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风云大赵 > 第三章 相帅五国 25

第三章 相帅五国 25(1/2)

    攻城用不上骑兵,这是常识,至于骑马步兵,王翦是理解其用途的,但他仍然认为那太奢侈了,会骑马的步兵就是骑兵啊,又何必再来个骑马步兵,为了一点点的速度优势就把优秀的骑兵战士浪费在步战和攻城战中,太暴殄天物了。

    自雕鞍马军出现后,智慧超群的王翦就已认识到,骑兵的时代到来了,终有一天,骑兵将在战场上全面战胜步兵,也许这一天不会太遥远了,赵军的发展速度太快了。

    其实这次伐魏,王翦是不如何支持的,他的意见是先集中全秦国的力量,迅速打败正在复苏和崛起中的赵国,不然早晚必成大患,可惜吕相邦硬说魏国新旧君王交替,民心不稳,乃可乘之机,执意先伐魏国。

    王翦承认自己在政治上不如吕相邦更有见地,可从纯军事角度上来说,不趁赵国羽翼未丰彻底再次扼杀它,必后患无穷,而魏国不过冢中枯骨而已,早晚都是一个拿下,又何必着急。

    正因为他持如此观点,这次伐魏才没有用他出马,而派出了另一员老将蒙鹜,其实蒙鹜和王翦的观点相近,都以依靠雕鞍马军迅速崛起的赵国为忧,认为其早晚必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最大竞争对手,但对孟阙两人却持不同看法。

    蒙鹜认为孟阙此人浪荡无行,伦恋亲姐,就算有点小智,必无太大出息,对他本人无须太放在心上,王翦则认为孟阙此子天纵奇才,乃不世智者,若他有一日回到赵国,赵国必如虎添翼,早晚必席卷天下,与秦争锋。

    从孟阙身挂赵楚两国上将军印开始,王翦已经认为他打的是“连横”的主意。走的是当年秦国依靠连横而发展实力,蚕食诸国的老路,至于孟阙北逐匈奴并当上“天单于”,那更是当年秦国征服西戎,充实实力的老路了,而此次的“合纵”不过是“连横”的一个变音而已。

    因此,王翦一直力主破坏孟阙在赵国的地位,这次赵王之所以没给孟阙虎符,其实是王翦向吕不韦献的计,让吕不韦派人贿赂郭开,郭开又向赵王进谗言,才做到的。

    但孟阙在赵军中威望崇高,雕鞍马军可以说是他一手创造的,而李牧据说也从未真心想杀他,两人之间的感情应该依然很深厚,这次“合纵”来的都是李牧和孟阙的旧部,而他又是名义上的联军统帅,有无虎符,似也关系不大。

    想到这里,王翦又担心起来,骑马步军的用途之一是长途奔袭,这一点王翦是深明其意的,那么孟阙会不会将这些骑马步兵派出去,绕过函谷关突袭咸阳呢,王翦是深以此为忧的。

    其实他一直看不起山东各国的将领,这些国家几百年来进攻秦国从来只知道一条道跑到黑,只从函谷关攻打秦国,崤函之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岂是易打的,所以山东各国屡战屡败,而秦国依靠函谷关之险,先立于不败之地,得已鲸吞蚕食各国,在加上商君改革之力,才有今日之势,那孟阙这个天纵奇才会不会打破人们几百年来的思维地势,绕过函谷关进攻咸阳呢?

    孟阙指挥大军在城下进攻了五天,伤亡达二十万众,即便光算战死的,也应该有四五万人了,可进攻势头不减,给函谷关上的秦军也造成了大量伤亡,王翦对这些进攻的步兵并不太放在心上,他知道再过些时日这些进攻的士兵士气一泄,进攻势头就会缓下来,然后再拖一段时间,就会在城下师老兵疲,到时秦军开关延敌,就会重演六国败逃,秦国追亡逐北的旧事。

    他重视的是那些骑兵,所以他依然每日派侦骑侦查孟阙在谷外的十几万骑兵,发现并无动静,因为始终还是那些数量,并未见少。

    王翦于是稍稍放心,看来,孟阙也不过如此,还是打不破人们几百年的思维定势,想到这里,王翦不禁觉得有一种英雄无对手的落寞感觉涌上心头。

    骄阳似火,但在背阴有风的山坳里却不如何难熬,近十一万马军除了少数放哨的,都在这里呼呼大睡,养精蓄锐。

    孟阙从来也没在函谷关城下指挥过攻城,那人不过是穿着孟阙盔甲,拿着仿冒的斧子的替身而已,孟阙一直在谷外的十万骑马步兵中藏身。

    在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