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被动抵抗,形势十分危急,而国内叛乱无年无之,内忧外患齐至,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不能不预做准备的。
尽管张奂觉得损失不小,但他也承认,张涵说的有道理——“没有经历过战斗的战士,就不是合格的战士。”现如今,族学里的学子面貌一新,操练都带上了几分杀气。
族学成立这些年来,张涵对弩兵、骑兵、步兵的攻坚、防守、对阵、突袭、夜战、奔袭等各种情况,都进行了演练,也略有几分体会。比如说,骑兵是劫掠之兵;弓兵射速快,但不持久;弩兵射速稍慢,但容易训练,也更准确;步兵只有依托营垒,或密集队形,才能对抗骑兵;没有经过严格训练,长途奔袭是不现实的,等等,等等。另外,长枪阵、鸳鸯阵可以一用,陌刀阵却被淘汰了。陌刀打造太困难,威力也不比长柄大刀强——也许有什么诀窍,是张涵所不知道的。反正,陌刀被淘汰了。
族学里的军事课程和训练很全面,包括了队列、武艺、器械、军阵、营地、战斗指挥、急救、地图等各方面。说白了,张涵是在训练低级军官。这几年军事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身体,训练纪律性和服从性,熟悉各种武器的使用,学会行军、侦察、扎营垒、小规模战斗及指挥,使之具备一切低级军官所需的知识。
不过,有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一个老兵在战场上相当三个新兵。不幸的是,族学里从教师到学子,全是新兵。换言之,这些课程多是源于想象,属于纸上谈兵。这两年,张涵想方设法为族学学子们争取实战经验,并根据反馈的情况,对族学的训练和课程加以调整,情况才有所改善。
【做人要厚道,百~万\小!说要砸票】
ps:又开了座精楼,有需要的,去那里发贴吧!和原来一样,每人两只脚,请留下两个脚印就好。
另外,有没用的票票,扔给俺好了,俺不嫌弃的……
第四十二章 相聚[下]
实战这东东是要死人的,张涵在族学里是花了大量心血,每个学子都识文断字,学习了五年以上,武艺娴熟,张涵再准备广种薄收,也舍不得拿他们冒险。张涵没有另一个五年了。但实战这一关是必须得过的。每人一套铁甲不是问题,再多几百套,张家也拿得出来,问题是张家不敢拿出来。张涵就给学子们配备了精制的锁子甲和特制的内衣——混合了柞蚕丝织造的细麻布极为致密坚韧,可以抵御弓箭。在适当的时候,他还会配些儿简陋的皮甲和盾牌。
小作坊的机械化程度始终不尽人意。车床以麻绳牵引,工匠用手持刀具切削,只能造个箭杆、木棒什么的。螺丝是套扣的,螺母是铸造的。螺杆、荆轮、轴承和齿轮等零件,都在实验研制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就曲折了。水压机之类的,都是传说。锁子甲的小铁环用杠杆锤冲压出来的,但使用人字齿轮的杠杆锤只能冲压些儿小零件。直到最近确定了几组齿轮的外形,铸造出一批耐用的齿轮后,才制造了大型杠杆锤——能够冲压头盔、面罩和板甲的大甲片,可以批量生产板甲。
在此之前,张涵也让人用手工打造了几件全身甲和板甲。然而,这些盔甲都被他收藏了,并没有流传在外,也没几个人知道。连玄甲(铁甲)都不能公开穿出去,张涵自不会把这些盔甲传出去招灾惹祸。
“走吧!都在里面等你们呢!”
