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风云大赵 > 第四章 韩弩秦戈 10

第四章 韩弩秦戈 10(2/2)

集结二十万兵力,如此我大赵兵力亦四十余万矣,当于蒙鹜相当。

    当年秦兵三倍于我,战死三十万人才胜我赵军,而我赵军不过战死五万,其余人乃粮尽投降而已,这还是因临阵换上赵括那厮之过,否则胜败还未可逆料——我赵军战力岂弱于秦?故我有信心以大赵四十万复仇哀兵,胜那蒙鹜四十万狐疑孤军。只是,我这决定乃是违背王命,若胜,自然有功无过,若败,必难逃一死。此大事也,需众弟兄协力,还是那句话,胜则有功,败则参与之众将无人能逃一死,吾请众将军自决之!”

    帐中众将对视一眼,立刻有约一半人道:“我等愿随将军报仇,一切听将军调遣!”

    另一半人仍在犹豫,过了片刻,其中一人忽然道:“我父我兄,俱死于长平,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有仇不报,枉为人也!我请从于将军!”

    这人这几句话说的慷慨悲凉,一派莽莽苍苍的英雄气概,顿时又感动了一批人,最后只剩下两人没有表态,这两人都是中大夫。

    所谓的中大夫是通于文武的一种官职,在赵军中,下大夫管一千人(个别有管一千五百人的,属于一种特别的封赏),中大夫管五千人,至于上大夫,则军中不设此职,以各级将军当之,此时司马尚军中有两个偏将军,二十个中大夫。

    这两人立于当地,面色尴尬,司马尚道:“无妨,此事各凭自愿,我原说要留下两万人守在此地的。”

    于是司马尚又留下了一个偏将军,这人也是方才表态明显不太坚定的,让他带一万人,和这两个中大夫一起,共带两万人留守此地,由这偏将军统一指挥,并让他们立刻出帐“巡营”。

    这三人走后,司马尚大声道:“拿酒来!”

    待酒传上,营中众将各袒左臂,刺血入酒……

    左将军扈辄领六万步兵正一路急行,扈辄和他的六万步兵长久以来俱都憋着一口气,他们在赵军中的地位最低。

    他们对骑兵没什么意见,毕竟从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骑兵在赵国就有一种超然的地位,但骑马步兵——他们对这些人(而不是这个兵种),很有看法。

    须知赵国是个农牧并重的国家,虽说牧业人口远没有农业人口多,但赵国的马匹仍然是各国中最多的,几乎每个家庭都有马,当然大部分马是用来拉车和耕地的,但这仍然造成了人人都会骑马的局面。

    会骑马的不等于就骑术高明到能当骑兵,而出色的步兵马术也未必高明,这是常理。于是对骑马步兵这些人,纯步兵们常常觉得他们只是马术稍微好一点而已,单论步战未必就比的上他们这些步兵。

    扈辄这次尤其生气,赵王偃居然拒绝了孟将军留步兵守邯郸城的建议,而留骑马步兵守城,这明显是看不起他们步兵嘛。扈辄是个出色的将领,有一定的指挥才能,但对君主的内心世界却明显不太了解,他没有想到赵王偃留骑马步兵是打了关键时刻逃跑的主意,他只觉得赵王偃是看不起步兵。扈辄是个极耿直的人,虽然他在政治派系上属于郭开,但他仍然是个极耿直的人,他与郭开有亲戚,如此而已。

    此时探马回报:“将军,快到都山了。”

    扈辄道:“孟将军那战况如何?”

    探马道:“孟将军与蒙鹜老贼对战多日,胜负未分。蒙鹜绕都山扎营,至今未曾移动。”

    扈辄想了一想,道:“传令,全军改道,奔尧山!”

    尧山在都山北十五里,高数百米,可远眺都山,扈辄率军行至尧山,见山上有数万秦军,山顶两杆大旗,一面旗上大书一个“秦”字,另一面上大书一个“蒙”字。

    有探马来到扈辄跟前禀报道:“这山上驻守的是秦军前将军蒙放的军队。”

    扈辄道:“蒙放,可是那蒙家军新近窜起来的新秀蒙放吗?若是那蒙恬,我还敬他三分,蒙放,小竖子尔,可惜啊,听说蒙恬受了陷害,说他私通楚国,但又没有证据,于是被降阶别用,贬到长城军团去了……且休管他人,传令下去,扎营,备中午饭,饭后攻山,让秦人,也让骑兵和那些骑马步兵看看我们大赵步兵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