“汉奸”似的人物窃取了后世张骞的“冠名权”,孟阙也无可奈何。

    大夏经济发达,农业和畜牧业都有很高水平,城市也很多。

    并且大夏人口百万,月氏的步兵多从这里征发,前已损失殆尽,这次月氏为了保住最后的老巢,在大夏进行了全民“动员”,又得了二十余万军队,加上原先剩下的七八万骑兵,竟又凑集了三十万军队。

    台那由将二万多骑兵,二万步兵布置在原来的大夏首都巴克特拉城,又在正对赵军来临的边境地区布置了十万步兵,两万骑兵,修筑了完备的阵地,称筛喇兀大营,在筛喇兀大营北部的扎田斯城布置了五万步兵,一万骑兵以作呼应,其他骑兵步兵布置在另十几个大小城池。

    这基本上是一个以战为守的防御战略。

    孟阙在筛刺兀大营前,见有壕沟三道,都宽有数丈,战马不能逾越,每道壕沟后面都是弓箭手,弓箭手身披锁子甲,而旁边是一手持矛一手持护身大盾的长矛兵。

    这三道壕沟每道之间距离在百米左右,形成了三道阵地,在最后一道壕沟后百米处才是大营,营寨是用木栅栏围起的,内有无数座帐篷,有的帐篷外拴着马匹,可见是骑兵所住,但并不见骑兵出帐待命。

    栅栏前排列着一层层尖利的鹿角,栅栏后也密布弓箭手和手持刀矛盾牌的步兵。

    孟阙咬了咬牙,令刘廷带一万骑马步兵拖曳大木板纵马前奔,先去扑平壕沟。

    刘廷领令,手提三百多(秦)斤的大刀,当先飞马而出,身后一万骑马步兵紧紧跟随。

    月氏兵箭发如雨,刘廷大刀轮转如飞,拨打雕翎,及至壕沟前却无奈只得住马,大刀舞得风车相似,身后的骑马步兵到了壕沟前也全部下马,壕沟足有三米多深,但都有斜坡,这些骑马步兵冒着箭雨爬下斜坡,月氏人引弓向下,仍是矢发如雨,好在这一万人都是头戴铁盔,上身穿鱼鳞甲,下身穿皮甲,内穿丝绸,防护力较佳,饶是如此,箭中的多了,也颇有伤亡。

    他们先有一部分人下沟后从另一侧沟沿爬出,和月氏人肉搏,另一部分人在沟里将兵器支起,以作支架,还一些在原来那侧沟沿上的人就将大木板向前推,以便搭在沟对岸,好让后续的骑兵跟进。

    这实在是一项太困难的工作,那些在沟沿另一侧的士兵大部分还没爬出沟沿就被月氏军用长矛刺落沟下,而扑木板的士兵也多被射死,木板始终扑不成功。

    到最后孟阙看负责指挥的刘廷也右臂中了一箭,急忙鸣金收兵,第一次进攻就这样失败了。

    刘廷回撤时左臂又中了一箭,这时代没麻药,军医官为他包扎时他却居然连眉头都不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