几个人说了阵儿闲话,张涵与两人一起进了卞南庄,张奂和伍子方是最后抵达的。张涧,张超、张憙等人早就回来了,加之,张涵这两年挑优秀学子留任的,二十个余人济济一堂,把正堂里挤满满的。众人许久未见,都忙着叙旧。
“好了,安静,安静一下,都坐好了,要叙旧一会儿再说,先说正事……”
张涧说了两遍,屋里才静下来。
“十七,你看……”
“三哥,这一年多,族学变化不小,你也都知道了,你就把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张涧过去这段时间里,多半也在外面奔波,三个月前才回来。细数起来,族学里资历较老的,在这两年里,都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族学。张奂加入了鲁国郡国兵,伍子方远走边郡,张超上雒阳为一太学生,张憙外出游学……反正,到了熹平六年的夏天,就全都不在族学了。
自从张涵意识到,自己留在族学的时间会越来越少,终究是要离开的,他就决定,将族学中所有这些老资格、威望高、当过教师的,全部以各种名义派出去。张涵不是不相信他的朋友,但不经过考验,他也不敢说谁是完全可信的;而经过了考验的,又不是朋友了。张涵不会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他并不想考验他的朋友,也不会给他们机会。张涵越来越像一个大汉国人,但在内心深处,他依然如故。
对着张涧说话,张涵说的很直白——“天下将乱,大丈夫建功立业,当在此时!”把张涧派出去容易,但不伤感情,不令他觉得生份,就需要一个非常恰当的理由了。张涵想了很久,决定让他主持建立一个情报网络。
张家已经有一套商业情报网了,但那是半公开的,有心人都知道,一旦真有事情,根本指望不上。张涵准备重新建一套情报网,规模不用大,最初有二三十人即可,这个情报网平时处于半休眠状态,只是潜心发展,一部分很少活动,另一部分干脆就不活动,直到需要的时候,才发挥作用。张涵边说,边递了一叠资料给张涧——所有参与商业情报网的族学子弟,都被要求每三个月提交一份观察报告。
张涵要人手有人手,要钱财有钱财,自是不甘寂寞。在张家发展势力,基本已经到极限了,再发展下去,就要靠时间慢慢渗透了。自然而然,张涵就把目光转向大汉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个小小的情报网是张涵的第一步尝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随后,张涧便时而跟随着商队,时而独自游学,往来于大汉国的南北各地,亲自安排了二十六个人潜伏了下去。这些人都来自于张涵训练的仆役中,识文断字,学习过绘制地图和收集情报。他们每人都得到一笔钱财,有的扮做小行商,有的开了家小酒肆,也有的充作商人深入北戎南蛮与之交易。因为没有刻意收集情报,也没有迫切目标,除了一人意外身死外,其余人都顺利的落地生根了。
万事开头难,为了这个底子,张涧忙了整整一年多,才把顺利完成此事。待到他重新归来,族学已是面目一新了。族学里这些小先生们陆续离开,张涵便很自然地在族学毕业的学子中,挑学问好的,能力出众的,来顶替他们。这些人都是十七八岁,二十来岁,是张涵亲自带出来的,又是他一手提拔的,这样一来,张涵离开后,在相当长时间内,也不用担心他的影响力被削弱。
然后,张涵对族学里的课程进行了进一步深化。族学原来的课程,是军事、《诗》、《礼》和算术等课程并重。
在学子有一定基础以后,进一步深入就必须选择方向了。族学学子们学习的课程是一样的,却被分成军事、政法、农事、工学和格物五个兴趣小组。
军事组当然是以兵法为主,主要研究《司马法》等兵书战策,以及能够找到的各种战例,并经常进行兵棋推演、制订军事行动计划。
根据实战中反映的问题,张涵不断完善着族学的演习和训练,使之愈发贴近实战,并把兵棋推演课列为族学里的必修课。每两月一次大比武,一次兵棋推演比赛,彼此交错进行。同时,张涵还要求每个人都会制订军事行动计划,然后选择出其中典型的计划——包括正确典型和错误典型,加以实际演练,使制订者切身体会计划是否可行。离山后面连绵不断的山地,成为族学练兵的主要场所。
