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领,同样心存忌惮。
眼下皇城的护龙密探中,到底有多少人已经倒向赵孝锡,连他都不太清楚。如果他敢做出,任何违背他使命的事情来,只怕要不了多久便会人头落地。
正是对赵孝锡的敬畏之心,让这位护龙统领觉得,应该先替赵孝锡立几功。只要他去做了,去维护了赵孝锡的利益,相信将来赵孝锡掌权,也会善待他们一二。
做为不能暴露于世人前的护龙密卫,他们都是行走在黑暗中的幽灵。可这不代表,他们都是孤家寡人,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同样有妻儿子女。
为了这些家人,他们也不能随便冒险。因为,只要他们出事,便不会是小事。有关他们存在的一切人,都将成为被抹杀的对象。
在赶来京师的路上,赵孝锡同样陆续收到,送抵他身前的各种情报。根据这些及时送来的情报,赵孝锡也清楚,这次进京只怕少不了要掀起一番风浪来了。
就算他不想做出,伤害皇室血脉的事情。为了震慑那些,心有不甘的郡王们,他也必须杀鸡骇猴一番。温水煮青蛙的办法,不适合眼下危机不小的大宋局势。
更何况,赵孝锡非常清楚,大辽此次虽然大败。可他们的实力,并没消退多少。那怕他下令,琼州军配合大军,实施两面围攻。能占领的,更多都是一些大唐时期的地盘。
一旦退入草原的大辽,也是个定时炸弹。可要想拆掉这颗炸弹,却是件比较艰难的事情。这也意味着,他需要时间整合大宋的军力物力,才能做到一股作气拿下大辽。
如果大宋境内都不稳,需要后方支援的前线大军,只怕也会军心不稳。为了大局考虑,他的继任之路,只怕想不见血都不行。
在赵孝锡略显感叹,最终还是没法避免血腥上位时。同样耳目灵通的其它几个在京的王爷,得知赵佶在宗庙吃憋的事情,也开始揣测遗诏上的人,会不会不是瑞王赵佶呢?
如果抛开申王赵佖,端王赵佶。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选,那就不再少数了。甚至已经有不少观望的大臣,开始想起始终未露面的赵孝锡。
对于这位巴蜀郡王,现如今的琼州王。众位中立派的大臣也觉得。如果那位琼州王,知晓皇帝出征遇害,只怕也不会甘心困守于琼州之上。
真要出现赵家子弟刀兵相向的情况,那么大宋未来的局势,只怕真的将永无宁日。后方如果不稳,前防的大军也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界。
一个不慎,如果出现重大伤亡的话。只怕眼下,赵煦用命换回来的几州之地,又将重新回到大辽的手中。这样一来,只怕周边的番邦诸国,也会趁机落井下石的。
相比这些中立牌的官员,始终不坚持表态。回到端王府的赵佶,听到府中人打听来的消息,也觉得异常生气。原因是,现在的皇位继承不明,任何年青的赵家子孙,似乎都有机会。
最为关键的是,眼下那封密诏,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谁都不知道。如果要求稳,那么中立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要赌一把,那就是收益跟风险很可能成正比。
不甘心错过这么好的机会,赵佶有些疯狂般道:“如今京中,愿意听命本王行事的军队有多少?如果不行的话,本王觉得行武事夺皇位。”
对于他的疯狂想法,谋士却苦笑道:“王爷,此事怕是不妥。眼下皇城兵马司的军队,我们已经拉拢了一半。可皇城禁军,始终未动,一旦有变怕后果不堪设想。
若王爷真的想行险的话,必须先拉拢一些武将世家,让他们站在王爷这边。有了这些武将的支持,王爷再行事的话,把握会更大一些。”
听着谋士的劝解,赵佶沉默片刻道:“好,那你现在就陪本王,去拜访一下那些武将。另外传令五城兵马司,那几位统领,今晚到本王府中喝酒。”
总觉得情况有些不妥的赵佶,不甘于坐以待毙。觉得只要还有一线生机,他就必须把握住。只要能当上皇帝,些许不光采的手段,他都觉得无所谓。
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只要他胜利了。这些看上去,很卑劣的手段,也会慢慢被时间抚平。到那时,将这不光彩的一笔抹去,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
毕竟,在赵佶看来,这并非他一人这样做。曾几何时,那位大唐的太宗皇帝,为继承大统不也做过杀兄弟,逼父亲退位的事情吗?可他同样成为,被人传颂的好皇帝啊!-- 52362+d50s2x+11736302 --