在这些活动中,军事组成员往往独占鳌头,占据了大半江山。当然,族学里军事组成员最多,占了总人数的四成多——在族学里,张涵还是有号召力的。天下大乱,军队是最重要的,打不赢说什么都白扯。不过,军事组要求也高,只有具备实战经验,刀上染血,或自己受过伤,才被承认是真正的一员,其余的都是预备成员。
其余的学子中,政法组占了一半,农事、工学和格物占了另一半。周南先生(岑晊)亲自带政法组,也挺有吸引力。加入农事、工学和格物这些人里,少数是对这些感兴趣,更多的则是身份低微,为人稳重,考虑了将来的出路。工学后来又分为机械和冶炼两门,格物包括了物理和化学的内容,与工学很相似,但格物组侧重理论和试验研究,工学则重视生产实践。有人说,农事组的,多出没于植物园;格物组的,常盘踞在实验室;工学组的,就流窜进小作坊了。
有学子的加入,植物园的种植方法被整理成体系。王大与宋老汉的经验也整理成文字记录。大致说来,学子们将之分为土壤、水、气温、肥料、阳光若干要素,并将选种、育种、苗圃、嫁接和溲种等方法广泛的运用到了种植之中。学子们记录着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并观察记录各种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张涵不指望,短期内见成效,时间长了,总会有聪明人鼓捣出东西来的。
“……,族学的情况大致如此。过两天,就有一次兵棋大赛,所有人都要参加。族学的情况就是这样。”
张涧介绍完情况,张涵立刻接着说下去。
“族学的子弟,都是张家人。今天,跟大家说这些,是请大家今后,继续像以往那样,为族学提供帮助。过一阵儿,我就要去雒阳,再见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所以,请大家来一起来聚聚。我不在的时,有事情,多跟三哥商量……”
张涧回来以后,与以往一样,继续负责族学的日常管理,同时还增加了那个小小的情报网络。张涵今天的话,基本树立了他掌总的地位。张奂、伍子方各领一方,为实战训练提供帮助。再过一阵儿,张涵准备把伍子方调回来,边郡太危险,若真有个意外,就不值得了。张超待在雒阳,以后会负责关中一片。张音在商业情报网的观察报告很有见地,在整理分析资料资料方面,也表现出色,被张涵重新要回到族学,负责组建了一个情报分析小组,直接对张涵负责。
张涵还安排族学学子们在卞南庄开了几个班,对所有人开放,免费提供识字和算数教育。此外,从族学毕业的学子,也有一百多人了,张涵也要求他们照此办理——他们都可以向族学推荐优秀的子弟。这一块,被张涵交给了岑涛负责管理。
这些事情,张涵自会一一交代下去,此刻却不必多说,今日是相聚的日子,在座的都知道,张涵被举为茂才,这一去至少也是千石的县令,都替他高兴,酒宴一开始,就纷纷上前敬酒。张涵把族学安置妥善,也去了个心事,便来者不拒。
端着酒杯,张涵心潮澎湃,苦心经营这么久,终于要开始了。
【做人要厚道,百~万\小!说要砸票】
有没用的票票,扔给俺好了,俺不嫌弃的……
卷尾语
总算把这一卷码完了,张涵也终于离开张家。今后,他将正式介入这个世界,开始与灵帝、张让、曹操、袁绍等人打交道,会越来越多的影响这个世界,也越来越多的被这个世界所影响。
在此之前的种种,都是张涵试图对这个世界的改造,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使自己能安全的活下去,而且越活越好。不过,在漫长岁月里,他似乎把目的和手段混淆了,慢慢分不清在为何而努力。
总之,张涵在这个世界越陷越深,紧紧地纠缠在一起。这么形容有点不恰当,张涵不可能抗拒一个世界,他接受了一个人,就等于接受了整个世界,他是大汉国的一份子了。尽管,他顽固地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观,却对这一结果没有丝毫影响。
从技术角度讲,张涵能带给这个世界的,在过去二十年里,都留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对这个世界影响最大的,似乎一直没有人注意到,嗯,俺就略过不提了,后面慢慢会表现出来的。
有人总觉得,张涵这也会,那也会。其实,一切在大汉国已经有基础了,张涵往往只是指明了一个方向,一个康庄大道,然后,在伟大导师张涵的指引下,便顺利完成了历史的飞跃。
最近看了几个读者的书评,深有同感。除了农、铁等最基本的,我也觉得技术什么的,其实没有多大意义。以后,再也不写技术了,反正,都铺垫完了,俺也不会搞出个万吨巨轮来恶心人。
一句话,张涵的目标远大,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请不要把眼光局限于国内,那俺就不会在这里磨蹭这么长时间了。
还有人不喜欢张涵在家里准备,觉得太充分了,汗死!对大家来说,这只是个故事,但对张涵来讲,那是他的生活,他回如何选择,不言而喻——他巴不得能造出坦克来保卫自己,遗憾的是,当初学习不用工。结果,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张涵沉痛的告诫诸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报告一个不幸的消息,下周本书将会强推。
本来,我说过要多更新的。但是,老读者都知道我的信誉——那就是没有信誉了—_—|||。
最近以来很倒霉,我自把合同寄出去以后,一个多月时间里,家里的事就没断过。所以,码字效率很差。现在,我手里没有存稿了,编辑告诉我,上架之前,手里最少要有五万字存稿,建议少更新,攒点稿子。
情况就是这个样子了,我也没有办法。我不会少更的,保持每天一章的速度,如果存稿不够的话,我会推迟上架时间。但是,我也没办法多更了,抱歉!
第一章 麻烦[上]
雒阳是历史悠久的天下名都,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乃居天下之中的九州腹地,自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此,已有一百五十余年。
这一日,雒阳城外来了一行人马。风尘仆仆,一看就知是远道而来。顺着宽阔的驰道渐行渐进,五辆崭新的漆车在三十余名骑士的簇拥下,款款而行。远远的,有人看到了那巍峨的雒阳城了,不由发出由衷的赞叹声。五辆车排成一行,顺序前行,忽然,走在第二的那辆女眷乘坐的漆布辎軿车车帘一挑,一个姑娘探出头来。
“这就是雒阳嚒?”
漆车被骑士团团围住,看不清姑娘的模样,清脆的声音却传了出来,清清亮亮的,如黄鹂般婉转,声音里却流露出一丝失望。
“怎么?雒阳不好嘛?”
一名骑士行于车旁,头戴进贤冠,身上一袭青衫,脚下却穿了双高沿马靴,颇有些不伦不类的,听了姑娘这话,不由得笑道。
“不好!还不如庄子里看着让人舒心……”
“哈哈哈~,这话可不要乱说,平白让人笑话。”
骑士闻言,忍不住大笑起来。路上行人听了这话,也不免会心一笑,这姑娘!
“本来就是嘛,乱七八糟的,就不如庄里……”
姑娘的声音小了下去,却不肯认输,轻声地嘀咕着,慢慢走远了。
“傻丫头,这有什么可争的?雒阳有雒阳的好,庄子有庄子的好,喜欢哪里,哪里就好,我心安处是故乡嘛……”
这一队骑士护卫的马车,就是张涵前往雒阳的车队了。张涵与小雅说笑了几句。又转过头来,对后车坐的长吏李庆说话。
“小雅不懂事,让李叔见笑了……”
李庆是鲁县李氏子弟,身为鲁国功曹史,负责鲁国的上计,与张涵一路走来,从鲁国到雒阳一千五比多里,十月中出发,一直走到十二月初,整整走了了四十多天,两人早就熟悉了。
“伯润客气了,若是说的别人家,李某自当他是个笑话了,驺县张园可是名满豫州……”
“李叔说的哪里话,小雅随便说说,您哪儿还能当真呀?!”
小雅是王眸陪嫁的丫头,今年已经十七了。本来王眸怀孕时,小雅就该伺候张涵的。但那时候,小雅才十五岁,张涵有点犹豫,就拖了下来。这回张涵去雒阳,王眸因为儿子小,不能同行,就让小雅一路随行侍候,也是给她个机会。以张涵的身份地位,妻妾成群是寻常事,与其便宜了别人,还不如小雅贴心些儿。
“伯润,你们初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